PR 传媒与沟通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3)尊重对方。不以我为中心,少叙述自 己的经历,更不要逢人便吐苦水。
(4)防止说话伤害对方。避免说话过头、 刻薄、挖苦、讽刺,不搬弄是非,不说人 之短,不谈人隐私。
(5)学会保持沉默。言语是铁,沉默是金。
精品课件
48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 人际沟通的禁忌
• 凡事包打听; • 讲大话吹嘘自己; • 一味吹捧对方; • 故弄玄虚; • 过分暴露自己的“隐私”。
用价值(有信息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成分)。 3.象征物:如购物袋、宾馆内的藏物袋、餐厅
内的烟缸等。
精品课件
3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三)人体媒介 借助人的行为、服饰、素质和社会影响来 作为传送信息的载体。 包括:组织成员形象、社会名流、新闻人 物、能够影响社会舆论的其他公众等。
精品课件
34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空间
(传播活动的物理环境)
包括座位设置排列(教室型、圆桌型);就座
方式;交流环境气氛(音响、照明、室内温度、
整洁程度)等。
精品课件
12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隐含要素(软件) (2)心理因素 (主指受者的情感心理状态) “愉悦”性情感是促使传播取得成效的催化
剂。如:除摄下美景,其他请别带走;除留 下足迹,其他请别留下。(严禁摘花折枝, 不准乱写乱刻!违者罚款!)
结构与功能》(1948)一
文中提出了界定传播研
究范畴的经典模式——
五W模式。
精品课件
6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传播过程的五要素: • 谁传播(Who) • 传播什么(Says What) • 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 • 向谁传播(to Whom) • 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
管理、技术设备、员工素质、 销该产品有关的方面
股票价值和企业前途等
追求目标 社会效益,不与销售发生直 经济效益,以销售为导
接联系,注重同公众的沟通 向
评估标准 调查、测定公众态度的变化 该商品的销售额的增长
精品课件
26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4.大众传播 * 是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 广播和电视等),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分 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
• 组织和其所处环境(外部各类公众)
特点:传播主体是组织,传播对象广泛、复 杂,目的性和可控性明确。
* 公共关系广告,树立形象和创造声誉,≠ 商品推销广告。
主题内容:组织声誉、服务项目、经济
贡献、员工关系等。
精品课件
24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常见的公共关系广告形式: (1)节假日向公众贺喜。 (2)宣传介绍本组织的目标、方针和经营思想。 (3)向公众披露自身的实力、技术装备、人员素
②传受双方在距离和感情上越来越远;
③信息的个性化越来越淡;
④组织系统和传播技精术品课件越来越复杂。
29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符号媒介 (二)实物媒介 (三)人体媒介 (四)大众传播媒介
精品课件
30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符号媒介 有声
语言
A
D
B
C
无声
精品课件
非语言
31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41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一)双向沟通原则 (二)平衡理论原则 (三)整分合原则 (四)有效原则
精品课件
42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一)双向沟通原则 1.内容: (1)沟通的双方互为角色。 (2)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人的
一种认识活动的反映。 (3)沟通过程由传递阶段和反馈阶段组成。
公共关系的 传播媒介与沟通原则
精品课件
1
Contents
1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X
传播(定义/要素/模式/类型)
X
传播媒介(4种)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X
双向、平衡、整分合、有效
精品课件
2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精品课件
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定义 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 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 沟通活动。

