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第一篇: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
A.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B.不怕困难的勇气
C.懦弱无能、不思进取的性格
D.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
2.贾平凹在《秦腔》中说,八百里秦川农民视为生命“五大要素”的,除秦腔外,还有()
A.“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
B.“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羊肉泡馍
C.黄土高原、“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羊肉泡馍
D.西河大鼓、“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
3.下列具有“诚”与“雅”完满结合艺术特色的小说是()
A.《我的第一个上级》
B.《红旗谱》
C.《游园惊梦》
D.《鲁鲁》
4.下列作品集中,属余秋雨创作的散文集是()
A.《朗润集》
B.《山地笔记》
C.《文化苦旅》
D.《哈拉沙尔随笔》
5.“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这句话出自小说()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棋王》
C.《受戒》
D.《陶渊明写挽歌》
6.《我的第一个上级》中,集中刻画老田临危不惧,坚决果断地抗洪抢险的场景是在()
A.防汛指挥部
B.安乐庄
C.海门村
D.县医院
7.《红旗谱》生动描写了中国农村三代农民不同的斗争道路和命运,其中第三代农民的代表是()
A.朱老忠
B.严老祥
C.严运涛
D.朱老明
8.《青春之歌》中,最初引导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员是()
A.江华
B.卢嘉川
C.许宁
D.罗大方
9.《“锻炼锻炼”》中有两位作为“自私自利”典型的人物形象。

一位是“小腿疼”,另一位是()
A.高秀兰
B.“吃不饱”
C.“小诸葛”
D.张太和
10.《记波外翁》中有两句挽诗:“门生搔白首,旦夕骨成灰”。

其中“门生”是指()
A.台静农
B.许寿裳
C.魏建功
D.乔大壮
11.散文《庐山面目》中的“济公**”是指()
A.“我”在轮船上遇到的一位乘客
B.“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大学教授
C.“我”在山上见到的一座雕像
D.“我”在游览时遇到的一位“湖州客”
12.散文《童年二题》的作者是()
A.牛汉
B.琦君
C.杨绛
D.周涛
13.在小说《春天》的首尾出现,正好与青年马倌乔玛形成对照的人物形象是()
A.红花姑娘
B.驼背老人
C.奶奶
D.安巴·乌兰
l4.散文《髻》中,最喜欢梳“螺丝髻儿”发型的是()
A.姨娘
B.母亲
C.“我”
D.刘嫂
15.话剧《关汉卿》中的人物王著,其角色身份是()
A.文人
B.军官
C.后台管事
D.狱吏
16.余秋雨在《夜航船》一文中,引用了几位现代文学大师的文字,他们是()
A.鲁迅、蔡元培、郁达夫
B.鲁迅、周作人、丰子恺
C.鲁迅、朱自清、俞平伯
D.鲁迅、胡适、叶圣陶
17.海子在《麦地》中藉以表现诗歌意蕴的主要意象是()
A.麦地、麦子、太阳
B.麦地、麦子、白杨
C.麦地、麦子、月亮
D.
麦地、麦子、金子
18.《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
A.欢欣雀跃
B.幸灾乐祸
C.忧患激愤
D.惊异赞叹
19.茹志鹃的《百合花》所写故事的时代背景是()
A.抗日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20.“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茶馆》中,说这句台词的人物是()
A.松二爷
B.秦仲义
C.常四爷
D.王利发
21.《与李贺共饮》一诗的主要结构方式是()
A.递进
B.先总后分
C.对比
D.先分后总
22.小说《将军族》讲述了()
A.一对知识分子夫妇的殉情故事
B.一对国民党将军夫妇的殉情故事
C.一对小人物的殉情故事
D.一对歌星的殉情故事
23.七月派诗人冀汸的诗《我》的创作年代为()
A.20世纪9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24.“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这两句话出自()
A.《听听那冷雨》
B.《怀念萧珊》
C.《黄鹂——病期琐事》
D.《秦腔》
25.《太阳下的风景》以两代人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的对照为叙述线索,这两代人是()
A.胡适、沈从文
B.郁达夫、沈从文
C.黄永玉、沈从文
D.徐志摩、沈从文
26.《茶花赋》中,作者通过“茶花”所刻画和赞美的人物是()
A.一位教师
B.一位作家
C.一位花匠
D.一位农民
27.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A.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式
C.人像展览式
D.锁闭式
28.《慕尼黑》表达了诗人()
A.渴盼暖春到来的心情
B.对自然与劳作强烈的眷恋之情
C.对坚持真理的高贵品格的不倦追求
D.对人类和世界命运的深切关注
29.《游园惊梦》中,失意急怒之下而哑嗓的人物是()
A.钱夫人
B.窦夫人
C.赖夫人
D.蒋碧月
30.小说《在山区收购站》主要揭示了()
A.农村家庭矛盾
B.农民利益和农村政策之间的矛盾
C.农村个别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D.农村青年、老年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A.比喻
B.暗示
C.反语
D.排比
E.拟人
32.《巩乃斯的马》赞美了巩乃斯的马的崇高品性,因为它()
A.奔放雄健而不凶暴
B.优美柔顺而不懦弱
C.富有进取精神
D.具有崇高感情
E.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33.《和尚之喻》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指出僧俗两界人情、人性不可相提并论
B.针砭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不公的现象
C.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悉心观察
D.抨击人性的弱点
E.赞美和尚的品性
34.话剧《同船共渡》的情节线分别由()
A.高爷爷、方老师、雷子组成
B.米玲、刘强、雷子组成
C.刘强、米玲、高爷爷组成
D.刘强、米玲组成
E.刘强、米玲、方老师、高爷爷组成35.下列主要反映人们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情感的作品是()
A.《鲁鲁》
B.《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C.《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D.《草木篇》
E.《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简析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艺术特色。

