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课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远程学习微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与设计

远程学习微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与设计

远 程 学 习微 课 程 资 源 建 设体 系架构 与设 计
范 建新
摘 要: 全 国性微课程 建设 浪潮的兴起 , 引发 了新一轮 教 学改革的 实践探 索。新 兴的开放 大 学作 为远程教 育办 学
体 系, 其微课 程建设更具探 索价值 。微课程 资源建设应 明确提 出微课程 的建设体 系架构、 建构 策略 及微课 程制作 的媒体规格 与资源整合方式的研 发路 径 , 通过 不断探 索尝试 形成微课程 建设 的规 范、 标 准及 示例 ,
学系统 , 微课程资源建设应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特
胡铁 生认 为 , 对教 师 而言 , 微 课 程将 革 新传 统 突破教 师传 统 的 听评课 模 式 , 点 和远程 教学 特 色 , 通 过 微 课 程 资源 建 设 实 践 探 的教 学与教 研 方式 , 课 堂 教 学 和课 后 反 思 的资 源 应 索, 形 成 远程 教 育微 课 程 建 设 体 系架 构 和研 发 方 教师 的 电子备 课 、 基 于微 课 程 资 源 库 案, 达成更贴近学生需求 的有 支持 的学 习之应用 用将 更具 有针 对 性 和 实效 性 , 的校本 研修 、 区域 网络教研 将 大有 作 为 , 并 成 为教 目标 。 师专 业成 长 的重 要 途 径 之 一 。 同时 , 他 还 认 为 微 微课程 的起 源、 发展 及现状分析 课 程 对 于学生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他 指 出 , 微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和 需求 与 时代 的发 展 是 同步 课 程 能更好 地满 足学 生对 不 同学科 知识 点 的个 性 的, 不 仅是 现代 信 息技术 的飞速 发 展所 致 , 更 是基 化学 习与按 需 选 择 学 习 的需 求 , 既 可查 缺 补 漏 又

