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蔡 山
具体知识讲解
• 知识讲解 • 真题分析 • 课堂练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图示本章逻辑关系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 案是( D )(09年10月) 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天朝天田制度》 D.《资政新篇》
论述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09年4月) 答题要点: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第二,它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二、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 务运动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单选、多选) (一)洋务派的形成
1、时代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刘坤一,其中,奕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 务的首领
金田
后期防御战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1864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天朝天亩制度 》 (1)性质:
《天朝天亩制度 》(1853)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 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 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852年春, 1853年颁布了《 进行北伐于西 突围北上,
1852年攻占 武汉三镇 队伍发展 到50万。
天朝田亩制度》。 征、东征, 1856年进入了 军事上的全盛 时期。
西王肖朝贵 牺牲
南王冯云山 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 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 人的心态: 杨秀清逼封“万岁” 天父杀天兄, 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袱回家去, 还是当长工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冯桂芬。
5、举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1)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洋务派举办军事 工业的目的,首先或说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镇压太平天国 起义。 (2)同时,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也有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 国侵略的目的在内。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真题再现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 )(08年
10月) A.1851年 C. 1856年
B.
1853年 D. 1864年 C)(08年10
2.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月) A. 永安建制 C. 天京事变
B.北伐失利
D.洪秀全病逝
3.太平天国公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09年1月) A《天朝田亩制度》 B《原道醒世训》 C《十款天条》 D《原道觉世训》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五件大事(单选、多选、简答)
①1851年1月,金田起义—开始的标志 ②1851年9月,永安建制—势如破竹的标志 ③1853年3月,定都天京—高潮的标志 ④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标志 ⑤1864年7月,天京失守—失败的标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内容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为9等, 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规定了平均主义的社会生活方案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开始使用洋枪 洋炮,聘请外国军 官为教练。 (2)建成福建、广 东、南洋、北洋水 师。其中,北洋水 师是清政府海军的 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讨论
你对《天朝田亩制度》如何评价?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与以往历次农民 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 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 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 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是小农业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 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 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 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 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二)失败的原因(负面评价)及教训
工人阶 级
第一,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马克斯主义 第二,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第三,对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 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赔款及战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二、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局面加剧。 第三、外国工业品倾销,大量手工业者破产。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洪秀全发动农民运动的思想(农民起义 理论)武器
运用基督教教义宣传的平均、平等观念,结 合中国斗争需要,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 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 争提供思想基础。 1847年订定了《十款天条》,作为会众的政 治生活准则,起义后成为太平军的军纪。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资政新篇》 (1)性质:
《资政新篇》(1859)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内容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 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 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 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 制。 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 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 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 社会福利事业。 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 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1年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王 1851年9月,攻克永安州 1851年12月洪秀全封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 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 军称“太平军”。
江南制造总局(沪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 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兴办民用工业
①洋务派是打着“求富”的招牌办民用企业的 (“稍分洋商之利”)。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解决办军事工业原料、交通、资金等不足。 ②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 ,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 的方式(方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基 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总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李鸿章(盛宣怀总办) 李鸿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创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时间 1865 1865 1866 1867 1890 创办人 曾国藩、李鸿章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地点及名称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南京、金陵机器局 福建、福州船政局 天津、天津机器局 汉阳、湖北枪炮厂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地道火药炸塌 太平门城墙二十余丈攻入天京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 与失败经过回顾 天津
金田起义1851年 永安建制 1852年 金田起义
天京
定都天京1853年
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征东征1853—1856年
武昌 九江 长沙 永安 南昌
永安建制
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时代的南京城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853年开始派林凤 祥、李开芳进行 北伐。因孤军深入、 1853年春,顺江 给养不足,全部 东下占领南京, 壮烈牺牲。 1853年定都天 1853年赖汉英率部 改名为天京。 京后,太平天 西征:1855年石达开 正式建立与清政 西征军潘阳湖口大捷后, 国颁布《天朝 进入江西。 府对峙的政权。 田亩制度》;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1851-1864)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过程 (1)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一场伟大农民战争。爆发原 因: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遇到自然灾害等 原因外,就是鸦片战争后的恶果(赔款等)压在 了广大农民身上。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0年6月,洪秀全 向会众发出“团营 令”。要求会众在11 月4日以前集中到金田 村等处。 1851年1月11日,洪 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年号太平天国,军称太 平军。(识记1)
金田起义旧址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永安
中平
洪秀全称“天王” 永安,太平军整顿
建制,严肃军纪, 清除奸细,封王, 由东王节制诸王, 初建政权。
1851年9月,攻占
金田村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水师战船万艘顺流东下。 连下九江、安庆、芜湖,直捣金陵。3月9日,攻占 南京外城,20日破内城。3月29日,东王迎天王入 南京城,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授命综合处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 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后 来设立了一些机构。
总理衙门大门 例: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 A ) (09年10月) A.奕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讨论
你对《资政新篇》如何评价?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评价
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 革与建设方案
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
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
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 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简答 论述)
(一)历史意义(正面评价)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第二,它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 义在亚洲的统治。
韦昌辉血洗天京
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 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识记 2)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 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破,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蔡 山
具体知识讲解
• 知识讲解 • 真题分析 • 课堂练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图示本章逻辑关系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 案是( D )(09年10月) 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天朝天田制度》 D.《资政新篇》
论述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09年4月) 答题要点: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第二,它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二、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洋 务运动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单选、多选) (一)洋务派的形成
1、时代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刘坤一,其中,奕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 务的首领
金田
后期防御战 定都天京 天京陷落1864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天朝天亩制度 》 (1)性质:
《天朝天亩制度 》(1853)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 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 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852年春, 1853年颁布了《 进行北伐于西 突围北上,
1852年攻占 武汉三镇 队伍发展 到50万。
天朝田亩制度》。 征、东征, 1856年进入了 军事上的全盛 时期。
西王肖朝贵 牺牲
南王冯云山 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当时太平军将士写的打 油诗很清楚地反映了时 人的心态: 杨秀清逼封“万岁” 天父杀天兄, 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袱回家去, 还是当长工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冯桂芬。
5、举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1)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洋务派举办军事 工业的目的,首先或说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镇压太平天国 起义。 (2)同时,洋务派办军事工业也有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 国侵略的目的在内。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真题再现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 )(08年
10月) A.1851年 C. 1856年
B.
