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讲解 力与运动的两类问题 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运动的两类问题
【学习目标】
1.明确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根据运动情况来求力
运动学有五个参量0v 、v 、t 、a 、x ,这五个参量只有三个是独立的。

运动学的解题方法就是“知三求二”。

所用的主要公式:
0v v at =+ ①——此公式不涉及到位移,不涉及到位移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
2012
x v t at =+ ②——此公式不涉及到末速度,不涉及到末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 212
x vt at =- ③——此公式不涉及到初速度,不涉及到初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 02
v v x t += ④——此公式不涉及到加速度,不涉及到加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 2202v v x a
-= ⑤——此公式不涉及到时间,不涉及到时间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 根据运动学的上述5个公式求出加速度,再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合,可以求物体所受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

要点二、根据受力来确定运动情况
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合,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
0v v at =+ ① 2012x v t at =+ ② 212x vt at =-③ 02
v v x t +=④ 2202v v x a -=⑤ 求运动量(如位移、速度、时间等)
要点三、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
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情况的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②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加速度.
④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量.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情况的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受力图.
②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④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
要点四、应注意的问题
1.不管是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受力还是根据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都必须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要注意运动学公式的适用条件,上述5个式子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注意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刹车问题(应清楚刹车所用的时间)、加速度的正负问题(若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减速运动中的加速度应带负值)。

4.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 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要理解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

【典型例题】
类型一、根据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
例1、(2016 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
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
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
【答案】BD
【解析】由图知在拉动桌布的过程中鱼缸相对桌布向左运动,故受到桌布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所以A 错误;
因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鱼缸在桌布上与在桌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鱼缸先在桌布上加速,然后在桌面上减速到停止,所以根据v=at 知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所以B 正确;
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所以C 错误; 若猫减小拉力,桌布的加速度减小,鱼缸与桌布可能相对滑动也可能相对静止,鱼缸在桌面运动的时间都会变长,所以鱼缸可能滑出桌面,所以D 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关键能正确分析出鱼缸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正确判断出每个阶段鱼缸的运动情况。

猫拉桌布时,鱼缸在桌布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加速度大小为a g μ=,桌布撤掉后,获得一个速度v ,接着以这个速度为初速度,仍受加速度大小为a g μ=在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在桌面上。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AB 之间的长度为L =16m ,传送带以速率v =10m /s 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A 端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 =0.5kg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求物体从A 运动到B 需要多少时间?(g =10m /s 2,sin37°=0.6,cos37°=0.8)
【答案】2s
【解析】开始时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速度加速到大于传送带速度时,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因此,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分加速度不同的两个阶段进行研究。

物体放到传送带上,开始相对于传送带向上运动,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θ+μmgcos θ=ma 1 ①
物体速度由零增大到10m /s 所用的时间:t 1=v /a 1 ②
物体下滑的位移:211112
x a t = ③ 当物体速度等于10m /s 时,相对于传送带,物体向下运动,摩擦力方向与原来相反,沿传送带向上
此时有:mgsin θ-μmgcos θ=ma 2 ④
从速度增大到10m /s 后滑到B 所用时间为t 2,根据运动学知识:
2122212
L x vt a t -=+ ⑤ 联立方程组解得:t 1=1s t 2=1s
所以从A 到B 时间为t =t 1+t 2=2s
【高清课程:力和运动的两类问题 】
【变式2】质量为1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拉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

请画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求出物体在前12s 内的位移
(g =10m/s 2)。

【答案】100m
类型二、根据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
例2、质量为200t 的机车从停车场出发,行驶225m 后,速度达到54km /h ,此时,司机关闭发动机让机车进站,机车又行驶了125m 才停在站上。

设运动过程中阻力不变,求机车关闭发动机前所受到的牵引力。

【思路点拨】关闭发动机前后,汽车的受力情况不同,加速度不同,可分阶段运用那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答案】2.8×105N
【解析】关闭发动机,汽车做的是减速运动。

机车关闭发动机前在牵引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向前加速;关闭发动机后,机车只在阻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

