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
—人物形象的分析
执教者:周美琼
嫉 恶 如 仇 、 爱 憎 分 明
桑提亚哥 (Santiago)
硬 汉 形 象
穷困潦倒、自命清高
多乎哉?不多也。 窃书不能算偷。

向不 往满

奢现 华状

生、 活爱


虚 荣

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 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 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环境描写《社戏》
•高考小说的阅读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 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 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 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 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 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
——《社戏》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 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 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 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 片茫茫的水。
——心理描写《孤独之旅》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 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噎!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喧!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 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 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 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众 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 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高考试卷2013年2014年2015年选文体裁中国小说中国小说中国小说峡谷阿城1115选2选择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5选2选择题表达技巧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语言等5选2选择题表达技巧人物形象情节语言112故事情节的作用故事情节的作用概括分析人物形象11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含义114探究环境描写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角度探究探究小说情节探究人物形象文本人物和课内人物的比较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 味。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 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 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四、突 出主题。五、烘托人物形象。在本文里,主要是 二点。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这样没能结合文章具体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
——正面侧面相结合《范进中举》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 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 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 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 火。
“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 手指头!哈哈哈……好一条小狗……”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 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语言描写《变色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 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 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
欢 迎 进 入 我 们 的 课 堂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主题 、语言等)
中国小说
《塾师老汪》(刘 震云)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语言 等)
及 11(2) 故事情节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考 11(3)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点 探究环境描写(从主 探究小说情节
11(4) 题思想、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等角度探究)
课文对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刻画
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惟恐被别人耻笑
谨慎自尊
肖像描写
身体怯弱 自然风流 多愁善感 弱柳扶风
娇美柔弱
语言描写
刚念了《四书》 认得几个字
“舅母爱惜赐反饭,原不应 辞……
细心周到
贾宝玉
反对 封建 束缚 蔑视 世俗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孽根祸胎抵触封建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西江月》的总结 似贬实褒独立不羁
阅读指导
有规律可循, 有方法可依。
1、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
2、周围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描写的烘托
侧面描写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阅读语段分析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 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 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 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 管他们。……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 这多半是条疯狗……”
( 故事情节 )的叙述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 )、( ( 情节 )。
环境 )、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
3、故事情节分(开端 )、(发展 )、(高潮 )、 ( 结局)四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
加上( 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 ( 尾声),故事情节是( 虚构)(虚构/真实)的。
•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 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 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 利亚旅游的!”
• 删改)
(本文有
• 11. 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3.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3. 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称写“我”的所 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 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 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 )环境和(社会 )环境,其作 用在于(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
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高考试卷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选文体裁
11(1)

中国小说 《峡谷》(阿城)
5选2选择题 (情节、人物形象、 语言等)
中国小说 《鞋》(刘庆邦)
•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 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 神分不开的。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对作品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是开放性的,可 以从负任心、管理、平常处事等方面来谈,但不能 离开文本。
• 11. 参考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 (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 性。
• 【解析】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来写。内容上表现车站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突出这类 现象司空见惯。结构上要考虑文段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 (开头、文中、结尾),不同的地方在结构上有不同的 作用。本文结构上为发表讽刺小品,引起读者回信,我 拜访写信人,引出第9车厢的故事做铺垫,也与下一个 故事互为映衬。
• 【解析】显然本文的主体部分用的是三人称,是“他” 在讲“他”的故事。第二小题具体考查人称的作用。一 般人称的作用,有以下三种:
• 14.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
• 14.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 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 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 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 “□□□□□□□□□□(此处删去两句话)” 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 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 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 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 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 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 是第9车厢呢?
——外貌描写《孔乙己》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 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 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 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 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 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 声低一声呻吟。
——动作描写《蒲柳人家》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 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 似的好戏了。
•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 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 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 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 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 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 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 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 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 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 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 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 2. 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 50字)(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2. 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 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 的!
• 【解析】读者来信的内容一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 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 后文故事的总起。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含义)
探究人物形象(文 本人物和课内人物 的比较)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 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 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 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 起 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 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 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 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 15.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 谈你的看法。(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5.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 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 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 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 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 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 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 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 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 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 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 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 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 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 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 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 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 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 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