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8

教案设计
科目地理授课班级高2.7 授课教师
课题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旅游景观形成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景观突出特点
过程与
方法
1、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
习的能力。

情感与
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是不可
分割的。

景观的形成要建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主要的旅游景观及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图片,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影响旅游资源特色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
教具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
导入新课影片和图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4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学会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的评价,并提高解决各类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掌握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主要思维角度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重难点】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旅游发展现状的形成原因【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展示高考考纲依据高考考纲要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直击高考展示近年来高考真题中出现的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的试题,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词,链接知识点。

三、实施梳理依据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了解基础,展示本节课内容的主要知识框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游览价值1、资源质量2、集群状况3、地域组合状况二、地理位置与交通三、客源市场四、基础设施及地区接待能力五、景区的环境容量四、深化探究一、资源质量案例分析--同时山水组合景观的株洲市大京水库和九寨沟,游览价值差别在哪些方面?1、知识深化理解游览价值---资源质量、知名度、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请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思考这些因素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会有怎样的影响?教师总结,PPT展示。

2、典题试做[2015·天津文综,12(3),9分]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参观周邓纪念馆人数众多的原因。

请答出三条。

检查学生的预习答案,审题关键字“旅游资源本身”二、地理位置和交通案例分析---引入资料“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湖区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79.1万人次,营业收入5910.37万元。

”和“2015年,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景区接待游客77.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531万元”,试分析西湖全年游客数量远多于纳木错的原因。

1、知识深化理解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影响游客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交通通达度影响游客出行的时间成本交通方式影响游客心理2、典题试做(2015·课标Ⅱ)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7

汝阳西泰山景区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目标:1.探讨汝阳西泰山景区的开发条件。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3、激发探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兴趣;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观念。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暖花开,各地游客又多起来,景区数目也越来越多。

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某个地方开发旅游景区要具备什么条件呢?今天我们以汝阳县西泰山景区作为案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学生动手,搜集西泰山景区资料。

投影西泰山资料汝阳西泰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主要河流有汝河的两个支流斜纹河和靳村河。

从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上看,西泰山位于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山势有起伏但并不险峻,区域内谷地、林地、平原、山地组合状况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个健身、养生、休闲的天然好去处。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西泰山还是炎黄会盟合诸侯之地,有着佛道合流、神农赤鞭打百草、四姐下凡、黄帝大合鬼神等传说,这些人文故事更为西泰山增添了神奇色彩。

西泰山内计有高低峰头九座,拢翠幽谷三道,凝碧溪流三条,天然奇石无数。

这些自然界的奇观,天造地设因势成形,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相互映衬。

特别是炎黄峰,整个山体酷似"炎黄二帝"石像,是中华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理想圣地。

加上丰厚的植被,动人的传说,组成了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九大景观。

自下而上分别是:古朴自然的泰山民居、鬼斧神工的天然碑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佛道对弈的青冈棋峰,通天彻地的羚羊石窟、炽地燎天的炎黄夕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炎黄二帝”石像,托金耀眼的西峰月辉、水激石穿的洞天飞瀑和号称"北国第一浴"的玉台瑶池。

2002年开始每年4月份举办炎黄文化节暨杜鹃花文化节,“杜鹃花、炎黄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自2010年初着手修建的风情小镇豫西风情浓郁,在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成为一大亮点,高峰期入住率达到100%。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1.了解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分布及其特点。

2.从地理角度理解分析著名旅游景观的成因及景观特征。

3.学会分析旅游景观特征的方法,正确欣赏著名的旅游景观。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1.概况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1990年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属花岗岩地貌。

2.黄山“四绝”(1)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

(2)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3)云海: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

(4)温泉:终年喷涌,水质明净,可饮可浴。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1.概况(1)大堡礁: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2)世界最大的珊瑚礁: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约3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

2.成因(1)海域环境错误!(2)地质环境:地壳缓慢下沉,珊瑚虫骨骼代代堆积。

(3)游览方式错误!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错误!(2)人为原因:用石块砌起围墙,种植水稻,在高山上修沟渠引水灌溉稻田。

