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8已亥杂诗》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80d9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e.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含蓄而深刻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朝末年的历史图片或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状况。
然后提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位诗人用他的笔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大家想知道这位诗人是谁,他又写了什么吗?”从而引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龚自珍,包括他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讲解《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状况,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3、教师重点讲解疑难词句,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五)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例如:“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人借落花自喻,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六)情感体悟1、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积极进取等。
2、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和现实意义。
(七)拓展延伸1、介绍龚自珍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教案-18新编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教案-18新编](https://img.taocdn.com/s3/m/fbbdc12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9.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教案-18新编已亥杂诗教学设计 - 精选教案 - 18新编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己亥杂诗》这一文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深入研读、分析和讨论己亥杂诗的主题、风格和意义,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己亥杂诗》的历史背景、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 理解己亥杂诗的写作手法、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 学会分析和解读己亥杂诗的意义和价值。
-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己亥杂诗的主要作品,包括《开禧府壁画吟诗》、《甲午春秋续杂诗》等。
3. 分析己亥杂诗的文学风格、语言表达和意境描写。
4. 进行诗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5. 组织学生进行己亥杂诗的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6. 总结和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他们在诗歌理解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己亥杂诗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己亥杂诗中的某篇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己亥杂诗的理解,进行创作实践。
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相关材料,扩大他们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 作业评分: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分析和创作作业。
3. 个人表现: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教学资源1. 己亥杂诗相关的文学资料和研究成果。
2. 己亥杂诗的原文和译文。
3. 课件和PPT。
教学时间安排本教学设计共分为6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小时。
参考书目1. 李商隐《全唐诗》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以上是《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的精选教案。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古诗词已亥杂诗教案
![六年级古诗词已亥杂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edb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1.png)
六年级古诗词已亥杂诗教案六年级古诗词《己亥杂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领悟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诗歌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古诗——《己亥杂诗》。
2、介绍作者龚自珍。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因为当时的社会黑暗腐朽,政治腐败,人才被压抑,社会缺乏生机和活力。
)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愿望的?(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呼吁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更多的人才,以改变社会的现状。
)3、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65e8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大意和主题等内容。
2.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 拓展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清朝末年社会动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
提问学生对清朝末年的历史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问题。
2. 讲授新课介绍诗人龚自珍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讲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 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诗歌。
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大意和主题,强调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己亥杂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d11d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c.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本诗与其他同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清朝末年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如社会动荡、列强侵略等,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清朝末年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变革。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龚自珍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龚自珍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改革思想的诗人,《己亥杂诗》是他在辞官南归的途中所作。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是在批判当时社会的沉闷和压抑。
(2)讲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天公”“抖擞”“不拘一格”等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呼唤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5、诗歌赏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如“风雷”象征着社会变革的力量,“万马齐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沉闷和压抑。
《己亥杂诗》教案1
![《己亥杂诗》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251cff3e009581b6bd9eb35.png)
己亥杂诗[jǐhài záshī] 教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作品名称己亥杂诗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己亥杂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作者龚自珍全诗数量共315首作品风格自叙诗、著述、交游、爱国注音jǐhài záshī目录1作品原文2白话译文3赏析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己亥杂诗其五4作者简介5创作背景6作品赏析1作品原文编辑己亥杂诗作品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作品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白话译文编辑满怀离愁正对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注释1.这是《己亥杂》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已被编入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七首、义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2]3赏析编辑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
《己亥杂诗》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c99e5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a.png)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为《己亥杂诗》一书,通过了解该书的背景、作者、主题与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并分析《己亥杂诗》的主题与结构;3. 掌握《己亥杂诗》中的典故、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己亥杂诗》的主题与结构;2. 掌握《己亥杂诗》中的典故、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3. 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4.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和作者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信息,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该书的产生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 理解并分析《己亥杂诗》的主题与结构2.1 分析《己亥杂诗》的主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己亥杂诗》的主题,如生活、自然、人情等方面。
2.2 分析《己亥杂诗》的结构介绍《己亥杂诗》的结构特点,如篇幅、章回等,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安排。
3. 掌握《己亥杂诗》中的典故、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3.1 学习《己亥杂诗》中的典故选择几首典故较多的诗歌,对其中的典故进行逐一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典故出处和意义。
3.2 学习《己亥杂诗》中的修辞手法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己亥杂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
3.3 学习《己亥杂诗》中的艺术特点介绍《己亥杂诗》中所展现出的艺术特点,如自然写实、笔触细腻等,通过分析具体诗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1 欣赏《己亥杂诗》中的经典诗歌选取几首《己亥杂诗》中的经典诗歌,进行朗读、欣赏和评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艺术表达。
4.2 练习《己亥杂诗》的创作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己亥杂诗》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041d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e.png)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己亥杂诗》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己亥杂诗》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解读《己亥杂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己亥杂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运用文本比较和文学批评的方法,探索《己亥杂诗》的深层含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己亥杂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介绍作者龚自珍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
背景:介绍《己亥杂诗》创作的年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文学价值:阐述《己亥杂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诗歌形式:分析《己亥杂诗》的体裁、结构、韵律等。
艺术特点:探讨《己亥杂诗》中的意象、修辞、抒情等技巧。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己亥杂诗》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重点词语和意象的解读。
