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广西钦州市地理上册期末同步检查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广西钦州市地理上册期末同步检查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太阳
B.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D.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B
解析:
A. 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而非太阳,故A错误;
B.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故B正确;
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或24小时),而非一年,故C错误;
D. 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而非公转,故D错误。
2.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经线长度都不相等
C.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D.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C
解析:
A. 纬线是圆圈(除了极点),不是半圆状,故A错误;
B.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故B错误;
C.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C正确;
D.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B.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C. 地图上的方向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D.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答案:C
解析:
A.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用于展示地理信息,故A正确;
B.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通过地图可以直观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故B正确;
C. 地图上的方向不一定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取决于地图的投影方式和制图者的选择,故C错误;
D.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故D 正确。
4.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 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在冬季
C.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小,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答案:C
解析:
A. 我国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故A错误;
B. 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故B错误;
C.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特征尤为明显,故C正确;
D.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故D错误。
5.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丰富
B.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C.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显著
D. 我国一些自然资源的质量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答案:A
解析: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故A错误;
B.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故B正确;
C.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显著,如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北多南少等,
故C正确;
D. 我国一些自然资源的质量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我国许多矿
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故D正确。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有(4分)
A. 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B.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一年,即365天
C.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公转的方向相反
D.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答案: AD
解析:
•A项正确,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但通常所说的“一天”指一个太阳日,约为24小时。
•B项错误,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25天,但通常所说的“一年”指一个回归年,约为365.24天。
•C项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D项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4分)
A.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 ACD
解析:
•A项正确,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B项错误,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线,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直至两极缩为一点。
•C项正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项正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有(4分)
A. 对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B. 平流层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C.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D. 外层大气密度小,与高层大气没有明显的界限
答案: BD
解析:
•A项错误,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B项正确,平流层天气晴朗,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项错误,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项正确,外层大气密度小,与高层大气没有明显的界限。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有(4分)
A.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只存在于地球表面
D.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答案: ABD
解析:
•A项正确,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B项正确,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海洋、陆地水、冰川等组成。
•C项错误,生物圈不仅存在于地球表面,还存在于水圈和大气圈的下部。
•D项正确,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5.下列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4分)
A.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C.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D.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答案: AC
解析:
•A项正确,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B项错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的表现之一。
•C项正确,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D项错误,地质作用有的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如地壳运动;有的则进行得相当迅速,如火山爆发、地震等。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正确)
解释: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四季变化。
(错误)
解释:地球上的赤道附近地区由于终年受太阳直射,温度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致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正确)
解释: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致确实是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常被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4.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正确)
解释: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约为6378.2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5.地球公转轨道是标准的正圆。
(错误)
解释: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6.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错误)
解释: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公转产生的是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7.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是南极和北极。
(正确)
解释: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两个极点,纬度最高,分别为南纬90度和北纬90度。
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正确)
解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我们通常说的一天是指24小时,为了弥补这个差值,我们使用闰年和闰秒来进行调整。
9.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错误)
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只出现在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即纬度高于66.5度的地区。
1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正确)
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确实都是自西向东。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填空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存储、______、分析和输出。
答案:查询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于获取、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填空题:
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______ ,其长度约为______ 千米。
答案:赤道;40000(或四万)
解析: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其长度约为40000千米。
3.填空题:
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中,年雨型指的是______ 分配均匀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少雨型指的是______ 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降水;全年降水稀少
解析: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以将气候类型分为多雨型、少雨型、湿润型、干旱型等。
年雨型是指降水分配均匀的气候类型,少雨型是指全年降水稀少的气候类型。
4.填空题:
在农业生产中,______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
答案:农业自然资源
解析: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
5.填空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因素、______、社会文化因素和______ 等。
答案:政治因素;自然因素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5分)
答案: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或偏向)。
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部分为昼半球,而未被照亮的部分为夜半球。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半球不断交替,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地方时差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的地区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在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上,使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地区不偏。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5分)
答案: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气候、土壤、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以及耕地类型等方面。
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土壤多为红壤和水稻土,适宜种植水稻等喜温喜湿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土壤多为黑土、黄土,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耐旱作物,耕作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
此外,南方地区多水田,北方地区多旱地。
3.简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分)
答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下垫面性质,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二是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统发生变化;三是改变了地表径流,使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增多;四是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五是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使一些物种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或数量减少。
4.举例说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原因。
(5分)
答案: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例如,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植被、动物等生物群落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区域。
同时,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而区域之间具有同一性的原因则在于地球表面的整体性。
虽然不同的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都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影响和制约因素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在某些方面
具有相似性或同一性。
例如,所有的地区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都需要面对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