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串级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串级控制系统
2.1 概述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定2.4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2.5 串级系统副回的设计
2.1概述
一、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结构v举例:
TC TC
FC
串级控制系统方案(温度---流量)TC
FC 流量控制器温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
温度对象
控制阀
温度控制器流量对象
串级控制系统:用两台控制器相串接,一个控制器的输出
作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输入。

方框图标准形式如下:
二、常用名词:
v主被控变量(主参数、主变量)Y1(S) v副被控变量(副参数、副变量)Y2(S) v主控制器G c1(S)
v副控制器G c2(S)
v主回路(主环):定值系统
三、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1)、干扰作用于副环
(副控制器起“粗调”,
主控制器起“细调”)
2)、干扰作用于主环(蒸汽量随温度控制的要求随时改变)
3)、干扰同时同时
和副环
a.作用方向相同
b.作用方向相反
分析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设:控制阀为气开,温度和流量两控制器选为反作用,
1)干扰作用于副环
v蒸汽压力↑→FT↑→FC↓(反作用)→FV↓(气开阀)
FT↓
FT的变化对精馏塔塔釜温度的影响就很小,并
且可由温度控制器进行微调。

2)干扰作用于主环
v干扰使得TT↑→TC↓(反作用)→FC↓→FV(气开阀)↓T↓←F↓
由于有主副两个控制器相串联,系统总的放大倍数将增大,工作频率提高克服干扰的大大增大。

3)干扰同时同时主环和副环
a.作用方向相同
v干扰同时使TT↑→TC↓(反作用)→FC↓(反作用)
FT↑→FC↓(反作用) FV
F
b.作用方向相反
v干扰作用使TT↑→TC↓(反作用)→FC↓(反作用)
FT↓→FC↑(反作用) FV变化很小蒸汽流量F变化不大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选择实施方案时,需考虑的问题:
1)、所选用的仪表信号必须匹配。

2)、所选用的副控制器必需具有外给定输入接口。

3)、在选择实施方案,应考虑是否增加一只切换开关,作“串级”与“主控”的切换之用。

4)、实施方案应力求实用,少花钱多办事。

5)、实施方案应便于操作。

一、用电动Ⅲ型仪表构成串级控制方案
串级控制一般方案:主变送器
主控制器副控制器
副变送器安全栅
记录仪安全栅安全栅电气转换器Sp.
精馏塔塔釜温度与加热蒸汽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
TR/FR
TN
FY 1TC
TT
TE FT FE
FC FV FY 2
FN 1FN 2TT
孔板
开方器
记录仪控制器
变送器
安全栅
热电偶
控制器
差压变送器
安全栅
安全栅
控制阀
电气转换器
mV
mV
4~20mA 1~5V
1~5V
1~5V
1~5V
4~20mA
4~20mA
4~20mA
4~20mA
20~100KPa
Δp
能实现主控—串级切换的串级方案:
主变送器主控制器
副控制器
副变送器安全栅记录仪
安全栅安全栅
电气转换器
Sp.
主控
串级
在串级与主控切换过程中,必须考虑去控制阀的控制信号方向的一致性,也就是组成的控制系统必须是负反馈控制系统,这就是串级与主控直接切换的条件。

只有当副控制器为反作用时才能由串级与主控之间直接切换。

如果副控制器为正作用,必须在向主控切换的同时改变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而当由主控切回到串级时,又必须将主控制器恢复到原来的作用型式。

(P67)
二、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1. 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的选择
(1)控制规律的选择根据控制要求进行
主变量是生产工艺的主要操作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或生产的安全,工艺上要求比较严格,主变量不允许有余差。

副变量要求不严格,允许有波动和有余差,设置副变量的目的在于保证和提高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2)主回路是一个定值系统,主控制器起着定值控制作用。

保持主变量的稳定是首要任务,主控制器必须有积分作用,因此采用PI或PID。

(3)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给定值随主控制器输出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能快速跟踪,副控制器一般不用积分作用,微分作用也不需要,采用比例作用。

v关于主控制器、副控制器采用积分作用时:(1)只有当主控制器采用具有积分作用的控制器时,不论干扰在副回路还是主回路,都能保证主变量无余差。

(2)当副控制器有积分作用时而主控制器无积分作用时,只有干扰作用于副回路,主变量无余差;干扰作用于主回路,主变量仍然存在余差。

v主控制器:PI、PID
v副控制器:P、PD(副对象的容量滞后T较大)
2. 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v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顺序应是先副后主。

(1)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要根据副回路的具体情况决定,而与主回路无关。

副环可以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确定正、反作用的方法来确定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2)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根据主回路所包括的各环节来确定。

副回路的放大倍数可视为“正”,因变送器一般为“正”,这样主控制器的正负特性与主对象的正负特性相反。

例1. 确定下图所示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燃料油压力串
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副环:控制阀应选气开(正特性)→副对象放大倍数为正特性→副变送器放大倍数为正特性→副控制器应为负特性(选反作用)。

主环:主对象放大倍数为正特性→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主控制器放大倍数应取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特性符号的相反数)
TC
PC
控制阀:气开阀,+
副对象:+
主对象:+
副控制器特性为-,应为反作用主控制器特性为-,应为反作用
例2.氧化炉温度与氨气流量的串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FC
TC
空气
氨气
混合
氧化炉
预热
G O1(S): +G O2(S): +
G V (S): +
G C2(S): -G C1(S): -
气开
840 ±5 ℃
氨气流量变化1%,氧化炉温度改变64℃
TC :反作用FC :反作用
小结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2.3.1 串级系统的投运
2.3.2 串级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
2.3.1 串级系统的投运
一、系统的投运
投运的原则:
(1)投运顺序先投副环,后投主环。

