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及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作业案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究发现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植树节图标,进行简单的环保教育。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化繁为简,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2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全长、每隔5米、两端都
栽、一边),引导学生理解“两端”“一边”等是什么意思。

2、形成猜想
(1)根据这些信息,你觉得这道题该怎样解答?
(2)把学生的不同想法展示出来。

3、化繁为简
(1)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生:画线段图
师:好画吗?生:不好画
师:为什么?生:数据太大了
师:怎么办呢?生:将数据改小一点。

师:改哪个数据?生:全长
师:你认为改成多少合适?指名答。

生1:20 生2:30生3:40 ... 师:这些数据大家认为可以吗?
生:只要是5的倍数,数据小一点都可以。

(2)先在20米长的路上种一种。

生试着画出线段图,初步感知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3)如果1棵树对应一个5米的间距(或者说一条短线段),你发现了什么?师板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体会两端都栽,棵数比间隔数多1。

棵树=间隔数+1(板书)
20÷5+1=5(棵)
(4)并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首先的问题。

100÷5+1=21(棵)
(5)思考:如果只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你会发现什么?
两端都不栽呢?
(6)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梳理思路,归纳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1、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四、回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街道上的路灯、摆放的盆花、高挂的灯笼、公园的彩旗等)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数学上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希望同学们留心生活,自觉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间隔数=路长÷间距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附: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布置时机:学完植树问题第一课时: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都要栽”之后。

作业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植树问题”
的数学日记。

作业目的:通过观察生活,加深对“线段上植树问题”这一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建模”,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应用价值。

作业例选:
评价:你能留心观察生活,并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真的太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