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剔旧工作优化馆藏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0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10月
做好剔旧工作优化馆藏结构
∗
周莲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44)
关键词:文献剔旧;优化结构;馆藏建设;藏书体系
摘 要:剔旧工作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馆藏、加强藏书建设的重要手段。
剔旧工作不仅可提高馆藏的质量和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加快馆藏的流通。
如何做好文献剔旧工作是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0-0070-02
收稿日期:2013-09-25
作者简介:周莲云(19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教所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3GJ0016)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献剔旧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是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剔旧可以检验现有藏书的质量,反映藏书结构及其对读者需要的适应能力。
在藏书建设中,收藏与剔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则往往重视收藏而忽视剔旧。
过去由于采购收藏的盲目性,不注重收藏质量,求多求全,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使图书馆出现“书满为患”的危机。
这种“只进不出”的收藏方针,其结果是给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严重地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如何搞好文献剔旧工作是图
书馆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剔旧的对象
1.1 不能为学校教学、科研发挥作用的文献
这类文献通常是通过两个渠道进入图书馆的:①订购入馆。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订购,都是根据学校各个时期的教学、科研工作而确定的。
前些年由于高校扩招,图书需要量大,很多图书馆都大量采购图书,每个品种的数量都是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但是随时代发展,许多高校合并重组,各学院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专业做了调整,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新专业,高校图书馆文献的订购、馆藏也随之发生变化。
有些文献失去了作用,留之,对图书馆来说,既占书库、又耗人力,而且影响其他文献的流通和管理。
②通过捐赠渠道入馆的文献,每年向高校图书馆捐赠文献的单位和个人很多,许多毕业生为了感恩母校,常常把自己收藏的图书、教材捐献给图书馆。
由于捐赠渠道各异,可能捐赠一些与本馆性质无关的文献。
1.2 使用率很低的文献
使用率很低的文献,通常是由3种情况产生的: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旧知识的更替速度加快,馆藏自身失效的文献。
②因为一些文献本身
的内容不连续、不完整产生的,这类文献除了从捐赠渠道进馆之外,订购渠道也会大量的出现,尤其是期刊最多。
因办刊单位的指导思想、办刊原则、刊物的质量等问题,有些刊物发行了一段时间就停刊了,有些改名、更改内容等。
特别是内部刊物,这类现象尤为突出,给读者的查阅、使用带来很多问题,故利用率很低。
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图书馆收藏了一些与馆藏需要不符的多余书刊,对此有必要加以剔旧。
1.3 破损、无法修复使用的文献
文献破损是任何图书馆都避免不了的,有些文献因为流通次数多,多次修补无法继续使用,留着也无益处,放在书架上还影响排架的整齐美观。
2 文献剔旧的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各个学科的发展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系统完整性,每个图书馆的藏书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
藏书剔旧工作应密切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要注意保持各个馆的特色,尤其是专业书刊要量入而出,剔旧文献的数量只能等于或小于、而不应大于新进文献的数量。
同时,还是注意保种剔复,因为有些文献不再出版,就是重新印刷也要间隔很长时间。
若是剔旧的文献太多,或是全部剔,对图书馆本身和学校的专业发展将是一大损失。
所以,文献剔旧要坚持种多册少,遵守藏书的系统性原则,保持馆藏图书的稳定性。
2.2 计划进行原则
计划是开展工作的思路,一个好的工作计划,既能省时、省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文献剔旧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在一定的文献剔除原则和标准的指导下进行。
高素质的文献剔旧人员是图书馆顺利进行文献剔旧工作的保障和前提,制定严谨的文献剔旧工作计划,是文献剔旧工作的基本要求,从前期准
. All Rights Reserved.