2.景观特点错误!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1.巴黎的形成和发展原为塞纳河中的西岱岛和其他小岛组成的一个渔村,后在不同统治者的统治下,先向左岸的坡地上发展,后向右岸进军,规模不断扩大。

2.塞纳河畔的名胜区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1.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2.黄山的奇松和云海的变幻都与山谷风有关。

(√)3.大堡礁景区还分布有许多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4.元阳梯田的水源主要来自印度洋水汽和元江水汽蒸腾形成的云雨。

(√)5.巴黎古城建在塞纳河畔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军事防御。

(√)6.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2

探寻廊桥一、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资料,本节课没有使用教材的案例和资料,而是开发了浙江庆元廊桥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享廊桥的结构、选址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并使学生认识廊桥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取了“廊桥”作为教学内容,探究廊桥的结构、选址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南充市高二文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地理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南充市也有西河廊桥,绝大多数学生去过,对廊桥比较熟悉,这个内容选取入口比较小,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到其对廊桥的结构、选址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深层次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提供的资料,掌握廊桥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问题研究,探究廊桥选址方案的筛选;了解廊桥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廊桥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问题研究廊桥选址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廊桥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学生保护中国文物古迹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廊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廊桥选址四、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自制PPT课件(二)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五、课时:15分钟。

六、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七、教学具体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的活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播放视频《廊桥记》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过渡【展示】全国廊桥数量统计图浙江省庆元县有廊桥之乡的美誉,通过廊桥数量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庆元县的廊桥数量怎么样?【展示】展示庆元县主要的廊桥分布图。

为什么在庆元修建了这么多的廊桥?庆元河流众多(926条)修建廊桥可以作为交通设施,方便联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5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53

课题: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温馨寄语: 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发言人准备发言。

4、学案在合作交流,纠错并标记(用不同颜色)后,上交检查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山风景名胜区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特点、形成及游览方式,从而学会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2.了解云南元阳梯田景区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形成的自然条件、景观特征,并初步学会欣赏人文景观。

3.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黄山风景名胜区 1.概况:黄山位于我国①________省南部,1990年被列入世界②________与③________遗产名录,属④____________地貌。

四绝 特点 成因 奇松 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⑤________ 根部能释放⑥________,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怪石 星罗棋布、形态各异、⑦____________、惟妙惟肖,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⑧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 云海 云海缥缈,⑨________,气象万千 ⑩____________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⑪__________,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⑫__________,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又受⑬________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终年喷涌,⑭________,可饮可浴 热量主要来自⑮__________,地表水下渗受热,地下热水沿着⑯________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 知识点二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⑰________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

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大约⑱________平方千米的面积,是世界上⑲________的珊瑚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教学目标:1.通过对教材四个案例及两个探究案例的学习,了解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通过对六个案例的分析,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3.通过了解六个景区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能够从欣赏景观的外部特征上升到对景观内涵的理解,观其景而知其因,使旅游活动达到最佳的满意度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征2.从地理角度分析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教学难点:从地理角度分析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教材分析:第三章“旅游景观欣赏”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修3旅游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按照“欣赏什么——怎样欣赏——欣赏案例解析”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是本章的重点。

教材中选择的四个案例,满足下面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它们是在世界上著名或比较著名的景观;第二,它们的景观特色鲜明,与众不同;第三,它们的地理成因比较容易理解;第四,兼顾中国和外国景区,兼顾自然和文化特色。

教材突出“教学案例”的地位,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讨论、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情分析: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学完地理必修的三本教材,对基本的地理原理有所了解,经过学业水平测试前的复习再次加以巩固。

选修三通过对旅游景观欣赏的探讨,突现地理学科的使用价值,能够借助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3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3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1.举例说明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征。

(重点)2.从地理角度分析旅游景观的成因。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黄山风景名胜区阅读教材P 43~P 45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况⎩⎪⎨⎪⎧位置:我国安徽省南部三大主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间:1990年地貌:花岗岩地貌2.黄山四绝(1)名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成因使根系穿缝而植。

