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课件PPT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按照你的理解:什么叫倾斜角?倾斜角的范围是什么?
倾斜角:直线l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常用α表示.
(1)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0≤α<1800
(2)倾斜角的作用——刻画直线相对x 轴的倾斜程度.
3.1.2
结论:坡度越大,楼梯越陡.
3.1.2 由于直线的倾斜角不利于用坐标法刻画直线,引入直线的斜率斜率.
D(-4,4)四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梯形.

证明 ∵kAB=-725---2 3=-16,
课 时 栏
kCD=-4-4-32=-16,
目 开 关
∴kAB=kCD,从而 AB∥CD. 又∵kBC=3-2--572=-163,kDA=2--3- -44=-76,
∴kBC≠kDA,
从而直线 BC 与 DA 不平行, ∴四边形 ABCD 是梯形.
二、直线的斜率
a为什么不能等 于900呢?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a( a‡90º)的正切值叫作这 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 k=tan a.
从00 900 , k从0 + () =900 时,k不存在 从900 1800,k从- 0 ()
3.1.2
问题: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如何求直线的斜率呢?
所以 kAD·kCD=-1,且 kAD=kBC.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所以yyxx-- - -1100=·xy--23- -32=01 -1

解得xy= =01 (舍去),xy= =23 .
所以第四个顶点 D 的坐标为(2,3).
小结 在应用斜率解决与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有关的问题时,
应考虑到斜率存在与不存在的情况,避免出现漏解.两条直线垂

k1=k2.当 α1=α2=90°时,k1、k2 不存在.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问题 2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l1 与 l2,若 k1=k2,是否一定有
l1∥l2?为什么?
本 课
答 一定有 l1∥l2.因为 k1=k2⇒tan α1=tan α2⇒α1=α2⇒l1∥l2. 小结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l1、l2,其斜率分别为 k1、k2,有
解 AB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kAB=-12,

CD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kCD=-12,
课 时 栏
BC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kBC=32,
目 开
DA 边所在直线的斜率 kDA=32.

因为 kAB=kCD,kBC=kDA,所以 AB∥CD,BC∥DA.
因此,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 我 成 功 !
3.1.2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学习要求]
本 1.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课 时
2.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栏 目
3.能应用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进行实际应用.
开 关
[学法指导]
通过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
2.通过坐标法的引入,培养学生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
3.1.2
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学过程
3.1.2
一、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1、经过原点的直线有多少条?彼此 间的位置关系?
答:经过原点的直线有无数条,他 们都相交于一点(原点).
(2) - 4 . 5

3.1.2



例3、若三点(1,-1), (3,3), (5,a)在一 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例4 、直线l过点M(-1,1),且与以P
(2,2),Q(3,3)为两端点的线段 PQ有公共点,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 围.
五 1.直线l过点 P(2,2 3)、Q(1,33).1.2
本 课
直线 B时 栏 目
直线 PQ 的斜率 k2=-12--1-3=12,
开 关
直线 PQ 的方程为 y-1=12(x+3),即 y=12x+52.
因为 k1=k2=12,且 2≠52,所以直线 BA∥PQ. 小结 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考虑特殊情况,
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 而得到.
四、例题
3.1.2
例1:求过已知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1)直线PQ过点P(2,3),Q(6,5);
(2)直线AB过点A(-3,5),B(4,-2).
答:(1) ½; ( 2)-1.
3.1.2
例2 经过点(3,2)画直线,使
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1) 3 ; 4
目 开
即 tan α2tan α1=-1,所以 k1·k2=-1.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问题 3 如果两直线的斜率存在且满足 k1·k2=-1,是否一定
有 l1⊥l2?为什么?
答 一定有 l1⊥l2.不防设 k2<0,即 α2 为纯角,因为 k1·k2=-1,

则有 tan α2tan α1=-1,所以 tan α2=-tan1α1=tan(90°+α1),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点二 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问题 1 如图,设直线 l1 与 l2 的倾斜角分别为 α1
与 α2,斜率分别为 k1、k2,且 α1<α2,若 l1⊥l2,
本 α1 与 α2 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课 时
答 α2=90°+α1,因为三角形任意一外角
栏 目
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
时 栏
l1∥l2⇔k1=k2.若直线 l1 和 l2 可能重合时,我们得到 k1=k2⇔l1∥l2
目 开
或 l1 与 l2 重合.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例 1 已知 A(2,3),B(-4,0),P(-3,1),Q(-1,2),试判断直
线 BA 与 PQ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直线 BA 的斜率 k1=2-3--04=12,
2、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300的 直线有多少条?彼此间的位置关系?
答: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300的直 线有无数条,他们相互平行.
3.1.2
3、经过原点的直线并与x轴正方向所 成的角为300的直线有多少条?
答:这样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4、在平面直角系中,怎样确定一条 直线?
答: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点和直线的一个方向来确定一条直 线.
直与斜率之间的关系:l1⊥l2⇔k1·k2=-1 或一条直线斜率为零, 另一条斜率不存在.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跟踪训练 3 已知 A(-6,0),B(3,6),P(0,3),Q(6,-6),试判断直线
AB 与 PQ 的位置关系.
解 直线 AB 的斜率 kAB=23,直线 PQ 的斜率 kPQ=-32.
、 求它的斜率和倾斜角
当 堂
2.已知三点A(3,
-1),
B
(-2,-1),
达 C (0, 2),求直线AB、AC、BC的
标 斜率.
y
4
C
大显身手
-4
O
B
4
x
A
-4
六、课堂小结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直线的斜率公式.
七、课后作业
教材习题3.1A组1,3.
3.1.2
我 努 力 , 我 收 获 , 我 自 信
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能力.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3.1.2
1.两条直线平行与斜率的关系