移动UI设计(微课版) 教案

移动UI设计(微课版)  教案

移动UI设计(微课版)教案全套第一章:移动UI设计概述1.1 移动UI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1.2 移动UI设计与UX设计的区别1.3 移动UI设计的原则与流程1.4 移动UI设计的趋势与挑战第二章:移动UI设计的基本元素2.1 图标设计2.2 文字设计2.3 色彩运用2.4 布局与排版2.5 交互设计第三章:移动UI设计的风格与主题3.1 设计风格的选择与应用3.2 主题色的搭配与调整3.3 typography的应用3.4 个性化与定制化设计3.5 设计规范与系统风格第四章:移动UI设计的交互与动画4.1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理4.2 手势与滑动操作4.3 动画的类型与效果4.4 动效的实现与优化4.5 交互与动画的设计原则第五章:移动UI设计的实战案例解析5.1 案例一:单页面应用UI设计5.2 案例二:社交平台UI设计5.3 案例三:电子商务UI设计5.4 案例四:音乐APP UI设计5.5 案例五:新闻阅读器UI设计第六章:设计工具与技能6.1 Sketch vs. Figma:选择最佳设计工具6.2 使用Sketch进行UI设计的基本操作6.3 Figma的协作功能与界面布局6.4 矢量图设计工具Adobe XD的基本操作6.5 原型设计与交互:Axure RP的使用第七章: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7.1 用户研究的意义与方法7.2 创建用户画像:年龄、性别、兴趣等7.3 需求分析: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7.4 竞品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UI设计7.5 用户故事与场景分析第八章:原型设计与框架构建8.1 原型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工具8.2 低保真原型与高保真原型的区别8.3 使用线框图、低保真原型工具进行设计8.4 高保真原型设计与制作8.5 框架构建:设计系统的概念与实践第九章:移动UI设计的视觉元素9.1 视觉元素在移动UI设计中的作用9.2 图片与图标的设计规范9.3 色彩搭配与视觉层次9.4 栅格系统与响应式设计9.5 设计规范:Material Design与Apple'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第十章:设计稿的评审与迭代10.1 设计稿评审的标准与方法10.2 获取反馈:用户测试与设计师评审10.3 设计修改与迭代流程10.4 设计规范文档的编写与应用10.5 准备上线:的调整与优化第十一章:交互设计与动画效果11.1 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11.2 交互设计的实现方法11.3 动画效果的类型与实现11.4 动效在UI设计中的作用11.5 交互设计与动画效果的最佳实践第十二章:响应式移动UI设计12.1 响应式设计的概念与重要性12.2 响应式设计的实现方法12.3 移动端与Web端的差异12.4 设计工具的选择与应用12.5 响应式设计的实战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品牌与个性化的移动UI设计13.1 品牌在移动UI设计中的重要性13.2 品牌元素的应用与设计13.3 个性化设计的概念与实现13.4 设计风格的一致性与变化性13.5 品牌与个性化设计的实战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移动UI设计的趋势与创新14.1 移动UI设计的最新趋势14.2 创新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4.3 设计创新的实现与评价14.4 设计创新案例分析14.5 面对未来:移动UI设计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五章:移动UI设计的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15.1 项目管理在移动UI设计中的作用15.2 项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15.3 团队协作的工具与方法15.4 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15.5 移动UI设计项目的实战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移动UI设计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2. 设计工具的使用:Sketch, Figma, Adobe XD, Axure RP等3. 用户研究的方法:用户画像、需求分析、竞品分析、用户故事与场景分析4. 原型设计与框架构建:线框图、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5. 视觉元素的设计:图片、图标、色彩、栅格系统、响应式设计6. 交互设计与动画效果的实现7. 响应式移动UI设计的原则与实践8. 品牌与个性化的移动UI设计策略9. 移动UI设计的最新趋势与创新方法10.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的工具与方法难点:1. 用户研究的深度与准确性,包括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的运用2. 原型设计与框架构建的技术细节,如交互、动画效果的实现3. 视觉元素设计的审美与规范,包括色彩搭配、排版等4. 交互设计与动画效果的创意实现,以及动效的优化5. 响应式移动UI设计在不同设备上的实现与调整6. 品牌与个性化的移动UI设计在保持一致性下的创新7. 面对设计趋势与创新时的判断与选择8.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中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培养。

微课程设计方案(精选21篇)

微课程设计方案(精选21篇)

微课程设计方案微课程设计方案一、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二、微课程设计方案(精选21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课程设计方案(精选21篇),欢迎大家分享。

微课程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掌握phoshop7.0的启动及退出方法,认识phoshop7.0的工作界面;2、能够利用phoshop7.0浏览、打开图片;3、学会对图片进行旋转和裁切;知识类型上机操作型制作方式(可多选) 录屏预计时间 9分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出示一组经过PS的图片,引入新课吸引学生兴趣讨论:利用phoshop7、0,能完成这一任务吗?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图像处理方法知识讲解、示范1、 phoshop7、0的启动及退出方法;用演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2、如何利用Photoshop7、0浏览、打开图片;3、如何利用Photoshop7、0旋转图片2、如何利用phoshop7、0对图片进行裁切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1、利用Photoshop7、0旋转图片2、利用Photoshop7、0裁切图片学生通过动手练习,掌握巩固新知识。

微课程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领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纹样的设计方法。

教学资源与环境:广州作为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欢花,花卉和花卉纹样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题,生活中经常运用花卉纹样做装饰,教学各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各花的生长过程视频。

感受鲜花的美丽造型,引导学生以花为元素进行纹样的设计。

二、发展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例比较一下花卉纹样与自然的花有什么不同,尝试分析图例中的纹样运用了什么样的变化方法?2、教师分析自然花卉转化到装饰性纹样的常用变化设计方法:省略法、夸张法、添加法、几何法等。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1.1课题来源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信息技术化教育总课题。

属于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课题。

1.2选题依据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

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而在当今小班化还无法完全实现的条件下,这部分待优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当然同时也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资源的受众是大多以待优生为主,这是本课题选题的现实依据。

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所拘泥于教室这样一个固定的教学环境,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通过教育多媒体在网络平台的发布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3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3.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

