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稻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盐碱地种稻关键技术
作者:葛占平徐志忠
来源:《吉林农业》2010年第12期
1.搞好稻田基本建设新垦盐碱土种稻,必须事先对水源、渠系设置、土地平整、田块大小等做出全面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淡水源和完整的灌、排系统,这是种好水稻,防止盐碱为害的基础。
2.建立完整的灌、排水系统灌排渠系的设置要以有利于土壤脱盐和整个垦区的排盐为主,故排、灌溉系统必须分系配套,每块田都要单独建立进出水口。
3.泡田洗盐,淡化耕层泡田洗盐,要在平整土地的基础上进行。
为了提高泡田洗盐的效率,在浸泡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初期要结合田面排水(盐),使土壤表面大量可渗盐迅速通过排水沟渠排除,然后再用灌水压盐的办法继续浸泡,通过下渗作用洗盐。
田面排水洗盐的效果对表层含盐量高和渗水性差的土壤更为显著;稻田一经浸泡,就不宜中途断水,以避免耕层以下土壤盐分向表层移动,影响泡田洗盐的效果;在泡洗过程中,要结合翻耕(或旋耕),使耕层土壤中的盐分较快地溶解在水中,可脱盐效果;土质黏重的垦区,在泡田洗盐前最好能翻耕晒垡,使垡条(块)中间的盐分向土表集中,以提高灌水后的洗盐效果;泡田洗盐结束后,田面应浇灌淡水,以防断水返盐。
4.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盐碱土种稻,要增施腐熟的厩肥、人粪尿等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增加地面覆盖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缓地下水中盐分上升的速度,防止表土聚盐而引起死苗。
有机肥料要在泡田后用作基肥,翻耕入土,以减少换水时的养分流失。
5.掌握田间排灌技术水稻苗期抗盐能力较弱,可用灌深水的办法防止盐害。
灌水深度8~10cm,以后可根据不同生育期调节水层深度,分蘖期水层可浅些,孕穗期水层则深些。
灌水
压盐要做到勤灌勤换,防止水中盐分浓度增加。
同时还可调节土壤通气状况,一般可采取日灌夜排,即每天上午灌水,傍晚排水,以薄水层过夜,次日排干后再灌深水,能有效地控制盐害,促进稻苗生长。
阴雨天可少灌或不灌,以利通于气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