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开展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开展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静脉输液质量的
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开展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9例无陪护病房实施静脉输液的新生儿,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9)和实验组(n=50)。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输液风险防范护理。

对比两组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度评分、
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家长对整个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开展输液风险防范护理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
静脉输液过程中新生儿的疼痛度评分优于常规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新
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无陪
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输液风险防范护理,护理效果更佳。

【关键词】输液风险防范护理;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影响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科室,存有一定的风险因素与护理缺陷,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据研究表明,对无陪护病房静脉输液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输液风险防范护理,能
够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保证输液的安全有效,使得整个输液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科
学化以及人性化[1]。

因此,对我院选取的50例静脉输液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输
液风险防范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以下就具体护理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9例无陪护病房实施静脉输液的新生儿,
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9)和实验组(n=50)。

常规组的49例新生儿中,男25例,女24例;日龄在2~8天,平均日龄为(5.0±2.25)天;剖宫产19例,自然分娩30例。

实验组的50例新生儿中,男25例,女25例;日龄在3~7天,平均日龄为(5.0±2.15)天;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30例。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一
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无陪护病房静脉输液治疗新生儿;新生儿家属愿意参与本研究;无各项机体功能缺失的
新生儿。

1.2.2排除标准
心肺功能存在不足;有感染性疾病;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3护理方法
常规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输液风险防范护理。

①首先,作为相关的护理人员,要结合以往的输液经验,把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过程
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一些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②把输液当中
运用到的医疗器械安全落实到护理流程当中。

加强对输液护理技能的培训,包括新生儿血管
的特点以及静脉输液方式,药物外渗处理、输液泵的规范操作、突发事件的处理、并发症的
应对措施等[2]。

③掌握每一位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做好交接管理。

掌握标准的穿刺技巧,了
解新生儿血管的具体特点。

选用最小号留置针,做好输液器螺口的对接工作,避免出现脱落。

用透明敷贴以及网状头套对留置针以及导管进行固定,防止脱落[3]。

④在输液风险防范护理的角度下,还要及时的对新生儿的排尿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的做好纸尿裤的更换。

避免新生
儿对不舒适做出相关反应引发不良事件。

采用轻拍的方式来安抚新生儿,借助一些语言动作
来分散新生儿的注意力。

⑤在拔出留置针后,要对新生儿静脉输液的部位采用适宜的力度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避免对新生儿皮肤组织造成的危害。

此外,家属要结合整个护理流程
对新生儿实施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进行评分。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度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家长对整个无陪
护新生儿病房开展输液风险防范护理的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的疼痛度评分从整个输液过程中
的面部表情、哭闹以及上下肢动作来进行对比,评分越低,新生儿产生的疼痛度越低[4]。


良事件包括药物外渗、意外脱落、头皮刮伤。

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n]100%。

1.5统计学方法
把静脉输液新生儿的数据资料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度评分用t检验,表示为();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度评分
实验组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度评分低于常规组,护理效果更佳,差异明显,P<0.05(见表一)。

2.2对比两组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实验组(2.00%)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16.33%),
护理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一:新生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度评分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当中应用广泛一种给药方式。

由于新生儿情况特殊,新生
儿的血管细小,对疼痛感知度较高,对静脉输液带来一定困难的同时,也使得静脉输液当中
的安全风险提升,影响新生儿治疗效果。

为此一定要加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过程中
的风险管控,确保静脉输液正常开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质量而言,主要取决于新生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依从性。

基于输
液风险防范护理方式的运用,把整个静脉输液流程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
控计划,优化护理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贯彻输液风险防范护理模式,规范化输液流程[5]。

把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贯穿到了整个护理流程当中,结合新生儿的特点,降低新生儿产生的应
激反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安抚,消除新生儿产生的恐惧。

确保新生儿的情绪处于平稳的状态,降低新生儿产生的排除性,从根本上保障输液过程的有序进行。

在输液风险防范护理方式的运用过程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水平能力,优化了在静脉输
液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减小了对新生儿输液过程中造成创伤的概率,避免了静脉输液过程中
存在的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借助相应的护理方式来对无陪护病房当中的静脉输液新生儿
进行安抚,减缓输液过程中新生儿产生的疼痛度。

护理人员提升风险管理意识,积极的遵照风险防控护理规章制度来实施护理流程。

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加强学习,提升风险的管控力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静脉输液风险防范护理,相对于常规组,新生儿的疼痛度评分低于常规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于常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输液风险防范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乔淑兰,桑艳.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及输液反应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8,46(09):1073-1076.
[2]林丽,谢春莲,曾杰.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8,53(09):1006-1007.
[3]黄丽英,吴丽君,谢秋莲.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03):195-196.
[4]鲍婧.输液风险的防范护理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0):117-119.
[5]郑艳.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99-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