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一语文寒假作业(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天津市2013-2014学年高一寒假作业
(9)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自诩翌日蒋翊武栩栩如生
B.针灸灵柩雄赳赳残羹冷炙
C.孱头孱弱瞎掺和潺潺流水
D.咆哮庖丁刨树根如法炮制
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句是()
A.冠冕脑髓原生态粗枝大业
B.国粹辨解照相馆长年累月
C.蹩进融资顶梁柱攻城略地
D.畸形贸然哈密瓜自行其事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省委副书记、省筹办十一运会工作总指挥部总指挥刘伟,在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观看了十一运会田径比赛,并了奥体中心体育馆。
(2)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的对话。
(3)《兵役法》服兵役,是每一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
A.考查界限按照 B.考察界线按照
C.考察界限依照 D.考查界线依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王菲的复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她选择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作为重返江湖之作显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B.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德发指出,题材上的创新,令《南下》从众多革命历史
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
....。
C.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良莠不齐
....,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D.山是一步一步爬向顶点的,楼是一层一层盖到高端的,今天成绩卓然的专家,都是
经过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的过程,踏踏实实修炼成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B.近年来,某些地方工业畸形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吞噬了青山绿水,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
C.《迷失洛杉矶》通过讲述一个北京普通百姓孙子旺为了寻找二十几年前被领养到美国去的一对龙凤胎兄妹,远涉重洋的寻亲历程。
D.由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为今后的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及其以后的探月工程和远地外太空探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
“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其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
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
由此,古代的“华夷之辨”转变成“中西之辨”。
在中西文化的抗争中,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他们的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
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
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
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
而章太炎的国学观,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
当然,由于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其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因此,说到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传统派”便出现了分歧。
反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而传统派心目中的国学内容,主要是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
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
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即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如果明白了国学的内核,今天我们学国学、读国学,面对的就不是让人畏惧、无处下手的中国学术文化的总体,而是以儒学为主脑,在研习四书五经的基础上,适当可以旁及先秦诸子、佛道之书及诗词文史。
6.下面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
B.“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
C.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并将其提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
D.“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才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国学”一词由此出现。
B.由于对“国学”内容及目的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许多派别,但都是与“西学”相对
立而存在的。
C.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
D.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侧重于对个人及民族价值观念的塑造,在充满功利性的现代社会,“国学”
前途堪忧。
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C.“国学”自古至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而对它的传承和发扬十分重要。
D.章太炎的“国学”观是根据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弱势地位提出来的,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他的观点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前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子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
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跳舞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风
B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肴核既.尽不知东方之既.白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从正面体现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一组是()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④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⑤吾与子之所共适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
B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C看得出作者苏轼这时对人生的看法还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不论是从文体角度还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本文和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很为接近。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分)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分)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咏田家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山中寡妇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天意怜幽草,。
(李商隐《晚晴》)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五、(12分)
16、将下列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字。
(4分)
卫生部最近出台的《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最终稿作出规定,从今年11月起,所有公立医院都要施行预约挂号,第三方中介可参与预约挂号,但收费不得高于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不得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说,中介机构参与预约挂号服务是奔着利益去的,而且以挂号资源之稀缺,泥沙俱下的中介机构难免身怀公器,杀机四起。
