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读后感.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读后感身教重于言教
初一支部
在认真学习了《xxxxx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产生了许多感想。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标志。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成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
但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国外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而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互联网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的新课题。
而偶而遇见的一件小事也让我体会到现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在公交车上,一位老人摔倒了,原因是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下车,结果站在边上的一位中学生便急急地要坐下来,结果挤了老人,加上车还没有停稳,结果就发生了那一幕。
当时周围的乘客纷纷谴责那个学生:现在的小孩真自私。
我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除了开设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外,我觉得每位老师都应该从“我”做起,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时时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而绝不能夸夸其谈、说而不做、言行不一,这样不仅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把学生教坏。
所以古人提出了教师应以身教为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
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时时处处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伟大人格做榜样以感化学生,所以他在弟子中的威信非常高,使弟子自然而然地对他心悦诚服,他的教育效果自然也非常的好。
我们更应该如此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家庭是人们的第一个教育者。
培养下一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是家庭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
而家庭教育中要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为基础。
家庭教育首先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处人处事、待人接物和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在儒家看来,则是为了成圣成贤,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同时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童年抓起,从平时细小的事中一点点教起,比如坐车时的“让座”,长大后
方能自然地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以身作则也是对家庭教育者的要求,家长应以其言行风范为子女做榜样,使其乐于接受教育。
如果家长言行不一、表里相违,那么对子女的教育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现代教育实践表明,一个人在一生中,受父母的影响往往是最大、最持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这种影响包括子女的品行、性格、习气、兴趣乃至处事待人的态度和方法等等,因此在子女身上总保留有父母的影子,由此可见,作为父母,以身作则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如果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者在自身上下功夫,相信在两方面的配合下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是最有效的办法。
20xx 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