(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l1、l2,其斜率分别为 k1、k2,
课 时
有 l1∥l2⇔ k1=k2 .
栏 目
(2)如果直线 l1、l2 的斜率都不存在,并且 l1 与 l2 不重合,
3.1.2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2
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转化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直线倾斜角及斜率的学习,体会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 斜率的过程;
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
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k1k2=-1⇒l1⊥l2.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例 3 已知长方形 ABCD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0,1),B(1,0),
C(3,2),求第四个顶点 D 的坐标.
解 设第四个顶点 D 的坐标为(x,y),因为 AD⊥CD,AD∥BC,
如两直线重合、斜率不存在等.一般情况都成立,只有一种
特殊情况不成立,则该命题就是假命题.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跟踪训练 1 试确定 m 的值,使过点 A(m+1,0),B(-5,m)的直线与
过点 C(-4,3),D(0,5)的直线平行.

解 由题意得:kAB=-5-m-m0+1=-6m-m,
问题 1 如图,设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l1 与 l2,
其倾斜角分别为 α1 与 α2,斜率分别为 k1、k2,

若 l1∥l2,α1 与 α2 之间有什么关系?k1 与 k2 之
课 间有什么关系?


答 α1 与 α2 之间的关系为 α1=α2;对于 k1 与 k2 之间的关系,
目 开
当 α1=α2 时,k1=k2,因为 α1=α2,所以 tan α1=tan α2,即
开 关
那么它们都与 x 轴 垂直,故 l1 ∥ l2.
2.两条直线垂直与斜率的关系
(1)如果直线 l1、l2 的斜率都存在,并且分别为 k1、k2,那 么 l1⊥l2⇔ k1k2=-1 .
(2)如果两条直线 l1、l2 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个斜率
是零,那么 l1 与 l2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课 时 栏
kCD=0-5--34=12.
目 开
由于 AB∥CD,即 kAB=kCD,

所以-6m-m=12,所以 m=-2.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例 2 已知四边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为 A(0,0),B(2,-1),
C(4,2),D(2,3),试判断四边形 ABCD 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则 α2=90°+α1,所以 l1⊥l2.
时 栏
问题 4 对任意两条直线,如果 l1⊥l2,一定有 k1·k2=-1 吗?
目 开
为什么?

答 不一定,因为如果直线 l1 和 l2 分别平行于 x、y 轴,则 k2
不存在,所以 k1·k2=-1 不成立.
小结 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
3.1.2
小结 熟记斜率公式:k=xy22--yx11,该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已
本 课
知两点坐标(x1≠x2)时,根据该公式可求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
时 栏
率.当 x1=x2,y1≠y2 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
目 开
为 90°.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跟踪训练 2 求证:顺次连接 A(2,-3),B(5,-72),C(2,3),
P2 (x2 ,y2 )
三、直线的斜率公式
2 P1( x1 ,y1)
△x
△y
1
你注意到了吗?
3.1.2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没有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 在;
2. K与点P1、P2的顺序无关; 3.斜率k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 得;
4.当y1=y2时,斜率k=0,直线的倾斜角a=0º,直线与 x轴平行或重合;

课 时 栏
由 kAB·kPQ=23×-32=-1,所以直线 AB⊥PQ.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1.2
1.已知点 A(1,2),B(m,1),直线 AB 与直线 y=0 垂直,则
本 课
m 的值为
( B)
时 栏
A.2
B.1
C.0
D.-1
目 开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 AB 垂直 x 轴,斜率不存在,


3.1.2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问题 2 已知 tan(90°+α)=-tan1 α,据此,如何推出问题 1
中两直线的斜率 k1、k2 之间的关系?

答 因为 α2=90°+α1,所以 tan α2=tan(90°+α1),由于
课 时 栏
tan(90°+α)=-tan1 α,tan α2=-tan1α1,

∴m=1.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1.2
2.已知直线 l1 的斜率为 k1=2,直线 l2 的斜率为 k2=-12,
3.1.2
本 [问题情境]
课 时
为了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我们引入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
栏 目
率的概念,并推导出了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即把几何问
开 关
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那么,我们能否通过两条直线的斜率
来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
问题.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1.2
探究点一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