周莲云:做好剔旧工作优化馆藏结构
∗
备到文献的注销,要涉及流通、典藏、采编、登录、财务等许多部门,为了保障剔旧工作的质量,要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设立专人负责制。
2.3 因馆而异原则
各个图书馆的馆藏条件不同,剔旧应因馆而异,但无论条件多么优越的图书馆,它的馆藏量也有顶峰,库存量也有极限。
馆藏的空间、设备、人力、财力等都充足的馆,每年可进行1~2次剔旧工作。
对于利用率低但还具有使用价值的图书,可以暂时不要剔旧,只需剔除破损严重、复本量过大的文献。
有的图书馆尚未达到基本藏书规模,甚至因经费不足多年不进新书,文献剔旧力度可以暂缓或减小,如果使用率低而又影响其他文献流通的图书,可以单独排架存放,暂不宜剔旧。
3 文献剔旧的方法
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在文献剔旧上尚无具体标准,图书馆界都在试图寻找一种科学合理而又普遍适用的文献剔旧方法,但有一定的难度,每个馆有每个馆的特点,服务对象不同,标准也不同。
因此,各图书馆应根据本馆任务性质、规模大小、技术力量等,灵活地选择科学适用的剔旧方法。
我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馆藏文献资源状况,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3.1 根据藏书利用的情况
过去我馆藏书剔旧工作没有得到重视,一些陈旧、过时的图书占据着大量的书库架位,严重影响了馆藏资源的发展。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专业、新学科不断产生,图书馆引进了大量图书。
与此同时,也产生出新的矛盾,一方面新图书上不了架没处存放,另一方面老图书占着书架长期无人问津。
我馆采取了定期剔旧的方法,每年进行1~2次剔旧,把一些陈旧过时无人借阅的图书剔旧下来,腾出书架,让新图书能上架,加快了馆藏的流通。
3.2 根据文献的出版时间
文献出版时间长短是剔旧时需考虑的因素,但不是绝对,对重点学科和一些使用率极高的图书应另当别论。
大气科学是我校的重点学科,大气科学类的图书本身出版量就有限,加之原来许多老图书都破烂不堪、不再重印,所以,在专业书剔旧时我们都非常慎重,有的专业书出版时间已有几十年,因其具有保留价值,我馆尽量少剔或不剔。
而有些学科发展速度非常快,如:计算机类图书3~5年周期就已经老化,就需要多剔,需要多剔的图书馆可以5~ 10年为标准,需要少剔的图书馆可以放宽到20~30年;藏书剔旧只有同文献老化速度相一致,才能保证藏书具有活力,才能反映知识的老化与转化规律。
3.3 根据文献的数量情况
近年来文献资源数量,尤其是纸质馆藏的数量成为衡量图书馆规模、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指标,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合并升级、教学评价、检查评比等活动中会临时大幅增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投入,藏书数量几乎成了评价图书馆的唯一指标。
这种重数量轻质量、重馆藏轻借阅的政策导向,使得各图书馆突击采购、扩大复本,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剧增。
我馆也不例外,本科评估时采购了大量的图书,书架上放得满满当当,但借阅的数量却非常少,造成后续的新书无法上架。
3.4 根据文献的破损程度
对已严重破损、无法修复、不能参与正常流通的文献应剔旧,但应及时补充新的版本。
4 剔旧文献的处理
在剔旧文献的处理上,各馆应慎重而行,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剔旧文献效用。
虽然某些文献利用率很低,但事实上并不存在寿命终结的问题,这是因为那些文献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读者,或者说是一些需要它的读者还没有发现它们。
最好能在图书馆联盟(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储存图书馆,把各馆剔旧的图书放在一起,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的最佳模式。
还可根据各馆具体情况,选择赠与、调剂、交换、折价出售、卖废品等不同方式。
我馆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处理剔旧图书:①赠送。
我馆与周边的盘城街道和中小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帮带关系,我馆定期挑选出了一批图书和期刊,赠送到农村书屋或中小学图书室,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②折价出售。
对旧版图书和不留存的过刊采取削价的形式处理给读者,使这些图书继续发挥余热。
③储存。
对复本量大、利用率低但仍有一定价值的图书送至密集书库保存。
④对于过于陈旧、破损厉害、内容无任何参考价值的,卖废品处理。
高质量藏书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靠一两次剔旧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数年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优化组合,只有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剔旧工作,并使之贯穿于馆藏建设的全过程之中,才能优化馆藏结构,把图书馆逐步建设成有特色、系统性、科学性的藏书体系。
参考文献:
[1] 祝朝安,朱自强.新时期图书馆文献剔旧应注意
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10(8):89-91. [2] 吴彦华.对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剔旧工作的探索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3):85-87. [3] 祝朝安,朱自强.图书馆文献剔旧的若干障碍
因素[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
8,33-34.
[4] 龚静晖.优化馆藏结构开展藏书剔除[J].企
业家天地,2004(10):37.
(编校:崔萌)
17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