,溶解、侵蚀花岗岩体,物质酸性奇松:根部能释放① 作用而形成的。

侵蚀通过外力的风化和,怪石:在奇峰的基础上②水,湿度大,短日照时间,林木繁茂,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气候亚热带季风云海:③山谷受又,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大容易成云致雾;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汽多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裂隙上升到地表而成。

或断层温泉:地下热水沿④正误判断:(1)黄山松的根部能释放碱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 )(2)怪石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 )(3)黄山的奇松和云海的变幻都与山谷风有关。

( )【提示】 (1)× 黄山松的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2)× 怪石主要是由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的。

(3)√ 奇松、云海的形成都与山谷风有关。

教材整理2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阅读教材P 45~P 47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景观特点:海底世界、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1)位置、分布海岸外。

东北①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②大堡礁纵向分布在离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断续绵延2 000余千米。

(2)成因①海域环境⎩⎪⎨⎪⎧水温:高达21~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海水浅、阳光充足骨骼代代堆积。

珊瑚虫,地质环境:地壳缓慢下沉② 3.游览方式⎩⎪⎨⎪⎧乘坐具有透明船底的出海游船参加各种潜水活动正误判断:(1)组成大堡礁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

新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新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自然景观的形成、特点与欣赏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和欣赏要求如下表:练习1 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完成(1)~(2)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1)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答案 C解析“菊初黄”中的“黄”是视觉感受,甲错误;陕西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因此乙正确;荞麦生长期短,播种晚,在比较凉爽的气候下开花,甘肃陇东、陕西渭北及黄河沿岸地区和山西中南荞麦一般在7月中旬播种,或者也可根据“菊黄”、“棠梨叶落”判读为秋季,因此丙错误,“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看到类似于故乡的风景:村旁的小桥,原野的树,引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丁正确。

C选项符合题意。

(2)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答案 C解析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或玄武岩,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岩溶地貌景观是以碳酸盐类(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的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旅游景观的欣赏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点:1.了解景观特点: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2

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的第三节内容,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法国巴黎赛纳河畔的古城区”,了解这些景区的形成及特色并且能够迁移应用。

二.学情分析旅游地理这本教材本身就和生活息息相关,世界著名旅游景观,同学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兴趣浓厚。

本班学生相对活跃,因此需多加入一些学生活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观、资源观。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询问学生假期是否有出游的计划并展示4张从途牛网上寻找的前往黄山、澳大利亚、云南、法国旅游所需要花费的费用。

教师:大家想不想去这些地方旅游?学生:想,可是我们没有钱。

承转:教师:那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免费去这几个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去游玩一圈。

由于时间原因,今天我们就先去黄山风景名胜区以及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教师:首先我们先到黄山转一转。

那既然我们要去黄山,我们就需要知道黄山风景名胜区在哪里?学生: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教师: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名山,我们看到黄山周边也有很多著名的名山,那为什么老师要带大家来黄山呢?还有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因为黄山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奇峰是构景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11
环节1
介绍大堡礁风景区的基本概况
读大堡礁的位置和分布图
了解大堡礁风景区的基本概况
环节2
展示图片
欣赏图片
1、欣赏大堡礁风景区的景色
2、了解大堡礁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环节3
1、大堡礁风景区珊瑚虫大量繁殖的海域条件
2、大堡礁风景区珊瑚虫骨骼大量堆积的地质条件
3、引导学生思考
4、总结
1、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成因
难点
各景区景观的成因
教学资源
景观图片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利用多幅世界著名旅游景区的图片导入新课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
激发学习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案例1
黄色风景名胜区
环节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文科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及地理素养,并且在前两节的学习中,也了解了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了旅游景观欣赏的主要方法,能更好地理解旅游景观的景观特征,分析出旅游景观的成因。本节图文并茂,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是班上大部分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较少,实际体验不丰富。
从位置、地貌、黄山四绝等方面了解黄山的基本概况
阅读教材并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山的基本概况
环节2
1、展示图片
2、“怪石”及“温泉”的成因及特征
3、展示参考答案
阅读教材及图片,思考黄山“怪石”及“温泉”的成因及特征
通过图文材料,了解黄山“怪石”及“温泉”的成因及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5

