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概论-第7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动机:一个企业的劳动者人数不足最佳规模 点的人数时,就要追加劳动要素,从而从社会吸收就业 一个企业的劳动者人数超过最佳规模点的人数时,就要 排斥劳动要素,从而向社会上推出多余人员。
发展动机:企业在自身前景光明的情况下,会把 “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就业目标 本节的内容要点:就业目标的实现(充分就业、公 平就业、多效就业) 一、充分就业目标 充分就业——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之首。 充分就业——要保障人们劳动权、就业权的实现,
是社会政策目标的重要内容。 充分就业——不少国家把“达到充分就业”作为竞
选口号和施政纲领,说明充分就业的政治内涵。
二、公平就业目标Biblioteka 保证公平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不仅仅是指一个“岗位”,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 业机会“包含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 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
反对就业歧视
(二)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作用 填补城市经济要素空缺 低成本高效益 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 对城市多方面的影响 正效应。 负效应。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出路的对策 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大力推动农村城市化 协调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关系 加强对农村进城劳动力的总量调控 实行对雇用进民工的经济调节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看法,就业歧视是指根据种族、肤色、 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出的任何区 别、排斥或优惠。
反对不平等的报酬
工资歧视,是就业歧视的体现或者延伸。公平就业应该有 公平工资,但在劳动市场上,弱者和供给过剩类别者,其工资 是可能较低的。
反对不合理的解雇
政府要做出规定,反对和禁止不合理的解雇。
就业岗位提供者 本节的内容要点:企业与就业的关系及企业就业动
机 一、用人单位与就业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就业的承担者 企业的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源泉 企业的技术结构决定就业状况
二、企业就业动机
经济动机: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企业从事市场前 景看好的生产经营时,就会有扩大生产经营、增雇劳动 者的动机。
创新动机:企业要进行创新,就必须先期投入相 当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特别是投入高等级的人才。
强化其就业能力; (5)在教育系统与政府部门及工会间建立新的伙伴
关系,并与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等建立 伙伴关系,共同推进教育
五、开展就业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提 供就业训练、组织生产自救、发放失业救济、开 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进行农村进城劳动力就业管理 等,这构成“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三、多效就业目标
就业的经济效益:就业的经济效益高,包括 微观的经济效率高,包括宏观的社会总产值高、 国民收入高、经济增长速度快,也包括社会劳动 要素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闲置和浪费较少。
就业的社会效益:就业的社会效益,是为了 “人”,具体来说是指在就业领域达到社会平等、 社会能够对困难群体以帮助、通过就业使社会成 员的福利扩大(这包括减少失业者的痛苦)和整 体社会福利的扩大。
感谢观赏 Thanks
I felt lucky for myself because I had never felt any sense of security, so I was forced to move on, and
There was no turning back, and when I realized that
第五节 我国的就业问题 本节的内容要点是:下岗、农民工、大学生就业相 关问题 一、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我国就业的巨大供给压力 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 城镇公开失业逐步攀升 企业富余职工将转化为公开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大 (二)缓慢的就业需求
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这就是说,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二)再就业工程的发展
再就业工程的推行
“再就业工程”的含义是:综合运用政 策扶持与就业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政府、 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实行 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 合,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生活 困难的企业富余职工,使其尽快实现再就 业。
再就业工程的制度化建设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全国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 议”,并于6月份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就业的政治效益:就业的政治效益, 包括政治安定和社会安定,具体来说是保 证和谐的社会秩序,消除失业导致的社会 动乱,维系政权的稳定。
就业三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积极就业目标
国家提出“要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 进就业的方针”。
第四节、就业政策 本节的内容要点:对我国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
三、控制失业率水平 应当加强失业预警,从多方面控制就业局势,
以保持城镇和全国的就业形势稳定。 四、强化教育培训 (1)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
扩大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2)加强针对新就业人员和被裁减人员的培训计划; (3)采取多种办法帮助青年人、妇女和残疾人掌握
就业技能; (4)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二、兼顾就业和经济发展 联合国主张创造可以大量提高就业的经济增
长模式,其内容包括:(1)鼓励劳动密集型项目; (2)鼓励可以刺激就业增加的技术革新和产业政 策;(3)提高发展中国家选择合适的科学技术的 能力;(4)向经济转型国家的在岗工人提供培训,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减少大面积失业;(5)促 进农村的农业和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加 工业的发展,以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生产性就业 持续增长;(6)消除中小企业面临的障碍,放宽 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限制;(7)向中小企业提 供贷款、进入市场和获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便利 条件。
