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43001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即可。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

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 )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2.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
表1
记述出处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 《周礼·春官》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

”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3.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be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

这反映出 ( )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4.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

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

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
5.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

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

这反映了 ( )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
6.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 )
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
秦朝约1000 唐朝约1500 1911年1381 A.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 B.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
C.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 D.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
7.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 (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8.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

读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根据数字填写各朝代地方行政区划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
时期秦汉汉晋魏唐宋元明清高层政区/ ①②③行省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④、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
A.①州②道③府④厅 B.①道②路③厅④府
C.①州②道③路④府 D.①路②府③道④厅
9.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 ( )
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10.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 )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11.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C.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12.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 )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13.古雅典民主政治在实施中,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多有权势家族渗透,甚至父子或兄弟一起供职,而将军委员会的一些成员甚至沦为独裁者,这显然损害了直接民主和公民的利益。

这表明古雅典民主政治( )
A.保留了大量旧俗 B.缺乏法制规范
C.演变为贵族政治 D.具有先天缺陷
14.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15.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予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由此说明罗马法( )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16.《世界文明史》载:“罗马公民最可贵的特权就是他的身体、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

他在涉讼之时可不受刑罚或粗暴对待,罗马法最值得赞美的是它保护个人对抗国家。

”材料表明,罗马法的价值主要在于( )
A.防范公权力侵害私权利 B.保护罗马公民享有特权
C.鼓励公民个人对抗国家 D.个人权益高于国家利益
17.图1是英国下议院布局图,室内以绿色为主,寓意来自“草根”的平民代表,室内局促狭窄,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

双方议席前面有一条鲜明的红线,相距2.5米,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

这种议席布局反映了( )
图1
A.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 B.英国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性
C.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 D.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18.1830年英国格雷政府上台,开始对议会进行改革。

其改革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

这种做法( )
A.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孤立了工人阶级
C.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 D.壮大了旧贵族势力
19.内阁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他的必然存在,不过,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

所以,美国内阁就成了一个常态存在。

由此可知美国内阁( )
A.属于总统顾问 B.需对国会负责 C.集体进行决策 D.没有实际作用20.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对一个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

”这一修正案出现的背景是( )
A.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B.美国为了维护各州的独立权力
C.美国训练民兵为了节约国家的经费开支D.为了民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
21.美国宪法规定: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州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

这反映了美国( )
A.各州之间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B.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设置权力禁区C.全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与合作22.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

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

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 A.部长地位过低导致无法与总统抗衡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拥有最高人事任免权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24.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

这反映了德国( )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题52分,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

)25.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2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

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