37.诗歌《岁月》是怎样用具象化的手法表现诗歌主题的?
38.简析散文《拣麦穗》中“我”与卖灶糖老汉的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意蕴。

四、论述题(16分)
39.分析《哦,香雪》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述作品的主题意蕴。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仔细阅读《两名少年与一位母亲》,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

要求:
(1)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来写。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两名少年与一位母亲
张翔
在2005年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

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这一次火灾,一名消防警察在扑救火灾的时候不幸牺牲了。

这名消防警察才22岁,在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他被浓烟熏倒后烧死在丛林里头。

更让人伤痛的是,这名消防警察早年丧父,是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的。

成长过程充满艰辛,他常常对母亲表示,成人后要好好回报她。

而这正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周,连第一次薪水都没领到就……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纵火案后,整座城市的人们顿时愤怒了,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严厉的惩罚。

警察开始四处追捕,那两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的头像也开始出现在各个角落。

而这一切都不是这两个少年最初想象的,他们只能惊恐地离开这座城市,四处流窜。

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愤怒声音,他们陷入深深的
悔恨、无奈和恐慌之中。

除了这两个少年,媒体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那位警察的单身母亲身上。

但是当她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她是这样说的:“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了我,但是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我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

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会和上帝一道宽容你们……”
那一刻,全场的记者都无语了,没人想到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以为等来的声音会是哀伤,或是愤怒,没想到竟然是宽恕!
而人们更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位母亲发表讲话的一个小时后,在邻城一个小镇的一家旅馆里,两名少年投案自首了。

两名少年告诉警察,就在那位母亲发表电视讲话的那天下午,他们因为承受不了这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安眠药,准备一道离开这个世界。

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那位母亲的声音。

他们顿时泪如雨下,而后,将安眠药丢到一边,拔通了警察局的电话……
现在这两名鲁莽的少年已为人父,他们会时常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那位可敬的母亲,她已经是他们心灵上的另一位母亲。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8年第4期上半月,略有改动。