二、企业职工下岗问题
(一)下岗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与劳动力过剩是基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年,人口增长了1.3倍, 就业人员则增加5.1亿,增长了2.9倍。
国民经济积累的问题
一方面,大量国有企业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 的地位,人员富余、下岗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 面,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问题,直接导致职工下岗。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概论-第7章
• •
(三)失业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
在失业的状态下,个人的身心健康也 受到一定的影响,还要承担社会舆论的压 力,这些都进一步给失业者带来消极影响。
(四)失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
当一个社会失业量过大、失业率过高时, 一方面许多人会聚众、请愿、游行,产生 社会骚动;一方面“饥寒起盗心”,出现 以及闹事、偷盗等违法犯罪活动。
经济体制转轨使下岗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企业得以存在和维持 富余职工的直接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则使得企业 富余人员日益明晰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下岗
我国改革中把企业推向市场、盘活资 产、“抓大放小”等等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的重大举措,使得下岗问题突出出来。
企业职工缺乏保障
我国的社会保障不健全,企业人员富 余了、分流出来了,却不能解决劳动保险 待遇的转换问题,因而职工只能以下岗形 式来保持其社会保障待遇的享有权。
为了扩大就业,各国主要采取的就业政策 与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一、确立就业的中心地位 包括:(1)促进积极就业的政策,以实现充 分的、生产性的、有适当报酬的和自由选择的 就业;(2)把直接促进长期就业的计划放在 国家财政优先考虑的地位;(3)把握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4)建立 适当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措施对劳动者尤其是对弱者的不利影响,并通 过教育培训使他们重新获得工作机会。
六、增强人力资源流动性
为增加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政府采用相应的 经济措施与行政措施,如人力资源缺乏地区的高 工资政策、定期工作后可返回原地的政策,等等。
七、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社 会福利政策、工资和收入政策、物价政策、教育 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工会政策、人 口和户籍管理等政策、公务员管理政策、移民政 策等。
再就业工程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目前,我国的再就业工程已经走上取得顺利 发展的道路,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起了相当 大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停止下岗 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政策,实行富余人员 辞退后进入劳动市场就业的政策。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就地转移 进入乡镇企业 进入小城镇 进入大中城市
发展动机:企业在自身前景光明的情况下,会把 “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就业目标 本节的内容要点:就业目标的实现(充分就业、公 平就业、多效就业) 一、充分就业目标 充分就业——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之首。 充分就业——要保障人们劳动权、就业权的实现,
是社会政策目标的重要内容。 充分就业——不少国家把“达到充分就业”作为竞
选口号和施政纲领,说明充分就业的政治内涵。
二、公平就业目标Biblioteka 保证公平的就业机会就业机会不仅仅是指一个“岗位”,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就 业机会“包含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 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
反对就业歧视
(二)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作用 填补城市经济要素空缺 低成本高效益 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 对城市多方面的影响 正效应。 负效应。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出路的对策 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大力推动农村城市化 协调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关系 加强对农村进城劳动力的总量调控 实行对雇用进民工的经济调节
Education and teaching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看法,就业歧视是指根据种族、肤色、 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出的任何区 别、排斥或优惠。
反对不平等的报酬
工资歧视,是就业歧视的体现或者延伸。公平就业应该有 公平工资,但在劳动市场上,弱者和供给过剩类别者,其工资 是可能较低的。
反对不合理的解雇
政府要做出规定,反对和禁止不合理的解雇。
就业岗位提供者 本节的内容要点:企业与就业的关系及企业就业动
机 一、用人单位与就业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就业的承担者 企业的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源泉 企业的技术结构决定就业状况
二、企业就业动机
经济动机: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企业从事市场前 景看好的生产经营时,就会有扩大生产经营、增雇劳动 者的动机。
创新动机:企业要进行创新,就必须先期投入相 当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特别是投入高等级的人才。
强化其就业能力; (5)在教育系统与政府部门及工会间建立新的伙伴
关系,并与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等建立 伙伴关系,共同推进教育
五、开展就业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提 供就业训练、组织生产自救、发放失业救济、开 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进行农村进城劳动力就业管理 等,这构成“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三、多效就业目标
就业的经济效益:就业的经济效益高,包括 微观的经济效率高,包括宏观的社会总产值高、 国民收入高、经济增长速度快,也包括社会劳动 要素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闲置和浪费较少。