旅游地理3.3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和成因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景观的特点和成因难点:分析景观的自然和人文成因三、教法角色扮演、归纳总结、案例探究四、教学过程【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学生活动】2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他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过渡】大家有没有被这两位同学描述的景点所吸引?虽然我们都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知道如何欣赏旅游景观,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一个活动——“角色扮演”来共同探讨如何从地理学的角度欣赏旅游景观。

【角色扮演】假期即将来临,各家旅行社开始忙着招揽生意,3位同学扮演乐山三家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分别推出3份国内外热门旅游套餐——苏州园林、冰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供大家选择,其余同学扮演还没想好旅行目的地的游客。

每位导游5-8分钟的时间介绍,现场的游客可以随时提问有关景点的问题【学生点评】三位导游介绍完后,游客分组讨论哪位导游介绍的景点吸引到你,并说明原因,最后由请每个组的代表来回答。

【教师点评】感谢三位导游给我们带来精彩绝伦的景点介绍,不仅介绍了各景点的特征,而且深入分析了其成因,让我们大开眼界并大饱眼福。

游客代表的点评也非常精准到位,每一位游客的点评都独具一格,能看出是仔细聆听并经过深入思考的。

【教师提问】我们来总结一下三位导游是从哪些角度来介绍旅游景观的,请大家在导学案上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一般方法。

【学生归纳】由请1-2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欣赏旅游景观的一般方法1.地理位置2.景观类型+特征描述3.成因分析:自然因素:内外力作用、气候等人文因素:历史、文化、艺术等【案例探究】我们用上述方法来欣赏景观——福建土楼,请同学们看导学案材料,说明福建土楼的景观特征,并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成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5

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著名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黄山风景名胜区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1)奇松“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松和石相互依存而形成绝妙佳境。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怪石成因:首先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球状风化;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3)云海黄山云海的动态美、朦胧美,呈现出一种天地交融、浑然一体、虚无缥缈的景象。

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在云海之中构成了一幅朦胧美的画卷,美在天边、美在眼前。

黄山云雾多的原因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4)温泉黄山温泉成因:黄山的花岗岩体庞大,深厚且断层发育,节理发育使地下热能沿断裂处释放,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38

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在活动建议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分享等方式和途径深入欣赏著名的旅游景观。

【学情分析】在前期旅游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旅游景观的分类、欣赏方法等有了较充足的基础知识,加之学生自身有一定的旅游经历,可以通过分组搜集资料、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国内外著名旅游景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对旅游景观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本节内容著名旅游景观的欣赏案例分析。

鉴于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已经具备自己探究分析的能力,因此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为主,留给学生充分的查找资料,访谈感受,制作课件等活动的时间。

课堂主要以成果展示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当提出学生没有思考到位的问题,或者进行知识的拓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强,有比较厚实的文化底蕴。

展示的内容逻辑,清晰画面唯美。

不足之处是对于地学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

教师如果在课前安排中,提出一些具体而深入的思考题,可能效果会更好,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思维路径,引导学习深度的达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_21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概括、初步学会对景观特点的描述。

从地理角度说明景观特点的形成原因【重点与难点】景观特点的描述和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展示法小组探究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课堂回顾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a、自然美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b、人工美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a、选择景观欣赏位置 : 距离、角度、动态b、把握景观时机c、抓住景观特色d、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e、以情观景二、问题导入1、图中这座山是哪座山?你还记得这座山的特点吗?2、如果让你选择祖国众多名山中的一座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一座山?为什么?徐霞客在游览黄山后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那么,黄山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我们将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对比家乡的霍山(丹霞地貌)和黄山的异同点,去探讨未来霍山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1、分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霍山与黄山的异同点(2)霍山与黄山景观特色成因分析(3)没有黄山优越自然景观资源的霍山,未来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后再进行总结(1)霍山与黄山的相同点:都是以山为主体的自然旅游景观;气候霍山与黄山的不同点:(2)霍山与黄山景观特色成因分析a.霍山景观特色成因属丹霞地貌,红色砂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b.黄山景观特色成因(“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特点:树干、树冠形状成因:生长于悬崖峭壁上,岩石坚硬,土壤贫瘠,黄山松对花岗岩体的溶解、侵蚀作用;山高谷深,风力强劲;植物的向阳特性。