)
第二篇:全国2008年1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全国2008年1月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李贺共饮》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在于()
A.以时空的倒错,表达一种狂放傲岸的文化人格B.用对比的手法阐释生活的哲理
C.摄取小镜头来表现生活的诗意D.语言整饬
2.《冬》创作的特定时代是()
A.50年代“大跃进”时期B.60年代“文革”期间
C.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时D.80年代末为作者平反前
3.下列属于“朦胧诗”的作品是()
A.《有赠》 B.《有的人》C.《慕尼黑》 D.《双桅船》
4.《和尚之喻》围绕着民间流传的谚语是()
A.和尚常用的谚语B.有关和尚的谚语C.赞扬和尚的谚语D.讽刺和尚的谚语
5.在散文《黄鹂—病期琐事》中,作者眼中的黄鹂是()
A.一种时时勾起童年记忆的事物B.一种可以猎杀的鸟类
C.一种给人带来美的愉悦的事物D.一种喜爱幽静的鸟类
6.《相信未来》一诗中,布满蜘蛛网的锅台、灰烬的余烟、凋落的葡萄等意象,象征着(A.诗人历尽劫难的生活经历B.诗人理想的崩溃、希望的破灭
C.诗人贫困的生活D.诗人内心的矛盾
7.下列属于散文诗的作品是()
A.《我与地坛》 B.《听听那冷雨》C.《法门寺》 D.《父亲,树林和鸟》
8.下列作品中贾平凹的散文集是()
A.《听听那冷雨》 B.《商州初录》C.《花城》 D.《晚华集》9.《我》创作于()
A.20世纪60年代末期B.20世纪70年代末期
C.20世纪80年代初期D.20世纪90年代初
10.复沓的手法与重词叠字反复使用的诗篇是()
A.《相信未来》 B.《我》C.《冬》 D.《春天,遂想起》
11.《哦,香雪》是以()
A.北方台尔庄为背景 B.北方李庄为背景C.北方台尔沟为背景 D.南方周庄为背景
12.《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贯穿始终、意蕴深刻的一个意象是()
A.雨伞 B.团结大楼C.太阳 D.小屋
13.以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而著称的是()
A.《陶渊明写挽歌》 B.《女房东》C.《将军族》 D.《陈奂生上城》
14.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的作家是()
A.曹禺 B.沙叶新C.老舍 D.田汉
15.《受戒》在语言上的特色是()
A.纯朴淡雅 B.口语化、通俗易懂C.诙谐幽默 D.辛辣犀利
16.诗人被关在“牛棚”里写出的作品是()
A.《双桅船》B.《重读<圣经>》C.《哎,大森林》D.《与李贺共饮》
17.属历史题材小说的作品是())
A.《将军族》 B.《邢老汉和狗的故事》C.《棋王》 D.《陶渊明写挽歌》
18.《陈奂生上城》中,送陈奂生进医院看病的是()
A.省委书记吴楚B.地委书记吴楚C.县委书记吴楚D.车站服务员
19.《青春之歌》的故事发生在()
A.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
B.从“五四”运动到抗战爆发这一历史时期
C.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一历史时期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0.《法门寺》的行文线索是()
A.由京剧《法门寺》引起的记忆B.作者亲身经历的法门寺考古活动
C.今昔法门寺的对比D.作者的游踪
21.《山民》在取材上的独特追求是()
A.世俗化 B.悲壮化C.崇高化 D.陌生化
22.《我的第一个上级》在塑造老田这一艺术形象时,作者采用了()
A.夸张的艺术手法 B.静态的心理描写 C.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 D.
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23.散文《髻》的主要思想蕴涵是()
A.对母亲、姨娘的同情与怜悯B.对自身、对人世爱憎贪痴之情的感叹
C.感叹岁月的销蚀、青春的难驻和人生的易逝D.对母亲的爱
24.“纪念鲁迅有感”是下列哪首诗的副标题?()
A.《有的人》 B.《有赠》C.《断章》 D.《老马》
25.“藉机智的拟人化手法,从—个虚拟的啤酒店主妇身上写出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的诗篇是()
A.《与李贺共饮》 B.《双桅船》C.《慕尼黑》 D.《山民》
26.“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出自诗篇()
A.《中国,我的钥匙丢了》B.《双桅船》C.《相信未来》D.《冬》
27.笔名“食指”的诗人是()
A.多多 B.芒克C.郭路生D.北岛
28.巴金在新时期创作的大型散文集是()
A.《英雄的故事》 B.《新声集》C.《龙•虎•狗》 D.《随想录》29.新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作家是()
A.牛汉 B.穆旦C.绿原D.周涛
30.《茶馆》中王利发的处事哲学是()
A.“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B.“实业救国”
C.“积德行好” 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棋王》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在()
A.通达的叙述态度 B.语言文字的生动传神 C.细腻的心理描写
D.将生活场景诗化E.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32.下面属于杨朔的散文集有()
A.《生命泉》 B.《三千里江山》C.《海市》 D.《东风第一枝》E.《亚洲日出》
33.下列对《庐山面目》的分析,正确的有()
A.是作者游记散文《庐山游记》中的一部分
B.作者抓住庐山众多胜迹的特点,一一写来,极富情趣
C.文章最后以“庐山上的啤酒真好”作结,妨碍了整篇游记平和、闲逸的情趣
D.本篇中作者的情感含而不露
E.本篇从容不迫、随意自然的叙述,表现了作者闲逸的情致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34.下列属于七月诗派的诗人有()
A.流沙河 B.牛汉C.艾青 D.曾卓E.冀访
35.田汉解放后创作的历史剧包括()
A.《文成公主》B.《丽人行》C.《名优之死》D.《关汉卿》E.《回春之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如何理解话剧《陈毅市长》“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的结构特点?
37.简述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主题意蕴及其表现手法。

