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你了解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你了解吗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这一天也是加拿大著名糖尿病专家班亭的生日。

班亭是第一个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人。

为了缅怀班亭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决定把他的生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健康意识的滞后,使人们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同时人们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纤维素的不合理膳食,带来的是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糖尿病不断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远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们应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对糖尿病基本症状的了解,积极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目前,世界各国共有超过三亿人存在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对一些高发地区来说,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大于所谓的“世纪瘟疫”——艾滋病。

不少人担心,城市化以及文化和社会的高速变革,可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因素。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从低患病率国家,迅速跨入糖尿病中等患病率(3%~10%)国家的行列。

估计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达2000万以上,糖耐量减低病人不低于3000万。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达5000万。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

糖尿病的症状
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而典型的症状(“三多一少”),也可以仅仅突出某一个症状,还可以是非典型的、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症状。

下面就逐一向读者做以介绍: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多尿:指患者尿的次数和尿量增多,每24小时可达20多次,尿量可达2~3升甚至10升之多。

多尿是由于患者的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使排入尿中的
糖量增多,于是尿的次数与尿量也随之增多。

多饮:患者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的总量减少1%~2%时,即可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思饮。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老年人中枢神经感受性减弱,尽管体内水分丢失明显,但口渴中枢却无感觉,也不思饮,这就是造成老年患者中常见且死亡率很高的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原因。

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使机体所需的能量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大脑的饥饿中枢就会兴奋,就会促使患者多食,且进食后无饱腹感。

应当注意的是,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患者的血糖利用加快,出现餐前饥饿感明显,甚至出现低血糖。

这往往是2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消瘦:由于患者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且分解加快等因素,使患者变得消瘦。

当患者伴发多尿症状时,体内水分的丢失会更促使消瘦症状的加重。

糖尿病的其它症状
糖尿病患者除有以上“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外,还可出现疲乏无力、易感染、皮肤感觉异常、视力障碍、性功能障碍及X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而同时或先后出现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粘滞血症等)。

关注糖尿病的并发症
从2001年起,已连续5年世界糖尿病日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上。

2001年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2002年为糖尿病与眼病;2003年为糖尿病与肾脏疾病;2004年为糖尿病与肥胖;2005年为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那么,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近几年为何会紧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又该如何预防和控制呢?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

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
生一种并发症。

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在糖尿病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

微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其出现率在病程10年和20年后可达到10%~30%和40%,且20年后有5%~10%的患者恶化成终末期肾病。

此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发生了病变,因此,常导致足部溃疡、坏死,甚至截肢。

糖尿病是一个危险因素多、发病机理复杂、病程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

患者的高血糖常伴发代谢综合征,即高血压、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

要遏制这个复杂疾病的流行,减轻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主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慢性病防治策略,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糖尿病三级预防和综合防治。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并针对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以静坐生活方式为主的人群)、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者和生育过巨大胎儿(4000克以上)的妇女等,要加强定期检查,以做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糖尿病足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和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和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足部改变称为糖尿病足部病变。

因糖尿病足部病变而截肢的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

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有下肢疼痛、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

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不仅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双脚可出现坏死,重者则不得不截肢而致残。

足部病变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当发现患者的足部有小的创口时,不要认为“不疼不痒,没事儿”而耽误了病情。

糖尿病患者防治足部病变的手段包括:良好控制血糖、保持双脚皮肤的清洁和干爽、防止足部皮肤受伤、感染,定期做足部运动等。

相关链接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禁忌
众所周知,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是十分有讲究的,而饮食疗法又是所有糖尿病治疗方法的基础。

对于轻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仅用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

所以,掌控好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禁忌是十分必要的。

禁忌的食物: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白糖、红糖、葡萄糖、果糖、糕点、果酱、蜂蜜、蜜饯、冰激凌等。

可少吃的食物:对于脂肪和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少吃。

如:土豆、山药、芋头、藕、洋葱、胡萝卜、猪油、羊油、奶油、黄油、花生、核桃、葵花籽、蛋黄、动物的内脏等。

较适宜的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以进食粗杂粮(荞麦、燕麦片、玉米面)和蔬菜为主,再配以一定数量的蛋白质类食物(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这样的饮食还有利于辅助药物治疗,促进病情稳定。

另外,由于水果中也含有糖分,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常把水果作为饮食的禁忌。

这样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水果的含糖量多寡不一,切不可等同看待。

下面介绍的水果可供糖尿病患者服用时予以参考:
每百克食品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这些水果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选用;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如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糖尿病患者就得小心选用;每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这些则是糖尿病患者的禁忌食物;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百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将其代替水果食用。

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时还要注意食量。

西瓜含糖4%,梨含糖12%,香蕉的含糖量则为20%,相对而言,西瓜的含糖量较少,但吃上500克,就相当于100克香蕉或170克梨的含糖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时注意对量的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最佳时间也有讲究,一般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比较合理,不要在进餐后就马上吃。

最好还是试探着吃,即在吃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量,如水果减量后患者的尿糖仍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