(胡铁生,2011)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在“微课”一词诞生之前,国内常见的类似惯用表达有“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等。

作为国内较早对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研究者之一,苏州大学的鲍建生教授对视频案例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

他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复杂的、多元表征表1 中国期刊网的数据检索基于对以上文献的阅读,可知目前对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的教学应用。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草图大师》微课设计与实践——以微课“路径跟随”为例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草图大师》微课设计与实践——以微课“路径跟随”为例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草图大师》微课设计与实践——以微课“路径跟随”为例摘要: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始终,育人与传授知识要润物细无声地融合。

本文以《草图大师》课程微课中“路径跟随”为例,通过对学生学情分析、微课总体设计、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点组织与思政元素融入、脚本设计等进行微课教学设计。

探索了基于微课背景下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深入融合的新方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课设计;设计专业;草图大师课程1引言2021年6月教育部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中强调各地各校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随着微信、微视频等“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因其具有内容精、终端载体多样化,可提供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教学手段。

如何实现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的新融合,是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新课题。

《草图大师》课程是环境设计类专业大一开设的基础软件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三维模型的制图设计,其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操性。

本文将以环境设计专业草图大师课程中“路径跟随”知识点为例,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结合微课形式的教学实践。

2“路径跟随”融入思政教育的微课设计2.1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微课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

《草图大师》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我院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学造型基础和设计技术CAD等专业基础课程,有一定的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但空间设计能力较薄弱。

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对专业项目大多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实践和信息化学习,但对具有难度和繁琐的操作容易产生懈怠,同时对专业设计应用的了解和掌握还有所欠缺。

基于智能终端的微课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智能终端的微课系统设计与实现

197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策略,改进传统应试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素养发展,更新理论灌输式教育方法。

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丰富了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微课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并且,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学校积极探索运用智能终端开展微课教学,基于智能终端的微课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研究项目。

本文探索基于智能终端的微课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1 相关概念概述1.1 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也叫移动智能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智能终端、PDA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

在我国,无论大中小学的学生,普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

这样,为学校开展基于智能终端的微课教学创造了条件。

1.2 微课微课主要通过向学生播放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来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教材资源,以供学生重复使用。

在当下,微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基于智能终端的微课教学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而微课的最好载体是移动终端设备[1]。

把微课从网络课程推广到移动终端上,是教育模式的一个新尝试。

[2]将微课教学与智能终端相结合能够增强微课教学的便利性,为学生提供时间和内容选择。

1.4 基于智能终端微课学习的特点(1)移动性。

学生不必在固定的课桌前,也不用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进行知识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终端来自由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2)网络性。

在智能终端上进行自由学习,需要互联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支持。

需要智能终端进行联网,之后才能进行视频的播放。

(3)交互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心得,并且可以将不能解决的疑问给老师在线留言。

(4)数字化学习。

微课教学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

微课教学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

微课教学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学习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

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

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

在学习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

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在美国,“可汗学院”家喻户晓。

萨尔曼·可汗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可汗学院”,被比尔·盖茨所称赞。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

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

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

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设计与开发汇报人:日期:•引言•goc平台概述•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需求分析目录•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设计•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开发实现•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应用效果评价目录01引言03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为小学编程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01小学编程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编程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小学阶段是培养编程兴趣和基础技能的关键时期。

02goc平台在小学编程教学中的应用goc平台是一种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编程教育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编程教学资源,激发小学生的编程兴趣。

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设计和开发基于goc 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提高小学生的编程兴趣和技能水平。

研究目的如何设计和开发基于goc平台的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如何评估微课资源的教学效果?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方法与技术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深入研究。

技术手段本研究采用goc平台的技术手段,结合游戏化学习理念,设计和开发小学编程教学微课资源。

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微课资源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02goc平台概述0102goc平台简介GOC平台集成了编程工具、教学资源和社交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协作和创新的编程环境。

GOC是一个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在线编程平台,旨在为小学编程教育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goc平台功能特点提供丰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Scratch、Python等,方便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包含大量的编程教学视频、案例和项目,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编程知识。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作品、交流经验和组队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平台能够对学生的编程作品进行智能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在线编程工具教学资源库社交功能智能评估为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编程教学。

