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教案:年画欣赏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
课程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年画四大家、主要出产地、各地年画特点。
2.培养学生对年画的初步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
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了解年画的基本特点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注意
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所知道的
中国民间美术品。
请同学们欣赏一些民间美术品的图片,以此引出课题。
着重提出年画,播放课件,补充学
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二、授新课
1、简单介绍年画{提问学生年画名称的由来以及画面内容}
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
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
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
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
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传统年画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绘画样式,多以木刻彩色套印加彩绘而成,其画面线条清
晰,色彩鲜明;其内容常以吉祥、喜庆的美好事物或民间传说典故为主题,反映了人民美好
的愿望和丰富的生活情趣。
2、起源和发展
a介绍年画的起源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
(幻灯片欣赏几幅门神画) (备注传说1——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升像。
(备注——传说2:始于唐代。
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
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
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
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
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
b介绍年画的发展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就是《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
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
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
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
今日被保存下
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
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
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
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
“牛郎织女”,“白蛇传”等。
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
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
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
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
印制
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
有
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
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
用,故称“年画”。
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
珠,习称《四美图》。
)(幻灯片《四美图》)
3、主要产地(幻灯片)
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县的寒亭;南方是在苏
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
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
这因为,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
虽则年画在宋代
已经具有了雏型的规模;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资格最老的要算天津杨柳青的产品。
主
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
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即四大“年画之乡”,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
喜爱。
4、四大年画之乡各自的特点(幻灯片)
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
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
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
这样的表
现方法既适合于广大农民、市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便于木板印刷制作。
民间年画是
先画出底稿,再复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或印出轮廓线,再用笔填色。
在现代印刷技术产生
之前,这是大批量生产图画的唯一方法。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
杨柳青木版年画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
、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
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在人物的头部、脸部
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
更以其历史积淀
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
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百科全书。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
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
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
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
有感
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
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
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幻灯片播放图片红楼梦怡红院、鲸化千年、
莲年有余(这是我们平时常听说和看到的)、蟠桃大会、白花赠剑、福寿三多、三星图、母子
图?(母子图可与欧洲圣母图相媲美)??)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在乾隆前后取材偏重城市社会风尚,风
格倾向雅丽细秀。
及至道光初期,出现了风格纯朴简练、题材广泛、色彩鲜明的趋势,作品
受到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欢迎。
至清末,桃花坞年画日趋衰落,濒临绝境。
解放后,
政府多方设法,抢救了这朵艺术之花。
近年来,桃花坞年画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配色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和淡墨
六色为基本色调,艳丽和谐;线条简练明快,构图均衡而不呆板,在题材的选择和创新方面,
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融为一体。
而桃花坞年画已作为苏州工艺美校的一个常设
专业,有了广大的学生基础,相信桃花坞年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定将开得更加艳丽。
(幻灯片
偷仙草、冠带流传(旧时冠带流传寓意为代代为官之意,实属祥瑞之愿)、残花茂盛、?? )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杨家埠木版年画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民间3大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
清朝,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
线条简练流畅。
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主要有大门画、房门画、福字灯、美人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简便(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
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
再经过调色、
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
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
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
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
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
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
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
花卉风景类。
(幻灯片报喜、放风筝、劳动模范、争请财神?)
5、提问总结——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把我们源远流长的传
统文化保留下来,在我们发展现代高科技经济的同时保存好传统民间美术这朵奇葩。
这也是
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篇二:木版年画教案
篇三:学校木版年画教案
浙美版第11册美术教案
小学阶段:
第五课木版年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材提供了多幅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典型图例,给予学生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感受。
教师应通过讲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美感和独特的色彩搭配,加深学生对民间木版年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制版技术。
难点:学会拓印方法。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厚卡纸或纸板、宣纸、中国画颜料、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
(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
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
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
(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
(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
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
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
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
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
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
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动物的造型,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
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个、。
中学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学教案(中)(
第二课
课题年画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进行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运用绘制年画的方法进行摩制。
重点了解传统民间年画的寓意,造型,色彩的特点及形式美感。
难点染画的方法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为主的习作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绘画工具纸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每逢过春节,家家扫房,有的还贴上好看的年画,年画的内容与形式有哪些特点,又是怎样绘制的。
三,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年画
1,欣赏年画选材特点。
(1)分析年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小结:年画题材比较广泛,有胖娃娃,戏剧人物,丰收,花卉等,或取喜庆吉祥的谐音,以寄托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2)分析造型特点。
设问:年画人物形象的特点表现在哪儿?
小结:年画中娃娃的形象很胖,以示出生生活富裕,妇女形象很美,男士健壮,花朵鲜艳,茁壮,牲畜又大又肥等,是从形象上寄托美好愿望。
(3)分析年画色彩特点。
设问:年画中使用的颜色有哪些特点?
小结:色彩鲜艳,明快,强烈,运用夸张的手法,使年画比自然事物更美好,也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2,介绍年画的特点及发展。
设问:根据对年画的欣赏,年画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年画于农历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来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得名。
年画因其内容吉利,色彩鲜明,强烈,富有强烈的民族性,深受人民喜爱。
年画的出现宋代就有记载,清代盛行,这些称为传统年画。
二十世纪初,上海兴起了胶版印刷的年画。
建国后,无论从内容到表现手法及绘制技术都更加丰富多彩。
本课主要介绍传统木版年画。
传统木版年画产地很多,都因产地得名,并各具地方特色。
其中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广东佛山等产品最著名。
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
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套色印出成块,成片的颜色,在晕染皮肤,加强体积感。
有的木版印刷步骤,要以手绘画。
作业步骤:
(1)先用铅笔将临摹的画稿在画纸上,
(2)用黑色的水彩笔将画稿勾一遍边。
(3)运用民间年画的配色方法将画稿涂完色。
四,课堂练习:
准备画具,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
篇四:《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
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
请大家看书本75页。
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
[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
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
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
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
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
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
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
[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
[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 [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