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曼-美国时代精神的歌手——《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赏析_外国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特曼-美国时代精神的歌手——《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赏
析_外国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惠特曼:美国时代精神的歌手——《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赏析_外国文学论文
惠特曼:美国时代精神的歌手——《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赏析,摘要: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民主诗人,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草叶集》,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惠特曼的诗歌充分反映了他对美国时代精神的感悟,这包括惠特曼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积极态度,其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思想,其民族创新意识及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通过《我听见美洲在歌唱》内容到形式的研究,从主题,结构,修辞手段和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来分析,阐明这首诗如何体现惠特曼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惠特曼时代精神内容形式
一引言
惠特曼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利坚合众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美国刚刚由英国的殖民地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全国上下正在为实现《独立宣言》中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国家而努力。

这正是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上升阶段,而美国的文学却仍然是英国文学的附属品。

时代的进步呼唤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立。

1837年,爱默生在其演讲《论美国学者》中呼吁美国文学要摆脱欧洲的束缚,无疑惠特曼便是这个新时代的开创者,他用毕生精力写就的《草叶集》就是其时代精神的最好体现。

惠特曼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并忠实记录他所处的年代,宣扬他建设本国民主事业的思想,描绘出一个美丽强大,充满活力的美国年轻人的形象。

惠特曼讴歌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歌颂着自豪快乐的劳动者,他本人就是一名激情澎湃的歌手,在他眼里,美国就是一首雄伟壮丽的诗篇,他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他的歌声。

二从内容到形式对《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进行赏析
? 内容
?惠特曼的劳动观
这首诗,惠特曼用高亢的歌声描绘出美国人民上上下下欢快劳动的现实主义场景。

诗的开头就讲到整个美洲在歌唱,包括各种各样的歌声,都是通过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口里发出的:有机械工,木匠,泥瓦匠,船夫,鞋匠,伐木工人,也有年轻人,妇女,这些人都是美国的劳动人民,他们的歌声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歌声。

“从城市到农村,从陆地到海洋”[1]297,机械工,鞋匠等是城市的代表,是他们创造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而泥瓦匠,木匠,伐木者则代表农村,每个人都为了年轻的国家的良好运行而努力。

惠特曼从小生活在一个小渔村里,接触到的都是下层的群众,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他认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群众始终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基础,伟大的劳动创造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惠特曼是怀着无比的尊重和敬仰来赞美这些平凡却伟大的劳动人民的。

惠特曼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并不只是简单罗列职业的名称,而是非常细腻地刻画着这些可爱健壮的劳动者。

木匠一边测量木材一边唱;鞋匠坐在他的工作凳上唱;帽匠站在那里唱;年轻的妻子们缝衣时唱;少女们洗衣时唱,他们姿态不同,却都充满活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惠特曼笔下的人物都是在快乐的歌唱,他是用这些词语来形容的,“愉快而强健”,“美妙”,“强健而和谐”。

这些人对生活的态度是如此地豁达乐观、积极向上~惠特曼让我们看到了土生土长的美国新人群像:独立自强,心胸开阔,粗犷豪放,这些新大陆的开拓者坚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争取到自由和幸福。

劳动者歌唱的内容是“船家歌唱他船里所有的一切”,“每人歌唱属于他或她而不是属于任何别人的一切。

”诗中两处都提及这个短语“属于他自己的一切”,
这一点表明美国人独立的个性,他们相信自助,相信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实现所有的梦想,而依靠别人是会一事无成的。

另一方面,强调属于自己的一切,说明个人财产的重要性。

只要每个人有权拥有自己的东西,而且国家依法维护公民的所有权,使人民过上放心的生活。

? 惠特曼的民主思想
《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于1860年首次发表,当时所用的题目是《歌唱民主》,由此可见,这首诗渗透着惠特曼的民主思想。

诗中描写的是每个人的具体形象,而从整体来看,他们塑造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连。

木匠、鞋匠们靠劳动创造着自己的财富,才得以心情愉快地工作,才有动力和活力唱歌。

在《我听见美洲在歌唱》里,他歌颂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人民,他们团结一致就是国家昌盛发达的基础,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惠特曼的民主思想,其核心是‘个性’”[2]66。

民主的实质就是个人与全体的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

在《民主展望》中,惠特曼阐明“使充分的个人发展和个人对国家,民族,对至高的集体的义务之间的相互矛盾的需要统一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民主,承认这一点是“区别惠特曼和其他民主诗人的重要标志。

”[3]13
? 形式
? 结构
《我听见美洲在歌唱》这首诗短短不过数十行,但惠特曼却把结构安排地十分严谨完整。

第一句是概括性的,先从总体介绍所要写的内容“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 。

以下是具体歌声的描述了,木匠的歌声、伐木者的歌声、母亲的歌声和年青人的歌声等等。

诗的结尾处也是具有总结性质的,每个人都在歌唱属于自己的一切,大家聚集在一起大声合唱。

而诗中间的部分,内容上是多层次的。

? 自由体
在《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中,每一行末尾的单词没有形成音韵模式,一行之中也不存在传统的抑扬格节律,更像是一篇短小精炼的散文,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