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互动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互动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

2019年第16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软件开发与应用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互动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刘建高(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互动是现代课堂最强调、最注重的一点。

为此,相关研究人员设计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教学互动系统。

以智能手机为切入点,结合教室中现有的各项多媒体设备,设计投入和维护都较为简便的课堂教学互动系统。

此系统为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提供学生课堂签到、随堂测验、课程资料分享等服务。

经过一系列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互动系统能够帮助教师改善课堂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能手机;课堂教学互动系统;课堂签到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16-091-02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SmartphoneLiu Jiangao(Che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Abstract: Intera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mportant point in modern classroom. To this end, relevant researchers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on system based on smart phones. With smart phon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multimedia equipment in the classroom, we design a simpl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ve system with investment and maintenance. This system provides students with services such as classroom check-in, in-class test and course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various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 Through a series of practice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on system can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atmosphere,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help students to deeply grasp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smart phone;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classroom check-in0 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无线WiFi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应用开发已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

移动UI交互设计(微课版)(第2版)

移动UI交互设计(微课版)(第2版)

3.2界面设计的内 容
3.1什么是界面设 计
3.3界面设计的要 点
01
3.4任务1 主界面设计
02
3.5任务2 详情界面设 计
03
3.6任务3 弹窗界面设 计
04
3.7知识回 顾
06
3.9案例欣 赏
05
3.8拓展训 练
3.4.1什么是主界面 3.4.2主界面的表现手法 3.4.3主界面的布局方式 3.4.4不同系统的界面设计规范 3.4.5通用的设计制作规范
1
2.1什么是图 标
2
2.2图标的分 类
3
2.3图标设计 的原则
4
2.4任务1确定 设计风格
5
2.5任务2图标 草图绘制
1
2.6任务3计算 机制图
2
2.7任务4主题 界面制作
3
2.8知识回顾
4
2.9拓展训练
5
2.10案例欣赏
2.6.1图标制作软件 2.6.2不同系统的图标设计制作规范 2.6.3通用的图标设计制作规范
移动UI交互设计(微课版) (第2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设计
实践
界面设计
知识
界面
任务
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第版
项目
流程 制作
图标
微课版
设计
知识
用户
回顾
项目
训练
内容摘要
本书以理论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移动UI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全书共4个项目,项目1为初识 UI设计,包括UI设计的概念、分类、原则和流程;项目2~项目4分别为主题图标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内 容包括知识概述、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知识回顾、拓展训练和案例欣赏等。本书理论知识讲解由浅入深,同时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真实项目引领,分析、阐述设计制作过程,适合作为UI设计初学者的入门教材。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2021年5月University Education May,2021基于“互联网+[支术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汤明璐李万涛王思媛朱靖张雨李腾宇(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基于“互联P+”技术的支持和当下多种教学形式,课题组分析了现存的在线学习系统的优缺结合考研学习者群体的特点及需求,提出了“上一下一上”的交互反馈式学习理念,设计并建设了全新的在线学习系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考研学习;在线学习系统[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95-3437(2225)25-2573-04作为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型产物,网络教育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不受时空条件制约、信息集中程度高、学习形式灵活开放等。

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推广,PC端和移动端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网络教育形式已经得到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普遍认可,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

一、在线学习系统现状综述当前各种在线学习系统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和教育机构的重点关注。

这些在线学习系统的优势在于涵盖了大规模的(M a ssive)、开放的(Open)、在线的(Online)课程资源(Course),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拥有着一套独立的学习模式和管理系统。

但是,随着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和推广,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海量信息资源的涌入,造成有效信息的筛选困难;信息资源的冗余,造成更新完善等方面存在时滞或延迟;教育资源供给与学习者需求的错位,造成授课目的与学习效果出现极大偏差;学习者的真实需求被海量信息所掩盖,造成个性化的精准学习目标成本过高等弊端。

