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湘教版上册阅读与理解过关专项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湘教版上册阅读与理解过关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小岛失踪之谜
①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一个自称地质学博士名叫哈斯顿·舒尔茨的人,在柏林向记者们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讲话:“我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外星人每年都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

”他还说:“这些被盗走的岛屿都是无人居住的,但有人居住的岛屿被盗也只是时间问题。


②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

而盗走整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上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③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④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

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巨大的星鱼。

⑤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

它们通常有5个腕足,但也有10个、13个、16个、20个甚至45个的。

⑥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

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当它们游动时,就像一只旋转的盘子,因而被当地的人们戏称为“水中飞碟”。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吃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

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空中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显示,有些海岛竟漂离原来位置好几海里呢!
⑦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1.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一处),写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2.边默读边作批注(不少于三处),批注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哈斯顿·舒尔茨发表的“外星人每年都要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的论断是错误的。

(_____)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不到一年的研究就揭开了小岛失踪之谜。

(_____)
(3)“星鱼”,顾名思义,就是只有5个腕足,像五角星一样的鱼。

(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罪魁祸首”的意思。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围绕“小岛失踪之谜”讲了哪几方面内容,试着给短文分段,用“△”标在段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

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

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
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

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

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

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

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

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________ 善良________ 隐藏________
3.蒿笋生长在哪里?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2)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3)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4)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3.照要求填空。

(1)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鲁迅的书"历久常新"。

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 )和飘动的( );他发出的(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 ),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照样子改写选段中画“——”的句子。

例: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汗水变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溜冰
①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②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

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
椅子溜。

③果然,此法甚妙。

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④我想,椅子真是好!
⑤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⑥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溜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呢!这回他走上冰来,yì yán bù fā( ),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⑦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我嚷着要那椅子。

⑧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

我只得zì lì gēng shēng( ),站稳了脚步。

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

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不是吗?
⑨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⑩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

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中“椅子”的含义?( )
A.“椅子”就是“我”溜冰时可以扶着和坐着休息的用具。

B.“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侯,麦子和豆荚诱感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

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

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苗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鸭子蹒珊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

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黄黄的麦子、_______;描写的“香”有:熟了的麦子、________。

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______之情及______的心情。

4.在麦子熟了、豆英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那些用“√”选出来。

A.握着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
E.在田野里睡觉。

()
七、课外阅读。

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

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

它的花也
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

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

我起初不相信,
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

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
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

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

月季花
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

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大地增添生机。

1.用“”画出文中比喻句,写出用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

2.用“”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3.仔细读短文,判断选择,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可见它的生命力很强。

(______)
(2)太阳花是一种木本植物花。

(______)
(3)“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这句话是说太阳花既比水仙清雅,也比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______)
4.填空。

(1)短文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________来写的,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

(3)作者写“太阳花”时,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通过和水仙、君子兰进行____________,反映它外表的_____________。

为后文对太阳花品质的赞美作了铺垫。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

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

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

(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短文阅读。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软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zài zǎi)许多新鲜的花(辫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陈旧——(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景物。

5.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自然段连用了几个“照亮了”,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清风明月秋月春花花好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
..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
....
来.,直直地
...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

2.“它现在要开花了”,这让母亲慢慢开始相信_________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

3.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说明了小女孩慢慢地好起来,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三个事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A.小女孩从前很不喜欢运动。

B.小女孩不喜欢讲话,也不喜欢笑。

C.小豌豆让小女孩变得健康和快乐起来。

5.为什么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A.节日里有许多鲜花,豌豆花开了,所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B.节日总是让人感到快乐,小女孩这一天很高兴,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女孩受到小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坐起来,并快乐地生活,所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6.请针对选段内容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儿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
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我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儿金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黑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卖花姑娘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
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卖花姑娘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
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

”卖花姑娘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
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儿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
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儿,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
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注音或写汉字。

弄.脏(____)单薄.(____)蒸lóng__ 处fá___
2.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虔诚(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走月亮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流水,流着()和()的香味,流着()。


白色的(),布满河床。

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把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

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月光下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5.“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的“抱”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

十三、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叶圣陶表达的是多么准确生动呀!请你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贴巴拉触)。

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爬山虎。

2.画“____”句子中“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圣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蛟龙的爪子”,这样写的好处是()A.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都是弯曲而尖细的,有相似点。

B.因为爬山虎是向上爬的,所以作者想象成一条蛟龙,“爬山虎的脚”就比作成了“蛟龙的爪子”。

4.读了选段,你认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