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虚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虚词研究
作者:韩书庚
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10期
摘要:《新闻联播》是官方电视新闻的代表,新闻标题被学界誉为新闻的眼睛,目前学术界比较缺乏对官方新闻语言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新闻联播》中的主要虚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类,发现了一些规律。
希望对新闻从业者有所帮助,并能拓展新闻语言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新闻联播》;新闻标题;虚词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93-02
一、引言
《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核心节目,起着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的作用,是中国最重要的综合电视新闻节目。
因此,研究《新闻联播》对新闻传播学、语言学、政治学、社
会学等都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就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研究《新闻联播》的语言现象
将会开拓新闻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官方新闻语言学。
相比较而言,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联播》
的研究比较深入,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艾红红副教授的专著《〈新闻联播〉研究》(2008)追源溯流,详尽梳理了《新闻联播》30年发展历程,同时,书中还注意把《新闻联播》的发展、变迁置于中国电视新闻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加以思考,力图突破一孔之见,在一种更为广泛的视野之内观照这一栏目存在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而语言学界对《新闻联播》的研究相比新闻学界就显得很薄弱,因此语言学界需要加强对于《新闻联播》这一官方电视新闻代表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角度的考察,以推动新闻语言学的发展。
众所周知,新闻标题被学界誉为新闻的眼睛,因此对《新闻联播》节目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就尤其重要。
因此本文选择《新闻联播》新闻标题语法中的虚词进行深入分析和统计,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类。
语料为2009年12月1日~12月28日共431个新闻标题,关于语料需要说明两点:一是我们认为选择近一个月的连续语料研究富有典型性和完整性;二是《新闻联播》中的国内简讯和国际简讯的标题我们没有考察,因为它主要的内容在国内时政新
闻上,因此不会影响词类考察的结果。
二、《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介词
黄伯荣、廖旭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短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等。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介词是“在”,共出现了36次。
举例如下:
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京闭幕(《新闻联播》2009.1
2.26);
2.一架美国客机在牙买加机场冲出跑道,40人受伤(《新闻联播》2009.12.23);
“在”后面连接最多的词“京(北京)”,共出现24次,占“在”总出现次数的67%。
“在京”的高频是因为《新闻联播》内容主要报道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新闻语境中的地点一般就是首都北京。
另外,“在”后面的名词短语较长时可以省略。
下面我们举“在”出现和省略的两个例子。
3.李长春在出席中国网络电视台开播仪式时强调:积极拓展互联网传播新领域,不断扩大主流媒体覆盖面和影响力(《新闻联播》2009.12.28);
4.李克强出席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仪式时强调: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经济发展合作(《新闻联播》2009.12.15);
例4中也可以改为
5.李克强在出席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仪式时强调: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经济发展合作(《新闻联播》2009.12.15)。
三、《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连词
黄伯荣、廖旭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谈到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经常出现的连词有三个,分别是“与、同、并”。
例如:
6.习近平与洪森举行会谈(《新闻联播》2009.12.21)
7.胡锦涛同土库曼斯坦总统举行会谈(《新闻联播》2009.12.14)
8.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闻联播》2009.12.20)
连词“与、同”连接的是指人的名词,连词“并”连接是动词短语,“并” 和“与”语料中出现1例连接使用的例子。
9.贾庆林视察中国驻巴西中资企业并与企业代表举行座谈(《新闻联播》2009.12.1)
在431个新闻标题中“与、同、并”出现的总次数是29次,三个连词出现的频率如图1所示:
四、《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助词
黄伯荣、廖旭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的语法意义。
可以分为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了、着、过”。
我们用统计的方法分别把结构助词的出现频率画示如图2所示。
而动态助词“了、着、过”,只有“着”出现过一次,由于出现次数较少,可忽略不计。
另外,助词“等”在标题也出现了4次,例如:
10.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发出通知:明年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 (《新闻联播》2009.12.22)
例10中连词“等”主要出现在主语的后面,由于主语有两个以上,而新闻标题要求简洁,因此可以用“等”代替未出现的主语“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
五、《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语气词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有“呢、吧、吗、啊”等。
经过我们的统计发现,四个基本语气词在《新闻联播》的新闻标题无一例。
这主要从语用角度理解,新闻标题就是要陈述新闻事实的,因此运用句类以陈述句为主,同时《新闻联播》的风格是庄重严肃型的,运用语气词与栏目风格不相匹配。
六、结语
以上我们就《新闻联播》中新闻标题的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得出的结论对于电视新闻从业者会有所帮助。
我们认为深刻认识《新闻联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对于改进新闻报道,同时加强学术界对于官方新闻语言这一现象的研究也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远林.新闻修辞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段业辉.新闻语言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 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 资庆元.中国新闻标题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艾红红.《新闻联播》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7] 韩书庚.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