针对目前在线学习系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学界进行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卢文辉G探讨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内涵、功能和实现路径;吕婷婷、王娜G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的教学模式;李斌G讨论了在线学习系统的教育模式的实践运用;肖叶枝、王鹏等G和穆肃、王孝金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学习策略;程璐楠、韩锡斌等问和方嘉文、陈琦G以慕课为例阐述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发展及影响;莫意清7邓国峰与庞智G、刘建东问结合各自的专业探讨了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Hew K F和Cheung W855进一步研究了在线学习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智慧微课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微课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微课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微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将课程内容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并结合智能推荐系统和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智慧微课系统设计方案如下:1. 教学内容制作与管理:- 教师使用专业的录音、录像设备和编辑软件进行课程内容制作,并上传到系统中;- 系统提供管理界面,供教师管理和组织课程内容,包括上传、删除、编辑等功能;- 系统能够支持不同格式的教学内容,如视频、音频、图文等。

2. 学习内容展示与交互:- 学生通过登录系统,可以浏览和观看已上传的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需求,选择观看的内容,并且可以调整播放速度、跳过某些片段等;- 系统提供学习笔记和问题讨论功能,学生可以在观看过程中记录笔记、留下问题,并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讨论。

3. 智能推荐与个性化学习:- 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爱好、学习进度等数据信息,进行个性化学习推荐;- 推荐内容可以是相关课程、扩展阅读、学习资料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调整推荐策略,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建议。

4. 学习评价与反馈:- 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测试成绩,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学习评价和反馈;- 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和学习情况,提供学习曲线和进度报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并提供指导。

5. 数据分析与运营支持:- 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观看时长、学习进度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帮助教师和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系统可以生成学习报告和统计数据,辅助学校进行教学管理和运营决策;-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安全措施,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总结起来,智慧微课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教学内容制作与管理、学习内容展示与交互、智能推荐与个性化学习、学习评价与反馈、数据分析与运营支持等多个模块。

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

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

Network World •网络天地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33【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微课 点播 系统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开发的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模式越来越多,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学校的课堂中可以让现有的网络环境、硬件资源的信息相互交流,让网络课堂向线上课堂的方向进行转变。

微课采用线上课堂的形式,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让微课堂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让学生们统一采用通信设备进行学习成为现实,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自由。

本文介绍了一种微课线上点播系统,系统中利用移动互联网与通信设备,让视频的下载速度达到1M/s ,线上视频的存储量20TB ,用户的下载承载量为200-300人,在良好的网络条件下有很好的使用体验感。

1 系统整体架构该系统是由软件和硬件构成的,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网络存储器就可以实现网站页面的设计、视频点播、静态网页操作等功能。

该微课线上点播系统主要由网页的设计模块、视频格式处理模块和后台服务器模块三部分构成。

其中,网页的设计模块由图片文本、链接关系和页面格局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都是用Dreamweaver 软件进行编写;后台服务器模块主要由Web 服务器与DNS 服务器两种服务器组成,在这两个软件中有很多选择,我们的系统主要由SuperDNS 与EasyWebSev 两个系统与客户进行连接。

当原始文件被送入视频格式处理的模块时,由M3U8流封装组件将其的格式进行转化,将视频的格式转化为M3U8格式,之后将转变后的视频传给M3U8流切片组件,在M3U8流切片组件的作用下,视频就会被切成多个为ts 格式的片段,之后,Web 服务器将这些视频片段进行加载,DNS 服务器将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学生就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文/陈小芹等移动通信设备上的浏览器,基于域名访问的形式观看视频或者是对视频进行下载保存。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以《物流基础》微课程为例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以《物流基础》微课程为例
《物流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实践 性较强。《物流基础》的课程内容设计一般包括物流认知(包 括物流概述、历史、国内外概况)、物流系统(系统规划、配送 中心设计)、物流功能(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 运、流通加工、信息技术)、物流成本、国际物流及供应链六大 部分,具有“ 宽平台 、多方向 ”的特征,主要围绕相关岗位 群设置。基于不同物流环节和业务类型仅通过文字或图片不容 易理解,可将实际操作部分内容做成微视频资料,或教师设计 的业务操作流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形成微课资 源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局限,随时随地观看物流园区场景 实拍视频或者系列流程操作视频等资料了解行业的相关资讯、 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等资源,因此,微课资 源的形成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知识点托盘码放学生反映看不明白课本图片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以物流基础微课程为例王冬冬郭伟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缺乏三维空间想象如果有实际操作场景模拟视频资源就有助于更好掌握课本理论知识点而微课的出现刚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
——以《物流基础》微课程为例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 (SGH17H419)
作者简介:王冬冬(1980—),女,陕西西安市人,硕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及交通运输。
缺乏三维空间想象,如果有实际操作场景模拟视频资源就有助 于更好掌握课本理论知识点,而微课的出现刚好能解决这一问 题。视频是微课的核心,5-10分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讲解某 一特定的知识点或问题,可以是难点问题的答疑、重点问题的 讲解、公式的推导、企业业务运作观摩,还可以是具体操作流 程的模拟等。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整合教育资源,打破 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给予学生 更多的空间去回味、拓展与思考。不仅促进了学习者的微学习, 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更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可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