◇怪石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

◇云海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林木繁茂,湿度大,水汽多,导致云雾充足。

不同地形区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山谷风吹拂,导致云雾多变化。

◇温泉成因:地表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接触,或者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中国的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情景导入先思考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思考探究: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提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1.位置 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1990年,黄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 黄山由花岗岩构成。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现。

二、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1.地理位置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 km 。

2.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 地形:周围是哀牢山,海拔在2 500 m 左右气候:印度洋、元江的水汽蒸腾,形成云雨(2)人为原因:高山修渠,引水灌溉稻田。

3.景观特色———————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图示黄山“奇松”“云海”及“温泉”的成因1.奇松2.云海3.温泉二、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形成原因———————应用体验不可少———————1.观赏黄山的“梦笔生花”景观图,可以欣赏到黄山四绝中的( )①奇松②怪石③云海④温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由图可以看出,“梦笔生花”由奇松和怪石构成。

2.下列有关元阳梯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阳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是傣族人民的劳动结晶B.元阳梯田主要用于种植土豆等旱地作物C.元阳梯田的灌溉有专门的水渠网络D.到元阳旅游的最佳季节是夏季解析:选C 元阳梯田位于我国云南南部,是哈尼族人民的劳动结晶。

该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哈尼族人在高山上修建了庞大的水渠网络。

一年四季梯田的形态和颜色不断变换,并非夏季最佳。

3.读黄山地理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要想观赏到变幻莫测的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

(2)在游览黄山四绝中的“怪石”时,怎样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的酷似造型?(3)黄山“奇松”又叫“迎客松”,属于自然景观中的______景观,根据树冠的生长情况可判断________。

(4)听松涛、看云海、赏怪石、浴温泉,从不同侧面体会黄山之美,这属于旅游景观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解析: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回答问题时,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夏季雨过天晴(2)从特定地点观赏。

(3)生物风向(4)以情观景[教材问题提示]P49思考提示初春时节,引水灌溉准备插秧,所见只是梯田流水飞溅,像银链;三四月秧苗初种,像绿色地毯;夏末初秋,水稻成熟,呈金黄色;冬天稻子收割后荒芜的梯田被水覆盖,像镜子。

元阳梯田的四季景色反映了水稻从插秧到收割的整个生产过程。

国外的著名旅游景观欣赏———————情景导入先思考———————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景点非常大,有2 900多个珊瑚岛,远远望去,非常美丽。

大堡礁由400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顶。

从上空俯瞰,礁岛宛如一棵棵碧绿的翡翠,熠熠生辉,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

思考探究: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最佳的游览方式是什么?提示:乘坐具有透明船底的出海游船或参加各种潜水活动。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1.位置 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

2.分布纵向分布在离岸16~240 km 的珊瑚海上,断续绵延2 000余千米。

3.成因(1)海域环境:水面温度高达21~38 ℃,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适合珊瑚虫繁衍。

(2)地壳运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由一代接一代的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

二、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1.巴黎的形成和发展 原为塞纳河中的西岱岛和其他小岛组成的一个渔村,先向左岸的坡地上发展,后向右岸进军,规模不断扩大。

