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及其成就,汽车及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电力的应用,认识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自主预习】
1、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2、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3、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4、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5、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
6、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
7、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
【合作探究】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师简洁、生动、形象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发明大王“爱迪生”: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

2、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体会电力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教师提问:“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开放性话题,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使本节知识得到提升。

结合图《早期的电话.》讲授“早期的电话”,注意指出其既属于电力应用,又属于新信息工具,让学生简单了解就行,不必过多介绍。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

提问: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有哪些优越性?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归纳:a汽车有新型的动力。

b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从中感悟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师生归纳:汽车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略)
3、飞机的发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观察“飞艇”,“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在飞机研制方面的成就。

4、让学生思考:“飞机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
【小结提升】
指导学生从开始、表现及影响三个方面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

【巩固练习】
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间 .
2.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3.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4、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5、两次科技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