浅析H5移动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浅析H5移动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浅析H5移动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作者:傅小萍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24期摘要 H5 移动微课是一种新形式的微课,是移动学习中的重要资源。

文章简单阐述了移动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对H5 移动微课设计和开发的支撑作用,分析探讨了H5 移动微课的含义,H5 移动微课的指导原则,H5 移动微课的开发模式、开发技术以及开发平台,并从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简单陈述了H5 移动微课设计和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H5 ;移动微课;设计;开发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5-0147-02高速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iPad 等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使得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化学习成为当前碎片化环境中的一种常态化学习,这种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方式称之为移动学习,因其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目的的学习,深受各行业领域者的喜爱。

在当今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环境下,如何设计、开发H5 移动微课,使之既能符合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环境规律,又能满足当代学习者的移动学习需求,让学习者随时可学、随地可学,成为移动学习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H5 移动微课概述H5 的全称形式是HTML5,其含义指HTML、CSS和Java 脚本的一整套技术的嵌入整合。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H5 的含义不断扩展衍生为某些能够带给用户丰富视听媒体体验的网络页面或平台,这种网络页面又称之为H5 页面作品、H5 平台、H5 微场景等。

现今的H5 之所以能得到青睐,是因其突破原H5 的局限,具备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地存储特性。

基于H5 的页面作品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和更快的联网速度;多媒体特性。

H5 支持网页端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功能;三维图形及交互特性。

浏览作品能呈现惊人的三维视觉效果,拥有丰富的视觉体验,能够与用户发生多维交互。

2 H5 移动微课的设计与开发2.1 H5 移动微课相关理论2.1.1 移动学习理论我国最早的移动学习项目是2001 年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DOI:10.3969/j.issn.2095-509X.2020.07.025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徐军纪1,刘 伟2(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2.长安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摘要:为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出了一种多媒体移动学习系统。

该系统使用基于敏捷的方法,利用Web 和数据库服务器在所有移动设备之间共享数据和资源,利用管理子系统在其中进行所有用于协作学习和基于场景学习的活动。

通过使用提出的学习系统,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和协作,并支持协作学习和基于场景的学习。

与其他传统系统不同,该多媒体移动学习系统是基于敏捷方法构建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学习方法。

该系统消除了绝对系统故障,并可以更快地检测和修复问题,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移动学习;敏捷方法;应用程序;迭代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9X (2020)07-0120-05 目前,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从1949年到2019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加了490倍,2019年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4000万,如此庞大的学生人数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

对教师来说,很难去关注数以百计的学生,更不可能关注未在课堂上提问或给出反馈的学生。

多媒体教育软件由于其扩展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是当前移动教育的新趋势[1]。

由于多媒体移动学习应用的弹性,大学和教育机构正试图开发不同的移动学习解决方案来支持不同的课程。

移动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和动力,还能使教学从基于课堂的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2]。

