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医患纠纷中的弱势群体.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医患纠纷中的弱势群体:患者乎?医生乎?
患者是医患纠纷中的弱势群体,毕竟患者是因病而就医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是处在弱势的低位中。
尤其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山区、收入微薄的患者,弱势则更加明显
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推进,国人的法制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然而由于社会体制存在的各种缺陷、医改的失败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再加上各种舆论的片面甚至错误的导向
记得几年前,某医院收治了一大批车祸伤员,其中有一名年轻男子也帮着救治伤员,而医生也忙于处理那些看似危重的浑身血迹的病人,没想到几分钟后,那名救助别人的男子很快也倒了下来,并且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原来那名男子到医院时其实也有了内出血,由于年轻力壮,起初无明显感觉不适,然而等到有症状出来时,腹腔内已有大量出血,由于耽误了抢救时机,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事后,病人一群家属跑到医院大吵大闹,称医院见死不救、草菅人命,随后把所有的怒气发泄在了医院,砸医院里能砸的东西,甚至对医务人员大打出手,最终把该院的院长打成了肾出血。
然而事情发生后,没有任何机构对那些打人的家属作出任何处理。
为此,该医院的一批医务人员自发地去当地政府集体上访,当地政府非但没有为医务人员讨回公道,反而认为该院长在煽动职工闹事。
医生被打了,还吃了哑巴亏,公理何在?
再有,今年上半年,某医院里来了一位从高处摔下致脑挫裂伤的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当地医院救治条件有限,立即派救护车将病人转院。
但是由于病人伤势过重,最后还是死亡了。
该病人死亡的原因已经非常的明确了,但是,死者家属却硬是抓住该医院在送病人途中的一些缺陷,要医院赔偿。
由于达不到目的,居然不顾死者的尊严,将灵堂设到了医院大厅,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大有一种不拿到钱誓不罢休的架势。
而有的政府部门却抱着“花钱消灾”的工作作风花钱买太平,这更助长了这种恶习。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每一家医院都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而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造成目前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病人进了医院,医院就应该还给他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不知道有些疾病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尚不能完全治
愈,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因个体差异也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副作用。
其次,是新闻媒体介入的负面影响。
有的新闻工作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医院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又不了解,因而出现片面报道,尤其是过多的报道阴暗面,甚至鼓吹医疗赔偿等。
这实际上是对群众的误导。
有些病人和家属拿着报纸来医院“理论”、“算帐”。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要致富做手术,做了手术告医院”的说法。
最后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国家卫生部虽然制定颁发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但不属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纠纷的处理未见明文,而属于此类情况的纠纷更为多见。
由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病人及家属则乘虚而入,纠缠医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再加上国家的体制缺陷,将医院推向了市场,自负盈亏。
但是医院要发展要生存,医务人员要发工资发奖金,势必要挣钱,而与此相反的是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还不完善,这就导致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最终老百姓将所有的怨气皆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找医生治疗上的不足、言行上的不满甚至是无理取闹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而一旦由此引起一些纠纷、官司时,人们就认为患者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什么经济补偿、社会的关注、人们的同情都倾向于患者,但是医生受伤后的医疗费由谁来承担?医生的委曲如何去发泄、又有谁来同情呢?此时到底谁是弱势群体了呢?没人回答!但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便是医生在工作中把病人像防敌人一样的防范,生怕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更不敢开展有风险的手术及诊疗措施,这就形成了一种医患关系上的恶性循环。
然而,不管谁防着谁,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试想,一个地方医院,由于医生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甚至由于开展了有风险的手术及诊疗措施而造成了对患者的伤害而遭来病人的谩骂、污辱甚至打闹,医生会不采取消极怠工的态度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部分医生的脑中日益滋长,最后明明是基层医院能治疗的病也推到了离家较远的大医院去,最终受伤害的难道不是老百姓吗?这确实不是危言耸听,据笔者所知,某医院由于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医疗纠纷,部分医护人员甚至有了集体罢工、集体上访政府部门的念头。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医务人员子女中已超过83%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子承父业”,理由很简单,就是耳濡目染了父母太多的工作艰辛与不被理解的痛苦与委曲。
有多少个深夜,他们被急诊电话惊醒,不管是雷电交加或是风啸雪寒,也得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冲入沉沉的黑夜之中;又有多少个春节大团
圆的时候,他们忍住对幼小孩子的牵挂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坚守在自己的夜班第一线,在医护人员的意识中没有“节假日”这个概念。
为了百姓的健康,医务人员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与泪水!在非典肆虐的时候、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不但付出了艰辛,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换来的,却是满腹的委曲、辛苦过后的低微的收入与社会地位。
这就可以理解那些医务人员的孩子不愿从医的原因了。
在此,我们呼吁:新的医改政策及相关的法律尽快出台,在还医生尊严的同时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卫生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要坚持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广大老百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合法争取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多多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
我想,有了这些,我们的卫生事业才会快速发展,老百姓的健康才有保障,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