38.散文《秦腔》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
39.结合作品,分析《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刘世吾形象。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阅读《黄沙》,结合作品,写一篇500—700字的文学评论。

要求:
(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黄沙
戴厚英
这几年,我的家乡小镇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单是新房就砌了不少,有的还很气派,若只看外表,真和城市楼房差不了多少。

老乡们说,是黄沙给了我们一个生财之道。

黄沙产自淮河,紧靠淮河的小镇可谓得天独厚。

我家离河边不远,每天早晨,我都信步向河边走去,看船民们捞沙卸沙,活儿不轻。

又高又宽的河堤上,到处是沙滩,人车行走,也不得不踩着沙子。

那沙子又黄又亮,细腻松软如粉末,轻轻踩上去的脚步也能被它掩埋。

沙粒漫进鞋口,钻进每一个脚趾缝里,那滋味儿难描难绘。

和黄沙打惯了交道的小镇人,自然很了解黄沙的脾气,他们说:沙子如贼,登门入户不用请,只要有一点空罅就行。

走遍小镇看一看,再漂亮的人物,再高雅的地方,有不粘染黄沙的吗?所以,小镇实在是黄色的。

靠黄沙吃饱了肚子或者发了财的人们自然不在乎自己的颜色,他们很愿意随黄沙走遍中国。

每日每夜,一车车黄沙从小镇运出去,沙车上还埋着小贩们,他们为了省几个车钱,宁可和黄沙埋在一起。

和黄沙滚在一起的人们不知不觉也具有了黄沙的习性,善于在缝隙里求生存。

几乎所有的人都靠经商为生。

巴掌大的地方居住着密密麻麻的人,居然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份营生,还有一块立足之地,而且可以世世代代居住下去。

黄沙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和水泥石子混在一起能筑成铜墙铁壁,我想,我的老乡们也是这样的。

第三篇: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全国13年10月自考试题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茹志娟小说《百合花》刻画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是
A.“我”与卫生员
C.小通讯员与新媳妇 B.“我”与小通讯员 D.新媳妇与卫生员2.诗句“他的骨头/已足够坚硬,撑得起历史/让后人把不属于他的箴言刻上。