就业的社会效益:就业的社会效益,是为了 “人”,具体来说是指在就业领域达到社会平等、 社会能够对困难群体以帮助、通过就业使社会成 员的福利扩大(这包括减少失业者的痛苦)和整 体社会福利的扩大。
感谢观赏 Thanks
I felt lucky for myself because I had never felt any sense of security, so I was forced to move on, and
There was no turning back, and when I realized that
第五节 我国的就业问题 本节的内容要点是:下岗、农民工、大学生就业相 关问题 一、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我国就业的巨大供给压力 人口与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 城镇公开失业逐步攀升 企业富余职工将转化为公开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巨大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大 (二)缓慢的就业需求
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这就是说,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二)再就业工程的发展
再就业工程的推行
“再就业工程”的含义是:综合运用政 策扶持与就业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政府、 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实行 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 合,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生活 困难的企业富余职工,使其尽快实现再就 业。
再就业工程的制度化建设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召开“全国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 议”,并于6月份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就业的政治效益:就业的政治效益, 包括政治安定和社会安定,具体来说是保 证和谐的社会秩序,消除失业导致的社会 动乱,维系政权的稳定。
就业三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积极就业目标
国家提出“要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 进就业的方针”。
第四节、就业政策 本节的内容要点:对我国就业相关政策的了解
三、控制失业率水平 应当加强失业预警,从多方面控制就业局势,
以保持城镇和全国的就业形势稳定。 四、强化教育培训 (1)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
扩大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2)加强针对新就业人员和被裁减人员的培训计划; (3)采取多种办法帮助青年人、妇女和残疾人掌握
就业技能; (4)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二、兼顾就业和经济发展 联合国主张创造可以大量提高就业的经济增
长模式,其内容包括:(1)鼓励劳动密集型项目; (2)鼓励可以刺激就业增加的技术革新和产业政 策;(3)提高发展中国家选择合适的科学技术的 能力;(4)向经济转型国家的在岗工人提供培训,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减少大面积失业;(5)促 进农村的农业和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产品加 工业的发展,以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生产性就业 持续增长;(6)消除中小企业面临的障碍,放宽 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限制;(7)向中小企业提 供贷款、进入市场和获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便利 条件。
二、企业职工下岗问题
(一)下岗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与劳动力过剩是基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年,人口增长了1.3倍, 就业人员则增加5.1亿,增长了2.9倍。
国民经济积累的问题
一方面,大量国有企业则在竞争中处于不利 的地位,人员富余、下岗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 面,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问题,直接导致职工下岗。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概论-第7章
• •
(三)失业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
在失业的状态下,个人的身心健康也 受到一定的影响,还要承担社会舆论的压 力,这些都进一步给失业者带来消极影响。
(四)失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
当一个社会失业量过大、失业率过高时, 一方面许多人会聚众、请愿、游行,产生 社会骚动;一方面“饥寒起盗心”,出现 以及闹事、偷盗等违法犯罪活动。
经济体制转轨使下岗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企业得以存在和维持 富余职工的直接原因,经济体制改革则使得企业 富余人员日益明晰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下岗
我国改革中把企业推向市场、盘活资 产、“抓大放小”等等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的重大举措,使得下岗问题突出出来。
企业职工缺乏保障
我国的社会保障不健全,企业人员富 余了、分流出来了,却不能解决劳动保险 待遇的转换问题,因而职工只能以下岗形 式来保持其社会保障待遇的享有权。
为了扩大就业,各国主要采取的就业政策 与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一、确立就业的中心地位 包括:(1)促进积极就业的政策,以实现充 分的、生产性的、有适当报酬的和自由选择的 就业;(2)把直接促进长期就业的计划放在 国家财政优先考虑的地位;(3)把握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4)建立 适当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措施对劳动者尤其是对弱者的不利影响,并通 过教育培训使他们重新获得工作机会。
六、增强人力资源流动性
为增加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政府采用相应的 经济措施与行政措施,如人力资源缺乏地区的高 工资政策、定期工作后可返回原地的政策,等等。
七、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社 会福利政策、工资和收入政策、物价政策、教育 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工会政策、人 口和户籍管理等政策、公务员管理政策、移民政 策等。
再就业工程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目前,我国的再就业工程已经走上取得顺利 发展的道路,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起了相当 大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停止下岗 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政策,实行富余人员 辞退后进入劳动市场就业的政策。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就地转移 进入乡镇企业 进入小城镇 进入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