此外,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学习扩展到移动学习成为可能。

如用敏捷模型构建的多媒体移动学习系统,就被用于我国的高等教育[3]。

在构建多媒体移动学习系统时采用敏捷模型,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高质量[4],该模型可以增强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增强系统使用的可持续性,创造一个不断重新划分优先级的机会,并细化系统功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
陈坤;王文轩;杨前华;曾庆珠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
【年(卷),期】2017(000)015
【摘要】通过介绍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移动流媒体视频系统的部署架构,文章提出了网络设计模块、后台服务器模块、视频格式处理模块的组成结构,采用Dreamweaver开发网站页面、EasyWebSvr,SuperDNS买现平台服务器功能,选
择tsMuxerGUI和segmenter-工-具,通过适当参数配置实现TS快速流封装和切
片功能.该系统在微课线上点播应用方面进行了测试和完善,实现了移动播放过程中
简单性、灵活性、可扩展功能,可以广泛地用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陈坤;王文轩;杨前华;曾庆珠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信息职业技
术学院通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8;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通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移动互联网的微课线上点播系统设计 [J], 陈小芹;
2.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以《全面预算管理》课程为例 [J], 邵敏
3.基于数字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设计分析 [J], 杨骁
4.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J], 张兴旺;丁建华;宋运贤;黄卓然;张海军;李俊;吴晓敏
5.基于PLC技术的水稻点播机控制系统设计 [J], 杨晓珍;钟卫鹏;唐绪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课设计与制作”课堂互动教学活动设计

