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昧与复杂: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到中国古典园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第16期现代园艺
暖昧与复杂: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到中国古典园林
罗俊,廖克芩,陈秀萍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古典园林描摹的范本,而古典园林设计又将抽象平面的中国山水画实质化,同时,二者都是我国文人对大自然的追求和对空间居住环境的向往。

从中国山水画这一独特角度出发,通过对山水画演绎传统古典园林的可能,山水画图形语言在传统园林中的体现,山水画给传统园林带来的形式趣味3个方面,探讨中国山水画和传统园林之间暧昧与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古典园林;天人始一
我国传统山水画是由艺术家们仔细考察后,提炼与总结大自然意象,再通过美术的方式呈现于画卷上,以展现大自然的丰富、生活中的自然、艺术的空灵,让观众犹如身临画中,触之而又不能得。

在我国传统园林中,一方面将山水画的思想、内涵、结构形式等全然表现于园中,让观者触之即得,畅游于其间;另一方面将山水画的思想要素加以提炼、总结、转释,成为新的艺术形式语言并应用于设计中,不论是假山石的排布,还是高低落错、形状各异的植物,亦或是迂回曲折、蜿蜒成趣的回廊,都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图形语言。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意境,文人将在山水画中窥探到的布局、章法、对比、疏密、远近等艺术手法,运用于居住环境改造中,于是就有了园林中的假山、流水、漏窗、回廊等。

可以说,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展示,而古典园林则是山水画在一个小院落中的缩影。

1山水画演绎传统园林的可能
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既是山水画的创作者、欣赏者,又是古典园林的和建筑的设计者和居住者,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由同一个人创造,同时服务于同一个人。

因此,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传统园林在创作理念和创造手法上同宗同源,为山水画演绎为传统园林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1.1创作理念的相似性
中国传统山水画通过动态观察的方式表现空间,山水画是创作者在游历时所看到的风景,是文人在不停地行走时感受到的。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创作者会有不同的体会,如同园林每个季节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长久以来,我国文人画家大都接受的是儒家的仁道和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教育,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极力追求自然之美。

二者都将对自然的情感融入作品中,通过对客观物体的描摹和创作来表达主观情感,同时,又都承载了文人对自然风光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二者拥有相似的创作理念。

1.2创作手法的互通性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通过用墨的深浅、皴法的应用、线条的疏密等手法,来描绘简淡疏远的江南水乡、高峰重叠的茂林及萧凉悲壮的大漠孤烟,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手法。

而在园林建造过程中,通过合理配置植物色彩模拟“笔墨”的浓淡,利用假山的形状表达皴法的变化及廊的迂回程度体现线条的疏密。

二者创作手法的互通性,使得在有限的创作手法中,产生了无限的可能。

2传统山水画图形语言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2.1构图
在传统山水画构图之时,如果想要表达山的高耸危险,应先合理确定山体高度及位置,再考虑林木及人物等其他次要景色,采用朦胧、虚实、疏密、藏露、曲直等表现手法,以表现结构的空间感。

合理的构图不仅有利于奠定画作的主基调,是山水画重要的空间表现方式,而且能被运用于传统园林空间营造中。

2.1.1“朦胧”——
—虚实相生。

我国传统山水画技艺讲究近实远虚,所以,近处的景致落墨较重,远处的景物大多以淡墨绘之或直接留白,这与西方油画““近大远小”有着相同的意味,都是利用人们的有限的视觉来进行设计。

在园林布局中,虚实关系的处理较为常见,其属于传统造景手法,讲究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之间相互联系。

例如,苏州留园的漏窗开在实墙之上,实墙本身形成阻断视线的实隔,有强烈的边界感,但漏窗的存在让视线可以部分透过,使得2个空间景色形成视觉上的交融过渡。

漏窗嵌在墙体之上,观赏者可透过漏窗隐约看到远处的景色,能给游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见图1)。

2.1.2“幻想”——
—藏露互补。

藏与露是古典园林中常用
图1留园
129
--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16期
现代园艺的造景手法之一,通过假山、亭、台、楼、阁、榭、窗的设置隐匿一些景致,营造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之感,使观者在游园过程中对下次的
“目之所及”充满幻想。

例如,苏州狮子林以假山石著称,
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
流泉匿于花木扶疏之中。

途径假山石时,
藏于石头之后又露出一点景致,使观者好奇心暴发,
从而走近一探究竟(见图2)。

这与山水画构图有相同之处,
山水画家会在山石上方露出物像,留有幻想的空间,
而园林在藏露的同时,给予观者探寻幻想空间的可能。

在园林中,这种
幻想感可以被观赏者自己打破,
而山水画留下的神秘感却无法自己打破,这也是山水画令人难以忘却的原因。

在园林探索过程中,若打破游园者幻想,
会带来别样的体验;若探索所得与幻想不一致,
也会产生另一种欣喜之感。

在游园和赏画之时,藏漏互补带来的感受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未知事物的幻想。

2.1.3“呼吸”———空间留白。

在山水画创造过程中,画面与墨色形成鲜明对比的空白部分称作留白,其是影响
画面效果和产生意境联想的重要创作手法,
能让整个画面产生通透、静谧、返璞归真的意境。

这一创作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造园中,可营造出古典园林的空间意境。


如苏州拙政园,全园有1/3的面积是水,大面积的水域
可看作留白,不仅使得园林空间显得十分开阔,
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而且使得园林空间层次更为深远(见图3)。