但仔细品读后会发现诗中是有内部节奏的。

随着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通过若干语法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平行结构,如潮水般使节奏由弱到强形成强劲而浑厚的音乐感。

惠特曼写诗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现实,而其“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作为民族精华的人民性”[2]74,确切地理解就是美国民族创新精神。

美国是个新兴的年轻国家,不像欧洲,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种特殊性使得美国文学不得不依附于欧洲文学。

而随着美国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其民族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唱出自己的心声。

? 修辞
《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与《草叶集》其他的诗类似,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叠句,重复。

例如“the carpenter singing his as he measures his plank or beam”, “the mason singing his as he makes ready for work”[5]这两句
的句式相同,意义相似。

惠特曼运用平行的排比结构,第一是加强诗的气势,读者逐句念出这些排比的句子时,会感到激情澎湃,随着排比句数量的增加,气势也增强,最后到达高潮“singing with open mouths their strong melodious song”。

第二个作用是为这首诗建构基本的框架,每一行的语法结构相似,语义相近,营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

这首诗使用了目录式语言,罗列了很多职业名称和人称,但读起来却毫无纷杂冗沓之感。

这些名称大都出现在每行之首,是第一句“I hear America singing”的宾语,后面是形容该词的修饰语,直到最后一行的出现,这个长句子才结束,这首诗也结尾了。

例如:行首是“the shoemaker ”紧接着的是“I hear”的第二宾语“ singing his”,之后是由“as”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as he sits on his
bench”。

惠特曼用这种句式的作用是使本来看似杂乱的诗行呈现出乱中有齐的感觉,使整首诗看上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也强化了他关于个人与民众的思想:保证个人的自由平等,又使群体和谐统一。

在《我听见美洲在歌唱》里,惠特曼运用移就和夸张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delicious singing of mother”和“strong melodious song”, “delicious”本是修饰味觉的形容词,惠特曼却用来形容听觉名词“singing”,使得被修饰的词具有美妙动人的味觉特征,使人在读这个短语的时候感觉更加强烈,产生出无限遐想。

用“strong”表示强度的触觉形容词来修饰“song”,使得声音有了可以触摸的强度和力度,从内在增加了诗的气势,铿锵有力。

惠特曼还运用夸张修辞格,例如:“I hear America singing”,“each one singing his as it should be blithe and
strong”,事实上,听到美国大陆上的每个人都在唱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惠特曼却夸张地这样写,以此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这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高歌的画面是多么令人动容啊~
惠特曼喜欢运用现在分词,在这首诗里就出现了很多例如
“singing” ,“sewing”,“washing”。

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这个单词“singing”,如同主线贯穿于整首诗,起了构建的作用,使得前后呼应,连贯一致。

“singing”几乎出现在每行诗中,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和表现力,无时不刻地在提醒着读者这是一首歌唱劳动人民,歌唱祖国,歌唱民主的乐曲。

从语法角度讲,现在进行时表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惠特曼想以此来表现美国处于变化、发展的上升状态,劳动人民用无限的生命力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

进行时用在这首诗里,给人的感觉是一派欣欣向荣,不断前进的景象,和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能不断地感受到惠特曼那种狂喜的强烈情感,无论是从词语中,还是从句式里,无时不洋溢着他想要放声高歌的激情。

? 语言
通读这首诗歌,我们没有发现一个复杂的难词,惠特曼用的只是一些简单实用的词汇,如技术用语,接近日常百姓生活的语言简朴易懂,这说明他的诗歌就是为大众而写,目的就是为劳动人民所接受。

惠特曼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尊敬和热爱,他想透露的讯息是,下层劳动者也可以和贵族阶级一样受到诗人的赞颂,他们的语言同样是文学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在这里惠特曼用最朴实的语言歌唱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用新形式歌颂新世界,新时代。

诗里的标点很有特色,惠特曼可以说是“一逗到底”,整首诗除了最后一句用句号结尾,其它各行都是用逗号分开。

没有长时间的停歇,节奏明快,诗人创作的过程是一气呵成,读者在诵读的过程中欣赏到的是一曲奔腾不羁的乐章。

三结语
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不论从内容思想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是极大的创新和突破,使英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他是新时代的歌手,不断在追求自由、民主,深情歌颂人民的伟大劳动,渴望美国民族的振兴。

惠特曼那激扬澎湃的歌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乐观向上的姿态建设着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李野光. 惠特曼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胡山林. 惠特曼诗歌精选评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 [4]常耀信. 美国文学选读[M].(上)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9. [5]惠特曼. 草叶集[M]. 楚图南,李野光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王志艳. 自由女神的召唤—美国诗史上的万钧雷霆惠特曼[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
[7]Walt Whitman. Leaves of Grass. New York: W.W. Norton &Company,
Inc.1965.
[8] Walt Whitman. Selected Prose and Letters. London: The Nonesuch
Press, 19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