2.塞纳河畔的名胜区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欣赏1.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景观组合状况好景观⎩⎪⎨⎪⎧ 礁体形成奇特的海下公园,美丽的珊瑚岛礁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上:白沙碧水、阳光充足、椰林掩映大堡礁北段土著部落的历史和文化 3.最佳游览方式 二、巴黎塞纳河畔古城区的著名景点———————应用体验不可少———————1.关于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域温度高、海水清晰、水面平静,是珊瑚虫繁衍的最适宜条件B.大堡礁的形成大致经过环礁、堡礁、岸礁三个过程C.大堡礁是在地壳缓慢上升的过程中形成的D.澳大利亚大堡礁为死珊瑚礁解析:选A 大堡礁是在地壳缓慢的下沉过程中,由一代接一代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首先是珊瑚礁在岛的周围生长,形成岸礁,随地壳缓慢地下沉,岛屿逐渐下沉,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形成堡礁,然后岛屿继续下沉,没入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形成环礁。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活体珊瑚礁群,大堡礁海域中的珊瑚在蔚蓝的海洋中呈现五颜六色、形态万千的迷人海底世界景观。

2.关于巴黎古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巴黎古城区坐落在法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畔B.塞纳河畔的古城区是法国名胜古迹的精华所在C.沿岸不同的建筑景点都是二战后迅速建设成的D.艾菲尔铁塔、白金汉宫、巴黎圣母院等是法国极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解析:选B 巴黎所处的河流是塞纳河,泰晤士河位于英国;沿岸的建筑物大多是12~20世纪建成,反映了巴黎这座古城的历史发展轨迹;白金汉宫位于英国。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材料二据报道,被称为海上生物乐园的澳大利亚大堡礁,由于海水逐渐变暖及人们的过度开发,如果不挽救,未来10年内这美景将彻底消失。

另据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关于国际海洋现状的会议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警告说,到21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灭绝将会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三珊瑚礁的形成示意图。

(1)珊瑚礁根据结构和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对应于材料三中的图,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按照珊瑚礁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A→B→C B.C→B→AC.A→C→B D.B→A→C(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导致大堡礁即将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

解析:第(1)题,珊瑚礁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地壳的缓慢下沉,珊瑚虫骨骼的不断堆积,经历了岸礁、堡礁和环礁三个阶段。

由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有适于珊瑚虫繁衍的海域环境,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知大堡礁将消失的原因。

第(3)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解答该题还需要明确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五个方面: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量。

答案:(1)岸礁堡礁环礁 A(2)全球气候变暖使海水温度升高;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

(3)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教材问题提示]P50思考提示(1)运输条件:水运是最古老的运输方式,古代巴黎城沿塞纳河分布可以得到良好的运输。

(2)塞纳河可为城市提供水源。

(3)塞纳河可以作为天然屏障,有良好的防御功能。

(4)建筑用沙可就近挖取。

P50活动提示(1)山水甲天下——桂林。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是世界上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游览地,其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号称“四绝”,特别是桂林至漓江80余千米的漓江一带,奇峰罗列,绿水萦纡,宛如淡墨山水画卷,有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山水为沉积岩构成,分布广泛的可溶性石灰岩被水溶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奇特的景观。

地上部分的岩溶风景有峰丛、峰林、孤峰和天生桥,地下岩溶风景有地下溶洞,洞内有由化学淀积作用而形成的石钟乳和石笋。

(2)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全长446 km,平均宽度16 km,最大深度1 740 m,平均谷深1 600 m,总面积2 724 km2。

亿万年来,奔腾的科罗拉多河从凯巴布高原中切割出这令人震撼的奇迹。

无论是在南岸还是北岸,居高远望,都可以清楚看到坦如桌面的高原上的一道大裂痕,那便是科罗拉多河刻在这片洪荒大地上的印迹。

它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但以其规模巨大和丰富多彩而著称。

它令世人瞩目也是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其地质学意义: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岩层,记录了北美大陆早期几乎全部地质历史。

这里记录了550~250万年前古生代的岩石,在那之后的要么没有沉积,要么就已经风化了。

峡谷的形成比其岩石则晚得多(约5万~6万年前)且复杂得多,主要是河流的侵蚀,降雨和冰雪融化等的流蚀作用也几乎同样重要。

奇特的造型主要是由于流蚀对质地不同的岩石作用的快慢不同,峡谷丰富的色彩则是由所含的少量的各种矿物造成的,富含铁的岩石呈红色或红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