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泄漏事故会对其他海洋动物产生什么毒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泄漏事故会对其他海洋动物产生什么毒性作用?
珊瑚
巴拿马的石油泄漏事故在最初导致当地的珊瑚白化(珊瑚的共生藻类与其组织分离)、生物组织肿胀、产生黏液、性腺变小和出现珊瑚死区。
即便是没有直接和石油接触的珊瑚礁也受到了影响。
珊瑚礁沉积物中残留的石油的含量与其对环境的损伤程度和珊瑚礁生长减缓的程度都有很大关系。
造成高度伤害的可能原因是珊瑚礁长期暴露于混合了部分降解石油的沉积物中,这些降解的石油是从红树林转移到珊瑚礁的。
5年之后依然没有迹象表明石油泄漏事件造成的影响正在减小。
又过了几年,我们发现当地的珊瑚群落减少、珊瑚性腺缩小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珊瑚群落繁殖能力的衰退。
石油污染使珊瑚生殖系统受损,珊瑚礁面积缩小,卵子数量减少,幼虫数量减少,幼虫过早成熟,幼虫行为异常及生长速度减慢。
分散剂似乎加重了石油污染造成的危害。
鱼和蟹
石油泄漏事故对鱼类胚胎有重大影响,当它们长大之后可能产生延迟效应。
当“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时,威廉王子湾中还有很多的粉红鲑鱼的胚胎。
从石油泄漏污染中存活下来的幼鱼会游到大洋中,当时回到大洋中的粉红鲑鱼的比例只有往年的一半。
这些幼鱼成年之后,它们的生殖系统都受到了石油泄漏的伤害,它们后代的存活率也很低。
这些幼鱼成年之后的第二代依然会受到当年石油泄漏事故的影响。
研究人员围绕着石油泄漏事故对鱼类胚胎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最初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石油中的水溶性部分上,这些水溶性部分往往是含有一个苯环或两个苯环的芳香烃。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鱼类的产卵季节,事故发生后,鱼类胚胎暴露在了部分风化的石油碳氢化合物之中,包括含有三个、
四个或五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这些物质的毒性和有害作用要低于水溶性部分。
这些多环芳烃对粉红鲑鱼和鲱鱼胚胎的有害剂量要远远比之前已知的剂量更低。
罗纳德·海因茨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受到石油污染的环境中,即便在石油污染已经发生很多年之后的情况下,鱼类胚胎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现象要比未受石油污染的环境中的更多。
更有甚者,石油中的一些物质对鱼类胚胎的毒性会因为光照而大大增加,这被称为“光毒性”。
约翰·因卡尔多纳(John Incardona)和他的同事们在对发生在旧金山湾的“中远釜山”石油泄漏事故对太平洋鲱鱼胚胎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积累在胚胎中的一些石油成分,即便是很低的剂量也会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毒性从而杀死胚胎。
石油泄漏事故发生3个月后,石油污染对深海中的胚胎产生了亚致死心脏毒性(据估计是因为与多环芳烃接触所致),且潮间带中的鱼类胚胎由于与石油和光都有接触而产生了很高的死亡率。
另外,使用分散剂之后的石油显示出比原油更强的毒性。
“深水地平线”井喷事故发生之后,墨西哥湾的鱼胚胎由于接触一些在2010年至2011年受过石油污染的沉积物而产生了发育上的畸形现象,比如心脏缺陷、孵化延迟和孵化成功率降低。
海岸沼泽栖息地中生存着鱼,鱼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因为鱼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迁徙,所以鱼的健康状况可以反映当地的环境状况。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一些其他大型鱼类在“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附近产卵,这些鱼卵和幼鱼会浮在离海面很近的位置,这使得这些鱼卵和幼鱼受到石油危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约翰·因卡尔多纳和他的同事们发现金枪鱼幼鱼的心脏发育会因为石油而受到损伤,泄漏出来的石油使幼鱼的心率不正常。
石油会影响它们心脏细胞的收缩和舒张,对心脏的正常跳动过程造成影响。
本书作者们得出的结论是墨西哥湾地区的金枪鱼、琥珀鱼、剑鱼、旗鱼和其他在油污表面繁殖的鱼类在早期生命阶段可能就会死亡。
多环芳烃也会使鱼类产生肿瘤。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西雅图实验室的迈尔斯(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皮吉特湾中的副眉鲽(生活在海底,接触沉积物)体内产生的肝脏肿瘤和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有关。
来自杜瓦密许航道和埃弗里特港的鱼类的肝脏肿瘤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6%和12%),而其他区域的副眉鲽的肿瘤发病率只有
0~5.5%。
他们普遍认为鱼类高肿瘤发病率与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有关。
石油泄漏同样也会改变动物的行为习惯。
接触过原油中的水溶性部分的银鲑幼鱼的游动明显减少,影响程度取决于接触的时间和浓度。
当这些银鲑又被投放到干净的水中生活时,它们能在8小时内恢复原来的生活习性。
阿旺西·迪萨纳亚克(Awantha Dissanayake)和他的同事们将一处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的海滩和两处未受污染的海滩上的岸蟹进行对照实验,他们从岸蟹的细胞层面(免疫功能)上、心理层面
(心脏活动)上和生活习性(摄食行为)上进行对比。
同时观察了岸蟹在接触芘(一种含有四个苯环的多环芳烃)的反应,受污染的岸蟹并没有在细胞层面和心理层面上表现出什么异常,然而它们的摄食行为却受到了很大影响。
当实验人员向岸蟹喂食双壳鸟蛤时,来自受污染环境中的岸蟹要花更长的时间进食。
因此,岸蟹的生活习性比起其细胞和心理层面来说,更易被多环芳烃类物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