2.2意境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园林营造均重视意境的表现,
这也是二者的共通之处。

王国维曾在
《人间词话》中指出:“境界非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

境界是创作者个人审美品味的体现,
将浓烈的个人气质通过笔墨和宣帛进行宣泄,笔下的尺幅画卷是主观世界加工
后的自然风景。

古典园林无需将自然之物放在纸上,
直接将自然之物运至园中,造园者也可以像画家一样在创
作时进行二次加工,将自己想要的景色全部放置在园林
中,再加以修饰,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

山水画不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呈现出无限的可能。

同样,园林意境不只是反映大自然
的美景,而是利用园林中的山水、
植物、建筑等元素,营造出意境优美的园林空间。

2.2.1“借景寓情”。

宗炳在《画山水序》
中记载:“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

指出山水画除了物质,
还应有情感的存在。

借景寓情不仅是我国山水画重要的美学思想,画
家可通过笔触的快慢、用墨的浓淡,
借助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而且是我国文学的重要创作手法,在大量诗歌、
戏曲等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另外,
我国古典园林中大多运用此手法营造氛围,
通过精心布局园林空间及植物配置,寄托造园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竹子代表淡泊名利,荷花象征高风亮节。

2.2.2“天人合一”。

其是道家关于人和宇宙关系的理念,画家试图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呈现出交融与共享的状态,让赏画者进入到自己所创作的天地之中。

古典园林讲究“范山模水”,“一石可代一山,盆池可代江湖”,体现
的是壶中天地、万景天全的宇宙观。

生命充溢于宇宙,流贯于天地自然之间,人类万物、
飞潜动植都是生命的结晶,而古典园林的景致,往往演绎了这种生命的流动性。

3山水画带给传统园林的形式趣味
3.1“点”———亭
山水画中的点有的着墨浓烈,可形成强烈的视觉中
心,有的着墨淡雅,带给人安静舒缓之感。

在园林中,
不同形式的亭正如着墨深浅不一的点,
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

园林中亭的设置,既要考虑所处的地理环境,
又要考虑与周围环境是否相宜,例如,
苏州怡园中的金粟亭(见图4),每到金秋时节,桂花飘香,而金粟是桂花的别称,因而得名,金粟亭的存在,
不仅让整个园林在秋天更
图2
狮子林
图3拙政园
图4
金粟亭
图5月到风来亭
13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16期现代园艺
具生气,而且为游人有提供了一处休憩闻香的好地方。

又如,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见图5),作为整个园林的中心点,踞西岸水涯而建,
三面环水,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

亭在园林意境营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亭作为赏景的重要场所,在不
同的季节可观赏到不同的景色,
因此,亭的设置都是造园者仔细斟酌之后才确定的,
看似随意,却是点睛之笔。

由此可知,亭在园林中的设置与山水画中点的创作手法
具有相似性,既能强调画面视觉重点,
又能营造画面氛围。

3.2“线”———廊
园林造廊忌平直单调,但过分求曲又会显得生硬,
因此,在造园过程中讲究“景到随机”
,而迂回的廊道能给园林带来律动,将整个园子串联起来,
营造曲径通幽的空间效果,同时,还能提升游园的趣味性。

例如,
复廊设计能在分隔墙体内外空间的同时,
还能将山水有机联系在一起,营造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见图6),从而形成古典园林开放性格局,既能有效拓展游人的视觉空
间,又能丰富赏景内容。

和复廊不同,
爬山廊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利用园林地形高差进行设计,
以增加园林有限的空间层次,使得游人在游览时将注意力放在廊外的
景色上,随着游人不断登高,
通过转换观赏视角,还能欣赏到不同层次的景色,增加了游园时的趣味性(见图7)。

3.3“面”———湖
湖也是重要的造景要素,园林中的水体大多是活水,使得园林更具生趣,湖面在园林中占比较大,从平面上来看,其犹如画面,水体的透明性如同山水画中的留白区域,流动性又似落墨部分,在具体造园时,应根据园
林的实际条件及园林主题灵活设计运用。

不仅是我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水体也是重要的造景元素,
旷达的湖水不仅能给人带来平静安逸的舒适感,
而且赋予了园林生气。

4结语
从古至今,绘画和建筑都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艺术门类,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绘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形式发展。

传统山水画和我国古典园林都是文人思
想的产物,园林设计可从山水画中提取图形语言,并加以演绎,使得园林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建筑物堆砌,
而是多种造景元素的有机结合及造园者的审美体现。

(收稿:2023-04-15)
参考文献:
[1]王恒.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0,36(24):349-350.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
[3]熊清华.“画”与“园”———探析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之启迪[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09(5):60-62.
[4]袁心平,叶武军.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17-19.
[5]唐孝祥,王永志.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审美共通性[J].艺术百家,2010,26(3):124-129.
[6]张胜.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J].广西农学报,2007,22(3):75-76.[7]刘涛.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与古典园林设计的关系[J].大舞台,2015(2):
39-40.
图6
复廊
图7爬山廊
1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