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题临安邸》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每斜线处为一小节,朗读时要有停顿。
帮你读
1.出塞:是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2.秦月、汉关为互文,意即:秦汉明月秦 汉关。意思是说,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月 照关塞的景象,秦汉时已经如此。 3.龙城飞将:应为卢城飞将。威震卢城的 飞将, 指李广。 4.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是中国 古代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
示儿
(南宋)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 诗的成就为最。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 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 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 称,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 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 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 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 传诵。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 描绘,既表达了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和结束这种边防不稳局面的愿望;又流 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 又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个人利益服从 国家利益,因而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 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热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中的“飞将”是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愿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帮你读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 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 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 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 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 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 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 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 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释义
1.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2.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禹贡》)。这里代指中国。
3.同:统一。 4.王师:宋朝的军队。 5.北定:向北方平定。 6.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7.乃翁:你的父亲。乃:你,你的。 8.元:才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 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 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待到南宋军队收 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 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 你们的父亲。
情感共鸣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 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 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 首诗作为遗嘱,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 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 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 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 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飞将”指李广。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人,
西汉名将。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 抗击匈奴杀敌 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李广镇守边关, 使匈奴多年不敢侵犯,故被称为“飞将军”。
像李广一样抗击匈奴的名将还有:卫青、霍去病等。
愿望:作者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 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安定,人民 生活安稳。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 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 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正是这股 “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 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 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 “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 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 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 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注释]
1.关于《题临安邸》作者,有作“林升”, 也有作“林外”的,因当年题诗留在粉墙上 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 历来莫衷一是。《西湖游览志》载此诗作 “林外”,以此为线索,现经考证为“林 外”。林外,福建晋江人,南宋进士。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客栈、旅店。 4.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 宋京城。 5.直:简直。 6.熏:吹。
[全诗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 的歌舞,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 洋的风把游船的官儿都吹得像喝酒 了似的,简直把杭州当作亡都的汴 州了。
帮你读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 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 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 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 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示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 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 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拓展作业
1.读边塞诗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 2.读自己喜欢的诗。
出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约690~757),字少伯,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盛唐时期 著名诗人。其诗现存177首,其中 七绝74首,五绝14首,可见他对绝 句的偏爱。他是唐代诗人中七绝圣 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填一填
1.秦时明月
,
万里长征
。
但使龙城
,
不教胡马
。
2. 明月
,
长征
。
龙城
,
胡马
。
帮你读
全诗意思: 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这
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出征万里 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不能 回。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御, 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 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 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 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阅读拓展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林升(1106~1170),字梦屏, 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 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 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 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 邸》。
帮你读
1.出塞:是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2.秦月、汉关为互文,意即:秦汉明月秦 汉关。意思是说,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月 照关塞的景象,秦汉时已经如此。 3.龙城飞将:应为卢城飞将。威震卢城的 飞将, 指李广。 4.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是中国 古代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
示儿
(南宋) 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 诗的成就为最。12岁即能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 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 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 称,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 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 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楼 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 传诵。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 描绘,既表达了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和结束这种边防不稳局面的愿望;又流 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 又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个人利益服从 国家利益,因而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 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热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中的“飞将”是谁?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愿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帮你读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 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 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 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 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 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 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 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 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释义
1.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2.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禹贡》)。这里代指中国。
3.同:统一。 4.王师:宋朝的军队。 5.北定:向北方平定。 6.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7.乃翁:你的父亲。乃:你,你的。 8.元:才
诗意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 不知道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 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待到南宋军队收 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 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 你们的父亲。
情感共鸣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 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 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 首诗作为遗嘱,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 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 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 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 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飞将”指李广。李广(? ~前119年),陇西成纪人,
西汉名将。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 抗击匈奴杀敌 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李广镇守边关, 使匈奴多年不敢侵犯,故被称为“飞将军”。
像李广一样抗击匈奴的名将还有:卫青、霍去病等。
愿望:作者希望朝廷能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 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使国家安定,人民 生活安稳。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 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 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正是这股 “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 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 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 “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 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 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 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注释]
1.关于《题临安邸》作者,有作“林升”, 也有作“林外”的,因当年题诗留在粉墙上 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 历来莫衷一是。《西湖游览志》载此诗作 “林外”,以此为线索,现经考证为“林 外”。林外,福建晋江人,南宋进士。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客栈、旅店。 4.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 宋京城。 5.直:简直。 6.熏:吹。
[全诗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 的歌舞,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 洋的风把游船的官儿都吹得像喝酒 了似的,简直把杭州当作亡都的汴 州了。
帮你读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 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 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 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 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示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 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 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拓展作业
1.读边塞诗和描写古代战争的诗。 2.读自己喜欢的诗。
出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约690~757),字少伯,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盛唐时期 著名诗人。其诗现存177首,其中 七绝74首,五绝14首,可见他对绝 句的偏爱。他是唐代诗人中七绝圣 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填一填
1.秦时明月
,
万里长征
。
但使龙城
,
不教胡马
。
2. 明月
,
长征
。
龙城
,
胡马
。
帮你读
全诗意思: 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这
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出征万里 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不能 回。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御, 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 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 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 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阅读拓展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林升(1106~1170),字梦屏, 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 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 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 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 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