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未来
论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未来
摘要本文将介绍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特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其基本知识和目前常用的几类主要技术,并讨论一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关键字多媒体超文本数据压缩技术
引言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产生
1.1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
它能用来达成信息传播中的任何媒体资源,从而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1.2 多媒体的产生
一般认为,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提出的位图
概念,标志多媒体技术的诞生。
当时Apple公司正在研制Macintosh计算机,为了增强图形处理功能,改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了位图(bitmap)、窗口(windows)、图标(icon)等技术。
改善后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受到普遍欢迎,随后在几年间多媒体技术得到大力发展。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该系统以其功能完备的视听处理能力,大量丰富的实用工具以及性能优良的硬件,使全世界看到了多媒体技术的未来。
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传统媒体技术
是多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过程中,所有要接受处理的信息都是在完全接收之后才被处理的,这样就拖延了处理的速度,大大增加了处理信息所用的时间,使人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等待产生的多媒体信息。
(2)流媒体技术
是解决传统多媒体弊端的新技术,所谓"流",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信息的接收者在没有接到完整的信息前就能处理那些已收到的信息。
这种一边接收,一边处理的方式,
很好地解决了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
人们可以不必等待太长的时间,就能收听、收看到多媒体信息。
并且在此之后边播放边接收,根本不会感觉到文件没有传完。
(3)智能多媒体技术
是人工智能领域某些研究课题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用交互式弥补计算机智能在文字的识别和输入、语音的识别和输入、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图形的识别和理解、机器人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不足。
3.多媒体技术的支撑条件与特点
3.1硬、软件平台
硬件平台:即普通的计算机硬件,是系统的基础,包括大容量存储设备、声卡与音箱、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等。
软件平台: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创作系统和应用系统。
操作系统,主要任务是支持随时移动或扫描窗口条件下的运动和静止图像的处理和显示,为相关的语音和视频数据的同步提供需要的
适时任务调度,支持标准化桌面型计算机环境,使主机CPU的开销减到最小,能够在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环境下执行。
创作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具有编辑、播放等功能。
应用系统,即利用创作系统制作出的多媒体作品。
3.2技术支撑
多媒体技术涉及面相当广泛,主要包括:
音频技术:音频采样、压缩、合成及处理、语音识别等
视频技术:视频数字化及处理。
图像技术:图像处理、图像、图形动态生成
图像压缩技术:图像压缩、动态视频压缩
通信技术:语音、视频、图像的传输
3.3主要特征
(1)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是结合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的一种应用,并且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不同于一般传统文件,是一个利用电脑技术的应用来整合各种媒体的系统。
其中包含的技术非常广,具有电脑技术、超文本技术、光盘储存技术及影像绘图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性,基本上可以说是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2)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特色之一,就是可与使用者作交互性沟通的特性,这也正是它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
这种改变,除了提供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决问题外,更可借助这种交谈式的沟通来帮助学习、思考,作有系统的查询或统计,以达到增进知识及解决问题的目的。
(3)非循序性则。
过去,在查询信息时,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在寻找资料及接收重复信息上。
多媒体系统克服了这个缺点,使得以往人们依照章、节、页阶梯式的结构,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的方式得以改善,再借助"超文本"的观念来呈现一种新的风貌。
所谓"超文本",简单地说就是非循序性文字,它可以简化使用者查询资料的过程,这也是多媒体强调的功能之一。
(4)非纸张输出形式。
多媒体系统应用有别于传统的出版模式。
传统的出版模式是以纸张为输出载体,通过记录在纸张上的文字及图形来传递和保存知识,但此种方式受限于纸张,无法将有关的影像及声音记录下来,所以读者往往需要再去翻阅其他方面的资料才能得到一系列完整的内容。
多媒体系统的出版模式中强调的是无纸输出
形式,以光盘 (CD-ROM)为主要的输出载体。
这不但使存储容量大增,而且提高了它保存的方便性,由此可见光盘在未来信息传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多媒体的应用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通信、编著系统、工业、医学、教学等。
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多媒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多媒体通信是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
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能同时处
理视频、音频和文本等多种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网络通信技术打消了人们
之间的地域限制,提高了信息的瞬时性。
二者结合所产生的多媒体通信技术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及电视的真实性有效地融为一体,成为当前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后,随着微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价廉物美的、集成化的多媒体通信终端,多媒体通信系统产品将日趋标准化,台式型
和PC型多媒体通信系统将成为产品的主流,多媒体通信将日趋普及。
2.多媒体在编著系统中的应用
多媒体编著系统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和音频等信息,使之在不同的界面上流通,并具有传送、转换及同步化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多媒体编著系统很多,主要应用在多媒体电子出版、软件出版两个领域。
这一应用明显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大型版务和软件的效果尤为明显。
3.多媒体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在工业应用领域,一些大公司通过应用媒体PC 来开拓市场、培训雇员,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化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都离不开对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监视、存储、传输,以及综合分析处理和管理。
应用多媒体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工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工业生产实时监控系统中,尤其在生产现场设备故障诊断和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
着非常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特别在一些责任重大的危险环境中,多媒体实时监控系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多媒体在医疗影像诊断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医疗诊断系统。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医疗影像进行数字化和重建处理,使得传统诊断技术在诊断辅助信息、直观性和实时性等方面都相形见绌。
在医疗诊断中经常采用的实时动态视频扫描、声影处理等技术都是多媒体技术成功应用的例证。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疗影像的另一关键问题——影像存储管理问题。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使远程医疗从理想变成现实。
5.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正受到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极大冲击。
因为后者能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有吸引力,实现网络上的视、听、图形、文本和动画功能,包括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实验室系统,以及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可视化的功能强大的联机工具,从而提高学
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可以预见,今后多媒体技术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实践中,并将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5.结论与展望
5.1总结
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将会是未来技术扩张的主流,而作为多媒体技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将成为未来多媒体技术革命中的焦点,不管是从以PC技术为依附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到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种多媒体实现,以及未来3C时代各种电子化装置的多媒体大融合,数字多媒体芯片都是无可置疑的主角。
5.2发展趋势状况
总的来看,多媒体技术正向二个方而发展:一是网络化发展趋势,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检索咨询,文化娱乐、自动测控等领域;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开发智能化家电。
[参考资料]
1. 钟玉琢等。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周苏,陈祥华等。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3. 蔡骏等。
MPEG之路,从MPEG-1到MPEG-21。
现代电视技术。
4. 李小平, 刘玉树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5. 肖金秀, 张宇亮等。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6. 夏定元。
多媒体技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
7. Ob Koenen。
MPEG-4 Overview-(v.21-Jeju Version),ISO/IEC JTC1/SCIG/WG11 N4668,Seoul,Korea,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