因加速阶段的初末速度及位移均已知,故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阶段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合力;在减速阶段初末速度及位移已知,同理可以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阻力,则由两阶段的力可求出牵引力。

在加速阶段
初速度v 0=0,末速度1v 54km h 15m s =
/=/ 位移x 1=225m 由2
20
2t v v ax -=得: 加速度22
2211115
m/s =0.5m/s 22225v a x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551F F ma 21005N 110N .⨯⨯⨯引阻-===
① 减速阶段:初速度1v 15m s =
/,末速度v 2=0,位移2x 125m = 由
得=-ax v v 22122 加速度22
2212215m/s =0.9m/s 22125
v a x =-=--⨯,负号表示a 2方向与v 1方向相反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552F ma 21009N 1810N ..=⨯⨯
⨯阻-=-(-)= ② 由①②得机车的牵引力为5F 2810N .⨯引=
【点评】解题前应对问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弄清物理情景,找出解题的关键,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解题习惯,在求解加速度过程中要注意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关系,在求a 2时也可不考虑方向,直接求
其大小,a 2=0.9m /s 2,然后得出F 阻=ma 2=1.8×105N 的结果。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 ,以v 0=2m /s 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为θ=30º,在t=5s 的时间内滑雪人滑下的路程x=60m ,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答案】67.5 N 【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2012
x v t at =+,代入数据整理得:a = 4 m/s 2
物体受到重力、弹力、阻力,把重力沿斜面进行分解,依据牛顿第二定律,
=sin =F mg F ma θ-阻合,
=sin 67.5N F mg ma θ-=阻
所以,滑雪人受到的阻力为67.5 N 。

类型三、整体法、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连接体,它们之间的连接纽带是加速度,高中阶段只求加速度相同的问题.
在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应先把连接体当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到的外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若要求连接体内各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则把物体隔离,对某个物体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该物体列式求解.
(1)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
(2)求外力:先隔离后整体.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 ,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 ,要使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力F 应为多大?
【思路点拨】M 、m 相对斜面静止,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可先用整体法,再对m 用隔离法,联立求解。

【答案】F (m M)g tan +θ=
【解析】两物体无相对滑动,说明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方向水平.对于物块m ,受两个力作用,其合力方向水平向左.先选取物块m 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加速度,它的加速度就是整体加速度,再根据F (m M)a +=,求出推力F .
选择物块为研究对象,受两个力,重力mg 、支持力F N ,且二力合力方向水平.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ma mg tan θ=.
a g tan θ=.
再选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m M)g tan +θ=
【点评】要使物块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即相对斜面不上滑也不下滑,加速度就应水平.这是一种临界状态。

举一反三
【变式】(2015 淮南市期末考)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且12m m <.现对两物块同时施加相同的水平恒力F .设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F ,则( )
A . 0N F =
B . 0N F F <<
C .2N F F F <<
D .2N F F > 【答案】B 【解析】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2
2F a m m =+.再隔离对1m 分析,有:1N F F m a =﹣,解得112
2N m F F F m m =-+. 因为12m m <.所以
1122N m F F m m <+,则0N F F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类型四、程序法解决力和运动的问题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称为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正确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4、将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从地面向上抛出.设物体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 F ,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思路点拨】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不同,应分阶段求解;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时,速度为零。

【答案】202()f mv x mg F =+,0-=+f
t f mg F v v mg F 【解析】本题中物体的运动包括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现用程序法求解如下:
上升过程:物体受重力mg 和向下的空气阻力f F 作用,设加速度大小为a 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g F ma +=上.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02v x a =上
下降过程:物体受重力mg 和向上的空气阻力f F 作用,同理有:
f m
g F ma -=下,
22t
v x a =下
联解上述四个方程,得
202()
f mv x m
g F =+,0f t f mg F v v mg F -=+g . x 和t v 即为题目所求的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落回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点评】程序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应用程序法解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力和运动的两类问题 】
【变式】质量为m =2k 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现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
的力F ,F =10N ,与水平方向成θ=37o 夹角经过t =10s 后,撤去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又变为静止,
求整个过程物体的总位移S 。

(g 取10m/s 2)
【答案】27.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