”出自
A.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C.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B.曾卓《悬崖边的树》D.西川《一个人老了》
3.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癞六伯》一文创作于20世纪
A.30年代
C.70年代 B.60年代 D.80年代
4.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采用的叙述视角是
A.第一人称全知视角
C.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B.第一人称限制视角 D.第三人称限制视角
5.铁凝《哦,香雪》中,香雪在火车停留一分钟期间以鸡蛋换取的物品是
A.铅笔盒
C.玩具
6.阿城小说《棋王》的主人公是
A.“我”
C.老者 B.脚卵 D.王一生 B.书 D.点心
7.严歌苓《少女小渔》的叙述借以展开的中心事件是
A.假结婚
C.住院 B.租房 D.回国
8.以“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起笔,以讴歌母爱为主题的散文作品是
A.《母亲的羽衣》
C.《黄鹂——病期琐事》 B.《髻》 D.《哭小弟》
9.公刘诗歌《哎,大森林——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中的“烈士”张志新是
A.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军人
C.“文革”时期坚持说真话的干部B.反右运动中的知识分子D.和平时期舍己救人的普通工人
10.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外国名著有
A.《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B.《约翰·克里斯多夫》和《高老头》
C.《大卫·科波菲尔》和《艰难时世》
D.《新月集》和《飞鸟集》
11.下列作品中,“没有采用炽热的辞采,而是通过内敛、朴实的叙述挖掘出巨大的情感能量”的散文是
A.巴金《怀念萧珊》
C.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12.诗歌《智慧之歌》的作者是
A.流沙河
C.穆旦
13.刘庆邦小说《鞋》的主人公是
A.母亲
C.姨娘
14.王安忆小说《喜宴》的艺术风格是
A.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 B.“我” D.守明B.舒婷 D.郭小川 B.西西《致西绪福斯》 D.贾平凹《秦腔》15.写国民党退伍老兵“三角脸”和台湾的“小瘦丫头”为爱情双双殉情的作品是
A.《回看血泪相和流》
C.《将军族》 B.《亲亲土豆》 D.《台北人》
16.高晓声笔下经历了长期贫困生活、身上有着阿Q影子的当代农民形象是
A.杨三老汉
C.韩老七 B.陈奂生 D.波外翁
17.诗句“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
空。

”出自
A.北岛《回答》
C.罗门《麦坚利堡》 B.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D.海子《麦地》
18.“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是舒婷诗歌《双桅船》的最后两句,诗句中的“我”与“你”分别指的是
A.雾与海
C.船与岸 B.风暴与灯 D.翼与风
19.瘂弦诗歌《红玉米》的最后两句:“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红玉米挂着”。

这里的“红玉米”是
A.现代人的精神象征
C.作者理想的象征 B.作者的爱情象征 D.现代艺术的象征
20.《马桥词典》中的《宝气》和《三毛》两则分别讲述的是
A.铁匠志煌和一头倔牛的故事
C.石匠志煌和村支书本义的故事B.石匠志煌和一头倔牛的故事D.村支书本义和一头倔牛的故事
21.具有“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性格的艺术形象是
A.王著
C.关汉卿 B.秦仲义 D.马五爷
22.以“补记”交代人物和故事背景,“正文”与“补记”相互映衬,使作品具有多重审美意蕴的小说是
A.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C.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B.张学东的《送一个人上路》 D.严歌苓的《少女小渔》
23.下列说法中,最能准确表述苏童小说《拾婴记》故事结局的是
A.女婴回到了罗文礼家
C.镇政府指定人收留了女婴 B.女婴被幼儿园收留 D.魔幻化的“女婴变羊”
24.下列属于宗璞“野葫芦引”四部曲小说之一的是
A.《纪实与虚构》
C.《神鞭》
25.话剧《陈毅市长》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双线并行式
C.一人多事的“冰糖葫芦”式 B.一人一事的连缀式 D.电影蒙太奇式 B.《玫瑰门》 D.《南渡记》
26.陈翔鹤小说《广陵散》讲述了魏晋易代之际,两位古代知识分子因权势斗争被残酷杀害的故事。