“微课设计与制作”课堂互动教学活动设计
多屏显示系统、智能交互系统
建立规则与奖励策略、成果汇报展示策略、记录和组间互评策略。
教师讲授
构建新知
1.根据小组合作探究及展示交流情况,利用多屏显示系统展示相关视频、图片等学习资源,对重、难点及弱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讲解。
1.认真聆听、思考,做笔记。
2.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
借助多屏显示系统和视频、图片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对重、难点及弱点内容进行批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微课设计与制作”课堂互动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动
设计意图
互动类型
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活动导入
1.多屏显示系统呈现并说明学习规则和奖励机制,引起学生的重视。
2.利用多屏显示系统展示学生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请几位学生发言。
3.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4.利用教学双板总结微课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内容。
3.小组与教师交流在合作探究中产生的问题。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借助多屏显示系统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学生按照讨论规则,各司其职,小组合作,记录讨论内容,并借助智能手机及智能交互系统将讨论结果投影至小组讨论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点评。
2.生生互动,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首先用多屏显示系统呈现并说明具体的学习规则和奖励机制,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屏显示系统展示学生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并请几位学生发言,引发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借此导入课堂教学,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微课的定义、特点和优势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移 动 学 习作 为一 种 新 的 学 习 方 式 , 满 足 了 学 习者 随 时 随 地 学 习 以 及 , 具 有 短 小精 悍 、 学 习 目标 明确 以及 易 于 分 享 的优 点 。设 计 并 实 现 了一 个 移 动 微 课 学 习 系 统 , 该 系统 将 移 动 学 习 与 微课 结 合 起 来 , 多 渠 道促 进 微 课 的 应 用 , 推 动 了移 动 学 习革 命 , 促 进 学 生 多元 学 习 , 为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提 供 了一 个 良
得 到 了快 速 发 展 。2 O 1 3年 首 届 全 国 高 校 微 课 教 学 比赛 将
架 。这 个 框 架 是 S p r i n g框 架 的 扩 展 , 主 要 用 于 简 化 本 地
An d r o i d应 用 的 开 发 。S p r i n g — An d r o i d框 架 的 一 个 主 要
特 点 的学 习平 台 。该 平 台 以学 生 为 中心 , 提 供 各 种 类 型 的 课程学 习、 交流等功能 , 如课程搜索 、 课 程 介 绍 等 。 在后 台
服务器端 , 系统提供 管理权 限 , 允 许 管 理 员 对 系 统 课 程 进 行增删查改操作 , 同时允许 系统管 理员对 用户 进行管 理 。 本 平 台基 于 互 联 网 , 教 师 和 学 生 可 以方 便 地 使 用 本 系 统 高 效地进行学 习。 系统 在 An d r o i d客 户 端 上 采 用 了 S p r i n g — An d r o i d框
出: 在信息化环境 下 , 教学资 源的充 分合理 利用 及信 息技
术 与 学 科 的深 度 融 合 是 整 个 教 育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根 本 出 发 点∞ ] 。在 众 多 教 育 资 源 形 式 中 , 微课 以其“ 短、 小、 精、 趣” 的特 征 , 迎 合 了 时代 的 需 求 以 及 大 众 的 心 理 , 在 教 育 领 域
在后 台 服 务 端 的 架 构 设 计 上 , 采用了 S p r i n g MV C+ S p r i n g+ Hi b e r n a t e架 构 。 S p r i n g MVC 是 一 个 出 色 的
MVC框 架 , 显 示 逻 辑 和 业 务 逻 辑 实 现 了很 好 的分 离 , 并 通
代 的到来 , 移 动学 习相 关 理论 和技 术 的应 用研 究 越来 越
多 。移 动 学 习是 当前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它 满 足 了 学 习 者 随 时 随 地 以及 终 身 学 习 的 需求 ∞ ] 。 《 教 育 信 息 化 十年 发 展 规 划 ( 2 0 1 1 —2 0 2 0年 ) 》 纲 要 指
好 的 平 台。
关键词 : 安卓 ; 移 动 学 习; 微课程 ; 教 学 改 革
D OI : 1 0 . 1 1 9 0 7 / r j d k . 1 5 l 1 9 3
中图分类号 : G 4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0 0 ( 2 0 1 5 ) 0 0 6 - 0 1 9 7 — 0 3
是 未 来 教 育 教 学 的重 要 内容 。
0 引 言 1 系统 设 计
随着 移 动 网 络硬 件 设 施 的 不 断 完 善 , 以及 移 动 网 速 的 不 断提 升 , 大量 智 能手 机 设 备 开 始 在市 场 上 涌 现 。中 国互
联 网络 信 息 中心 ( C NNI C ) 在京发布 的《 第 3 3次 中 国 互 联
第1 4 卷 第6 期 2 O l 5 年 6 月
软 件 导 刊
SO l wa f r e Gu i d e
v0 1 .1 4 NO.6 J un e. 2O1 5
移 动 微 课 学 习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现
麦 小 霞
( 广 州华商职 业 学 院 信 息. Y - 程系, 广东 广州 5 1 1 3 0 0 )
1 . 1 系 统 总体 设 计
移 动 微 课 学 习 系 统 包 括 一 个 RE S Tf u l 风 格 的服 务 器 端 后 台管 理 系 统 以及 一 个 在 An d r o i d平 台 上 的 学 习 系 统 。 移 动 微 课 学 习 系统 立 足 建 立 符 合 移 动 学 习 、 微 课 学 习
易地 调 用 RE S Tf u l we b s e r v i c e 。
我 国微 课 的 浪 潮 推 向 了 顶 峰 。第 二 届 全 国 高 校 ( 高 职 高 专) 微 课 教 学 比赛 则 是 教 育部 在 全 国 推 广 微 课 教 学 的 又 一
重 大 活 动 ] 。 目前 , 对于 微课更 多 的是理 论上 的研 究 , 移 动 学 习应 用 软 件 研 究 较 少 , 资 源 平 台开 发 建 设 还 不 完 善 。
网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 》 ( 以下 简 称 《 报告》 ) 显示, 截 至
2 0 1 3年 1 2月 , 我 国 网 民规 模 达 6 . 1 8亿 , 手 机 网 民规 模 达
5 亿, 占总 网 民 数 的 8 1 %[ 】 ] 。 随着 智 能手 机移 动 终 端 的 普 及 和 数 字 化 终 身 学 习 时
功能 就 是 在 A n d r o i d 应用上使用 R e s t T e mp l a t e , 从 而 使 其
作 为 RES T 客 户 端 。该 框 架 提 供 的 Te s t Te mp l a t e , 封 装 了 6个 HTTP请 求 方 法 的调 用 和处 理 , 使 用 这 个 类 可 以很 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