1853年 D. 1864年 C)(08年10
2.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月) A. 永安建制 C. 天京事变
B.北伐失利
D.洪秀全病逝
3.太平天国公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09年1月) A《天朝田亩制度》 B《原道醒世训》 C《十款天条》 D《原道觉世训》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五件大事(单选、多选、简答)
①1851年1月,金田起义—开始的标志 ②1851年9月,永安建制—势如破竹的标志 ③1853年3月,定都天京—高潮的标志 ④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标志 ⑤1864年7月,天京失守—失败的标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内容
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田地分为9等, 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规定了平均主义的社会生活方案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开始使用洋枪 洋炮,聘请外国军 官为教练。 (2)建成福建、广 东、南洋、北洋水 师。其中,北洋水 师是清政府海军的 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讨论
你对《天朝田亩制度》如何评价?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与以往历次农民 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 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 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 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是小农业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 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 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 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 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二)失败的原因(负面评价)及教训
工人阶 级
第一,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马克斯主义 第二,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第三,对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 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赔款及战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第二、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局面加剧。 第三、外国工业品倾销,大量手工业者破产。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洪秀全发动农民运动的思想(农民起义 理论)武器
运用基督教教义宣传的平均、平等观念,结 合中国斗争需要,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 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 争提供思想基础。 1847年订定了《十款天条》,作为会众的政 治生活准则,起义后成为太平军的军纪。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资政新篇》 (1)性质:
《资政新篇》(1859)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 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内容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 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 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 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 制。 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 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 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 社会福利事业。 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 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1年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称王 1851年9月,攻克永安州 1851年12月洪秀全封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 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 军称“太平军”。
江南制造总局(沪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 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兴办民用工业
①洋务派是打着“求富”的招牌办民用企业的 (“稍分洋商之利”)。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解决办军事工业原料、交通、资金等不足。 ②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 ,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 的方式(方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基 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总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李鸿章(盛宣怀总办) 李鸿章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创办近代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时间 1865 1865 1866 1867 1890 创办人 曾国藩、李鸿章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地点及名称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南京、金陵机器局 福建、福州船政局 天津、天津机器局 汉阳、湖北枪炮厂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地道火药炸塌 太平门城墙二十余丈攻入天京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 与失败经过回顾 天津
金田起义1851年 永安建制 1852年 金田起义
天京
定都天京1853年
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征东征1853—1856年
武昌 九江 长沙 永安 南昌
永安建制
天京变乱1856年
太平天国时代的南京城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853年开始派林凤 祥、李开芳进行 北伐。因孤军深入、 1853年春,顺江 给养不足,全部 东下占领南京, 壮烈牺牲。 1853年定都天 1853年赖汉英率部 改名为天京。 京后,太平天 西征:1855年石达开 正式建立与清政 西征军潘阳湖口大捷后, 国颁布《天朝 进入江西。 府对峙的政权。 田亩制度》;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1851-1864)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过程 (1)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一场伟大农民战争。爆发原 因: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遇到自然灾害等 原因外,就是鸦片战争后的恶果(赔款等)压在 了广大农民身上。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0年6月,洪秀全 向会众发出“团营 令”。要求会众在11 月4日以前集中到金田 村等处。 1851年1月11日,洪 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年号太平天国,军称太 平军。(识记1)
金田起义旧址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永安
中平
洪秀全称“天王” 永安,太平军整顿
建制,严肃军纪, 清除奸细,封王, 由东王节制诸王, 初建政权。
1851年9月,攻占
金田村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水师战船万艘顺流东下。 连下九江、安庆、芜湖,直捣金陵。3月9日,攻占 南京外城,20日破内城。3月29日,东王迎天王入 南京城,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授命综合处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 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后 来设立了一些机构。
总理衙门大门 例: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 A ) (09年10月) A.奕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讨论
你对《资政新篇》如何评价?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评价
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 革与建设方案
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
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
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 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简答 论述)
(一)历史意义(正面评价)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第二,它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 义在亚洲的统治。
韦昌辉血洗天京
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 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识记 2)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 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破,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