传者

受者
谁传播
效果 效果怎样
PR信息 传播什么
传播媒介 什么精品渠课道件

受者
众 传者
向谁传播 20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四)传播的类型 1.自身传播(人的内向交流)
个人内心的思维活动; 人类传播的基本单位。 2.人际传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最常见、最广泛的传播方式。
精品课件
21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形式: 面对面传播(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媒介) 非面对面传播(通过电话、电报和书信媒介)
* 特点: 个性性、私人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精品课件
22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3.组织传播
(组织和其成员\组织和其所处环境)
• 组织和其成员
职能传播(垂直传播)、非职能传播(横向 传播)
精品课件
2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精品课件
40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第二类:传递过程中的因素。属于信息传递过 程中的干扰因素主要有:(1)时机选择不当。 (2)空间距离障碍。(3)传播媒介选择的合 理性。 第三类:受众的因素。属于受众方面的因素主 要有:(1)受众个体结构中需要系统和意向 系统的差异。(2)受众对信息的“过滤”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7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特点: (1)传播主体的高度组织化、专业化 (2)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技术化 (3)传播对象众多,覆盖面极广 (4)传者和受者间的“人际关系”不复存在 (5)信息反馈比较缓慢、间接
精品课件
28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由下往上,传播形式出现了四个变化:
①受众面越来越大;
精品课件
49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二)平衡理论原则 1. 含义:
指信息的发出者利用“相似性”的人际吸 引(喜爱)为中介,通过沟通,与接受 者产生认同,达到协调的原则。
2.目的:原则
3.内容: (1)平衡理论:也叫“A-B-X”模式。 (2)平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最小努力原理。
(四)大众传播媒介 1.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 (1)图书:容量大;形式规范,便于阅读
和保存;权威性。
精品课件
35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2)报纸:可选择性;周详性;易制作、 低成本,不需特别设备。
(3)杂志(知识性、趣味性杂志和专业性 杂志): 读者群稳定;内容安排灵活 多样、伸缩性大;便于阅读、携带。
精品课件
15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三)传播模式 * 模式: 事件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
简化形式。 * 分类: 1.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单向直线式运动
过程) 2.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双向循环式运动 过程)
精品课件
16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1.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 (单向的直线式运动过程)
缺陷:缺乏信息反馈;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制约
精品课件
1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隐含要素(软件) (3)文化背景
传播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差异影响传播 效果。 不同的经济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 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使 人们对同一信息内容可能产生不同的主 观感受。
精品课件
14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隐含要素(软件)
(4)信誉意识 ① 传播内容的可信度; ② 传播者被受众所信赖的程度。 * 权威效应、名人效应、首因效应
因素和传受双方能动精因品课素件 。
17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2.新型控制论传播模式 (双向的循环式运动过程)
精品课件
18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特点: (1)引进了反馈机制(互动、循环); (2)反馈对传播系统及其过程构成自我调 节和控制。
精品课件
19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以新型控制论模式为基础,并包含5W模式
精品课件
46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 人际沟通的技巧
(1)开放区和秘密区。交往中乐于公开的 内容(籍贯、职业、资历)和有意回避的 (不愉快的遭遇,社会关系,癖好)。要 扩大开放区,缩小秘密区,通过自我表露 引发共鸣。
(2)共同经验区。要尽力扩大知识和经验 范围,收集社会信息,寻找共同话题。
精品课件
47
谈判决议、会议纪要、社 交书信、调查报告、电文、 通知、简报。
说话时的重读、语调、笑 声和掌声
无声非语 人体 言媒介 语言
鲜明民族文化性;可强 化有声语言传播效果。
精品课件
首语、手势语、目光、微 笑、姿势、位置、距离
32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二)实物媒介 1.产品:有品牌、商标、包装、外表形态、内
在质量、售后服务以及广告设计等信息。 2.公共关系礼品:非商品化;交际价值大于使
A:一个认识主体, B:另一个认识主体, X:一个对象、一种观念或一则信息。
精品课件
51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4.实施: (1)提倡平行沟通,沟通双方是平等关系
质和经营发展状况,增强组织的吸引力。 (4)向公益事业和文体活动提供赞助,在不同场
合利用各种媒介向公众或团体致谢。
精品课件
25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广告与一般商品广告的比较
不同点 公共关系广告
商品广告
推销对象 组织形象、企业声誉
产品性能、用途、特点
传播内容 大量、多方面,包括产品、 仅限产品本身以及与推
(一)符号媒介——最主要的媒介
类型 本质
特点
有声语言 口头 信息反馈迅速,形式灵
媒介
语言 活多样,传播效果明显
无声语言 文字
媒介
符号
有声非语 类语 言媒介 言
超越时空,语言表达便 于斟酌,利于保存。但 反馈欠迅速
无具体音节;同一形式 其语义并不固定不变
举例
答记者问、与员工谈心、 电话通讯、谈判、演说、 迎送辞
精品课件
43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2.目的: (1)提高信息互动的质和量。 (2)最大限度地迅速消除沟通障碍。
精品课件
44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3.实施: 1)沟通双方具有共同
的经验范围(共识域)。 2)沟通双方必须具备反馈意识。
反馈要主动、及时、适路和适量
精品课件
45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3)沟通双方应根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 * 双向沟通原则,是衡量沟通是否成功的客观 尺度,是评估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一个标准。
精品课件
36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2.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
(1)广播:收听不受环境限制;收听对象 广泛;成本低。
(2)电视:形象生动;易激发兴趣和注意; 时效性强。
(3)Internet:范围广泛;超越时空;高 度开放;双向互动;个性化;多媒体, 超文本;低成本。
精品课件
37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两类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
精品课件
8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二)传播的要素
每个要素都会对传 播效果产生影响
基本要素 (硬件)
隐含要素 (软件)
信源/宿 信息 媒介 信道 反馈
传播要素
时空环境 心理因素 文化背景 信誉意识
缺少一个,就无法构成传播
精品课件
9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基本要素(硬件) (1)信源和信宿 信源:信息的发布者,即传者。(社会组织) 信宿:信息的接受和利用者,即受者。(公众) (2)信息(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观点、
精品课件
7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公关传播的特点 * 作为公关传播,就是公关主体为了实现特定 的公关效益而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的各种传 播方式的总和。 * 比较公关传播与新闻传播、艺术传播等传播 类型而言,公关传播具有下列特点: 1. 劝服色彩浓厚 2. 充分利用接近性 3. 传播媒介和渠道的多样性 4. 周密的为公众提供便于行动的信息
精品课件
4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传播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的行动过程 * 有计划:按组织的公共关系总目标有步骤 进行。 * 完整:符合传播学的“5个W模式”
• 传播是一种信息分享活动(双向信息沟通)
精品课件
5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五W模式
• 传播学的创始者之一、
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
韦尔,在《社会传播的
不同点 印刷类
电子类
传播载体 文字或图画
电波
传播速度 报纸>杂志>图书 广播>电视
传播内容 空间广延性,信息 受时空制约,信息缺乏 深
解析性强,有一定 度和广度,告知性大 于解
深度
析性
精品课件
38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精品课件
39
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 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 响和干扰,从而形成沟通障碍。影响信息沟通 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传者的因素。属于传者的因素主要有: (1)缺乏明确的传播目的。(2)语意的差别。 (3)有用信息不足。
态度、情感)
精品课件
10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基本要素(硬件) (3)媒介(记录、保存、重现信息的载体) (4)信道(信息传递的途经、渠道)
其性质和特点决定对媒介的选择。 (5)反馈(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
精品课件
11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 隐含要素(软件) (1)时空环境
* 时间
(守时、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传播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