其中一位是嵇康,另一位是A.山涛
C.向秀
27.洛夫诗歌《长恨歌》取材于
A.白居易的故事
C.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28.王家新《日记》是一篇
A.日记体小说
C.日记 B.诗歌 D.随笔 B.巴尔扎克的故事 D.杜丽娘的故事B.吕安 D.钟会
29.臧克家诗歌《有的人》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A.拟人手法
C.反讽手法
30.迟子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
A.《第九个寡妇》 B.《无字》 B.对比手法 D.比喻手法
C.《长恨歌》 D.《额尔古纳河右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诗歌《有赠》的特点有
A.真切地袒露内心世界
B.细腻地抒写情感活动
C.全诗多处运用重复的句式和重叠词,有音乐之美
D.用“时间逃离钟表’’形容时间凝固
E.气势豪迈,激昂慷慨
32.散文《巩乃斯的马》中的“巩乃斯”是指
A.一座山
C.一片大草原
E.一个村庄
33.史铁生《我与地坛》一文所写及的人物有
A.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
C.一个很有天赋却被埋没的长跑家
E.一个医道高明的医生
34.张炜散文《融入野地》中,“野地”意象的涵义包括
A.思想精神与文艺的起源
C.滋生生命的自然大地
E.亲情
35.小说《残月》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
C.内心独白
E.儿童视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简析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形象。

37.简析老舍话剧《茶馆》的结构特征。

38.简析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意蕴。

39.简析余光中诗歌《乡愁》的核心意象。

四、论述题(12分)
40.分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的形象及其意义。

五、阅读分析题(20分)B.意识跳跃与回闪D.营造宗教的神秘气氛 B.人类文明自我批判的镜鉴和力量源泉 D.故地 B.一对一高
一矮的夫妇 D.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弱智少女 B.一条河 D.一位老汉41.阅读小说《飞刀刘》,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

要求:
(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飞刀刘
张彦广
吴桥古镇铁城北关有一刘姓人家,夫妻年至不惑方得一子,起名“刘柱”,取谐音“留住”之意。

刘柱长到六岁,跟从舅父“铁城文武杂技班”走江湖卖艺,练得一身功夫,尤长飞叉,成了班里的台柱了。

人们叫他柱子,一是指名,二是指艺,没他就觉得大棚少了一根台柱子。

刘柱艺虽高胆却小,最怕见血,一日练叉失手,伤了同伙,竟然吓得休克,从此发誓不再练叉,同伙与舅父苦口相劝,就是不应。

舅父一气之下,让他回家,一来让他回家侍候老母,二来让他闭门思过,等他悔悟,再招回班。

刘柱回家后,苦无营生,就将自己在班里学会的剃头手艺用上,在铁城开了一家“刘记剃头铺”。

那刘柱开业后,给人剃头分外仔细,从不让刀子碰破顾客丁点儿头发。

也是天分,刘柱剃头不过一年,手艺长进飞快,那剃刀看似飞快旋转,上下翻飞,可就是不会伤着人家半点头皮,更不会有针尖大小血珠出现。

那些头形不正,或有疤瘩者纷纷云集刘记剃头铺,享受刘师傅的手艺。

刘柱也不多收钱,态度和善,于是生意越发红火。

却说那日,宋哲元部队一高姓团长由南行北路过吴桥,住店后打听城内剃头铺,店掌柜就把刘柱介绍一番,高团长一听大喜,马上赶到刘记剃头铺。

刘柱见是一军爷,不敢怠慢,就让高团长坐到椅上。

高团长抬手说慢,本人头上伤疤无数,头骨尖硬,只想求师傅刀下留神儿,别伤了碰了。

刘柱笑笑,本人剃头无数,军爷放心便是。

刘柱给高团长洗头、搓干,然后操刀反正连篦几下,剃将起来。

开始,刘柱见军爷头上果然疤痕处处,分外小心,却不想高团长有些着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