(2)无扰动切换预置给定等于测量。

特别说明:投运过程中应切除微分作用
二、串级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
1. 两步法(先副环后主环的方法)
1)在主副回路闭合时,将主控制器δ置100%、Ti 置∞、Td 置0,然后按4:1整定方法整定副环,找出副变量出现4:1振荡过程的比例度记录下δ2s 及振荡周期T 2s 。

2)、将副控制器置δ2s 、Ti 置∞、Td 置0,然后按4:1整定方法整定主环,找出主变量出现4:1衰减振荡过程的比例度记录下δ1s 及振荡周期T 1s 。

3)、根椐得到的δ1s 、T 1s 、δ2s 、T 2s 值,结合主、副控制器的选型,按单回控制系统整定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主、副控制器的δ、Ti 、Td 。

4)、将计算所得参数按先副环后主环、先比例再积分后微分的顺序在控制器上放好,观察控制过程曲线,如不够满意,可适当地进行一些微小的调整。

2.一步法:
根据经验先将副控制器参数一次放好(如下表),不再变动,然后按一般单回路系统整定方法,直接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在整定过程中以牺牲副参数的质量指标的原则(副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使主参数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的要求。

5~1.25
20~80液位3~1.430~70压力
2.5~1.255~1.740~80流量
20~60温度
副控制器比例放大倍数Kc2副控制器比例度δ2%变量类型
2.4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特性使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

2、串级控制回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串级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1)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特性使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

)()()()(1)()(2222'
2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v c m o o o +=G C2(S)R(S)-G C1(S)G v (S)
G m1(S)G o1(S)Y 2(S)
Y 1(S)
G ’O2(S),)(,1)(,)(,)(2222222m m o o o v v c c K S G S
T K S G K S G K S G =+===根据副回路各环节传递函数分别为:
2
222'22
222'2'2'222222'21111)(m o v c o o m o v c o o o o O M O V c o o K K K K T T K K K K K K S
T K S T K K K K K s G +=+=+=++=
v由于1+K c2K v K o2K m2>1,
K’o2<K o2
T’o2<T o2
等效副对象时间常数缩小,意味着对象的容量滞后减小,系统的反应速度加快,控制更为及时,系统的控制质量提高。

等效副对象的放大倍数减小,导致控制通道的放大倍数缩小,克服干扰能力下降,可通过提高主控制器的放大倍数的办法来弥补。

等效副对象时间常数缩小,系统的工作频率可获得提高,操作周期缩短,过渡过程的时间缩短,控制质量提高。

(2)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单回路控制系统要强得多,特别是当干扰作用于副回路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更强。

v1)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经过副控制器的“粗调”和主控制器的“细调”。

v2)对进入主回路的干扰,由于副回路的存在,等效副对象的时间常数缩小,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比单回路控制系统更及时对干扰采取抑制。

G C1(S)G m1(S)G O1(S)R(S)-F 2 (S)
G ’f2(S)G ’o2(S)
c 2c 1u 1
)()()()(1)()()()()()()()(1)()()()()()(222222'
2
2222212'2S G S G S G S G S G S F S C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U S C S G
m o v c f f m o v c v o c o +==+==)()
()()()(1)()()()()()()(222222'222
22S F S G S G S G S G S G S F S G S C S F S G S C m o v c f f f +===若无副回路作用时,c 2与f 2的关系
为:有了无副回路作用时,c 2与f 2的关系为:
也就是说,F 2对C 2的影响,在有副回路的作用已
减弱为1/(1+
)倍。

)()()()(222S G S G S G S G m o v c
(3)串级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v
串级控制系统中住回路是一个定值系统,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主控制器能够根据操作条件和负荷的变化,不断修改副控制器的给定值,以适应操作条件和负荷变化的情况。

v 如对象存在非线性特性,可把非线性对象设计处于副回路之中,当操作条件或负荷发生变化时,副回路的稳定裕度会降低,但对主回路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K o21+K c2K v K o2K m2K ’02=1K c2K v K m2≈G C2(S)R(S)-G C1(S)G v (S)
G m1(S)G o1(S)Y 2(S)
Y 1(S)
G ’O2(S)等效副对象的放大倍数为:
2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11
)()(,1
)(,)(,)()
()()()(1)()()()(m o v c o m o v c o v c m m o o o v v c c m o v c o v c K K K K T T K K K K K K K K S T K S G K S G S T K S G K S G K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令则
当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整定得足够大时,副环前向通道的放大倍数将远大于1,即
K c2K v K o2K m2>>1。

这时K2≈1/K m2 ,等效副回路的
放大倍数只取决于测量变送环节的放大倍数K
m2,
而与副对象的放大倍数K
o2
无关。

小结
2.5 串级系统副回的设计
v副回路设计是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副变量,从而组成一个以副变量为被控变量的副回路。

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设计原则:(1)使系统中主要干扰包含在副环内。

(2)在可能情况下,应使副环包含更多一些的干扰。

(3)当对象具有非线性环节时,在设计时应使非线性环节于副环之中。

(4)当对象具有较大纯滞后时,在设计时应使副回路尽量少包括或不包括纯滞后。

(5)副回路设计时应考虑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

(6)所设计的副回路需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和工艺的合理性。

举例: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控制
主要干扰:
1.燃料气压力
2.燃料气热值
3.燃烧效果
4.环境温度
5.原油流量
6.原油温度
T
1
C
T
2
C
燃料
原油
TC PC
燃料
原油
作业v#1,#7,#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