且不说目前很多地区的物价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就算是出台了,谁敢保证中介会惟谁马首是瞻?若中介机构违规炒卖号源,物价和卫生部门又怎么去监管和处置?可以想象,这将是一场阳奉阴违、暗流涌动的游戏。
此前鬼鬼祟祟的号贩子,藉由政策解冻升级为合法的、组织化的、更具野心的“号贩子”别动队。
在监管的视野鞭长莫及的情况下,患者既要向医院缴费,又要向中介缴租。
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政策,编织了一个“便民”的幻觉,殊不知它唯一的后果只是给患者添堵。
17、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不超过60字)(4分)
据报道,因为边剥花生边高速飙车遭曝光,成都客运司机杨师傅日前被公司停止,开始业务学习。
杨师傅对此非常委屈:“既然整个行驶过程都非常平稳,为何个别网友要小题大做?况且,本人的驾驶技术娴熟,犹如庖丁解牛。
”
请你针对杨师傅的话,反驳其观点,要求语言既要中肯,又要委婉,能让杨师傅认可。
18、请仿照下面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另选两位唐朝诗人的诗句或名言,仿写句子。
要求结构一致。
(4分)
事业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韩愈说,生活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衷心;;。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桥
符浩勇
下了半把月连阴雨的天终于晴了。
这对老奎爹来说很重要。
雨是夜里停的。
他清晨醒来时,就没有听到雨声,起身出门一瞧,空漠的天上,晃着离离的亮光。
天晴了,老奎爹就可以做他决计要做的事了。
其实,他要做的事再也普通不过了,是要到李上村村主任李大个子家去。
他蛮可以像往常一样,有事捎个信就行了,大可不必走一趟。
但这一次他是非去不可的。
谁也不知道十天前的一个夜里,李大个子来过他孤寂的家。
那夜,连阴雨仍在飘洒着,凉气袭人。
他躲在床上,刚迷糊一下眼睛就合眼了,灯还在摇曳地亮着,是一阵敲门声惊动的狗吠唤起他的。
他起身拘谨地打开门,进来了一个年近四旬的陌生人。
他身上披着雨衣,衣襟都湿了,刘海上还淌着水。
“你找谁?”他怯怯地问。
“大爹,就找你呀。
”陌生人脱下雨衣,将拎着的两瓶山兰老酒和一罐饼干放到一张小桌上,“大爹,我是给你拜早年来了,我姓李,是李上村的,大伙都叫我李大个子,李上村的村主任。
这些年,对你老关心不够,像你这样的早该进敬老院了。
”他有点措手不及,茫然地摆手:“不,不……”却不知说什么好。
李大个子还说,他刚从部队退伍回来,大伙选他当村主任,是对他的信任,请老奎爹多多支持帮助他,还问了许多起居生计的事,末了,留下话:有空到家里去坐坐。
他一直愣愣地听着,不让坐,不倒水,连一句客套的感激话也说不出,待到人家一走,他又悔得要死……一连几夜,他都没有睡好。
洗漱妥当,老奎爹匆匆吃了昨夜剩下的一碗稀饭,就出门上路了。
老奎爹也曾当过村领导,那时还叫大队,他领着大伙摔了八瓣子汗水,工分簿上画满红杠,可一年到头,分红却掏不出一把钱。
包产后,他就不当干部了,分到的田地都给邻着田地的人家耕种,年年季季不少他户口的食粮,但始终没有人来串门,他寂寞不过,就找人家去,但大伙都是支支吾吾的,仿佛有什么脱不开身,他们都为生计忙这哩。
再后来,他听说只几年工夫不少人家就在信用社立了户头,他就自省起自己当村干部时的蛮干,心里就隐隐约约有一种失落,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这辈子恐怕是还不清了。
而今,村主任李大个子来了,他怎么还会记起自己呢?还嘱咐自己有空到他家坐坐,这正好是一个回报的机会,可是,连绵不歇……李上村还远着三里路,这对他一个60出头的孤寡老人来说,也不近了。
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斜斜地照在老奎爹的身上,投下一个长长的身影,他脚步虽然蹒跚,倒也有神,泥土路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
老奎爹的身影缩短一半的时光,李上村就展现在眼前了。
村边,有一条蜿蜒的水渠,睡去外铺架四条木料捆扎的小桥。
老奎爹见到小桥,就想起了李大个子的留话:走过小桥,一问就知道他的家。
老奎爹定神望了望村里被椰树掩映着的人家,又抖了抖精神,加紧脚步踏上桥去,只几步,小桥的木料吱呀响起,他心里一慌,眼一黑,桥断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下晌,日光西斜时分,一个在水渠边放牛的顽童,看见小桥断了,才发现水中浮着一个人……
李大个子赶来时,老奎爹的身子已经僵硬了。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叹息:那桥许多年不修整了;还有人怨天:连阴雨下得太久了,木料也给淋烂了……
李大个子若有所思,好晌才说:天晴了,这桥要重新修整……
(选自《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2007年11月上半月版有删节)
19、这篇小小说特别注意对环境的描写,多次写到连绵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0、“天晴了,这桥要重新修整……”这句话暗含了哪些信息?(4分)
21、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老奎爹?你认为老奎爹是怎样一个人?(4分)
22、桥在本文有哪些内涵?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到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至于第三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和想法,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少于800字。
注意事项: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不计;书写潦草者扣1-5分。
参考答案:
一、1、D(其中A分别读xǔ yì yìxǔB jiǔ jiù jiǔ zhì Ccàn chán chān chǎnDpáo)
2、C(A业——叶B 辩——辨D 事——是)
3、C(“考察”是实地观察调查。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或活动。
“界限”,后跟抽象的事物。
“界线”后跟具体的事物。
“按照”根据依照。
“依照”一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
)
4、C(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
)
5、A(B“严重”与“生命安全保障”不搭配。
C去掉“通过”。
D删掉“由于”。
)二、6. B【所述内容仅指古代“国学”,外延扩大了。
】7. D【依据第三段内容判断“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A项两个口号提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学”一词出现于周代。
B项“反传统派”是寻求与“西学”的融合。
C项说“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不全面,不符合原文意思。
】8. C【A项“前途堪忧“不对,社会越是功利,推崇国学的意义越是重大。
B项“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不对。
D项“不符合潮流”过于绝对,还有部分可取之处。
】
三、 9、B(舞:使动用法。
)10、C(A前者主谓之间,取独;后者助词“的”。
B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被”。
D前者形容词动词词尾,表状态;后者相当于“然”。
)11、A(②③流露出作者的伤感情绪,⑥是从侧面表现的。
)12、D (颇不相同,此为散赋,语言平易,多为散句)四、13、(1)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2)(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3)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14、(1)都反映了唐朝末年,农民在重赋和战争等因素的重压下,流离失所、濒临破产甚至家破人亡的主题。
(2)前者运用比喻、对比等表现手法,巧妙地以反话正说的方法,把帝王的昏庸与不公揭露出来,展现了一幅农民破产图。
而后者没有采用比喻等手法,平铺直叙,以小见大的反映战争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灾难。
15、(1)人间重晚晴(2)驽马十驾、锲而不舍(3)月有阴晴圆缺
五、16、允许中介参与预约挂号只会添乱17、杨师傅,庖丁解的是死牛,不会到处乱
跑,而你开的车是生龙活虎的疾驰,为了你和大家的安全,还是不要把开车当成一门不分场合而表演的艺术。
18、杜甫说,生活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执着;白居易说,生活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度。
六、19、(1)为全文渲染了阴冷的氛围;(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为后文写木桥断塌埋下伏笔。
20、(1)老奎爹的死,给只顾个人生计的人们提了一个醒,应多关心老年人,人与人间应互相交流与关怀。
(2)农村公共设施缺少维护。
(3)李大个子是位务实的农村干部。
21、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老奎爹是一位曾经带领村民拼命蛮干、朴实孤单但缺乏与时俱进精神的农村老干部形象。
22、(1)实实在在的桥,也就农村的基本建设。
(2)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
(3)对农村孤寡老人的关爱。
(4)农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5)年轻干部与老干部的沟通。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七、“一棵有毒的树”可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也可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
对待这些人与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立意时也可结合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的精辟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