3.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文学批评方法和文本比较技巧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和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己亥杂诗》,理解诗歌内容。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讲解:教师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读。
4.2 教学手段文本材料:提供《己亥杂诗》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和解析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3 期末考试设计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己亥杂诗》的整体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引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己亥杂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己亥杂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五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96579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2.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五篇第1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配乐诵读。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一)默读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
同学们,想想可以运用什么办法读懂这首词和我们读懂古诗的方法一样。
2、请大家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自学这首词,想想这首词的大体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f40c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9.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
- 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 -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
-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题目等。
- 讲解诗歌的意思、情感、艺术特色等。
2. 朗读法 -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评价。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分析法 - 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
-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节奏等。
5. 背诵法 - 指导学生背诵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 组织学生背诵诗歌,教师检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授 - 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题目等。
- 讲解诗歌的意思、情感、艺术特色等。
-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境界。
3. 朗读 -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评价。
4.讨论 -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a1c27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b.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劝天公?为什么要降人才?这里的“不拘一格”又是什么意思?通过交流,学生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发现了一些疑问,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分析诗句,探究诗人的表达方式与情感。
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2、指名汇报,共同探究。
诗句1-2行表达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表现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初步认识到了诗句1-2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创造的氛围和意象。
3、同样的方式,分析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四、总结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体会情感。
1、师生共同总结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3、诗朗诵,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诗句的意思,还深入分析了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同时,通过朗诵和表达,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的情感和氛围,增强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句话表达了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的意愿。
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研究的难点进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初步理解诗意,我们可以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后,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和理解。
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在第一句诗中,XXX描绘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画面。
这里的“万马齐喑”指的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与前文中的“九州”相呼应。
举国上下”的死气沉沉包括君、官、民等人。
这种局面可以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如英法联军入侵、大清朝官员的贪污腐败等。
这些历史事件让人感到悲哀和愤恨,与XXX所表达的情绪相符。
他选择了“哀”这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后,XXX希望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能够唤醒这九州的生气。
1.他希望看到的“九州生气”是一个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的社会。
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
![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c2cc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7.png)
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公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2.掌握己亥杂诗的基本技巧和写作要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己亥杂诗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掌握己亥杂诗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学生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一段背景介绍己亥杂诗的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己亥杂诗的了解情况。
(二)讲授1.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己亥杂诗的发展背景,如战乱频繁、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解释己亥杂诗的特点,如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等。
2.己亥杂诗的写作技巧依次介绍以下几个写作技巧:(1)多元化的题材选择:通过例子向学生展示己亥杂诗中不同的题材,如描写自然景观、抒发心情等;(2)对偶句的运用:解释对偶句的特点,并给出己亥杂诗中对偶句的例子;(3)象征与意象的运用:讲解象征与意象在己亥杂诗中的作用,并通过具体的己亥杂诗分析来说明;(4)对仗与押韵的运用:介绍对仗与押韵在己亥杂诗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能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三)示范老师选取几首己亥杂诗进行解读,并对其中的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四)练习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作一篇己亥杂诗,要求包含教学中所学的技巧;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己亥杂诗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己亥杂诗的写作技巧,完成己亥杂诗的创作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己亥杂诗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同时,在小组合作创作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己亥杂诗的技巧创作更多的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9301a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6.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 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通过仿写、改写、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提高诗歌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 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 - 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 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 提高诗歌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题目、体裁、结构、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等。
- 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天公”“抖擞”“不拘一格”等。
- 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
2. 朗读法 - 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 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 学生个别朗读,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 学生集体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气势和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c333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1.png)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难点(1)领会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2)深入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叫《己亥杂诗》。
大家知道吗?这首诗可是清朝的大诗人龚自珍写的哟!说起龚自珍,那可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代文人的故居展览,在那里看到了龚自珍的一些介绍和他的作品展示。
其中有一幅他的画像,那眼神,仿佛透着深深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当时我就在想,这位诗人到底经历了什么,能让他的眼神中蕴含着如此复杂的情感。
这也让我对他的诗作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
(四)体会情感1、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出相关词句进行分析。
3、教师总结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赏析手法1、探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2、分析这些手法对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作用。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2、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走进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感受到了他的忧国之情。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诗人一样,心怀国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5a3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6.png)
《己亥杂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己亥杂诗》。
(2)理解《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己亥杂诗》。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龚自珍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和隐喻的理解。
(2)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整理好教学素材,如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等。
(2)准备好相关背景资料,如诗人龚自珍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3)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己亥杂诗》,了解诗歌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龚自珍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龚自珍及其《己亥杂诗》。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己亥杂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典故和隐喻。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 写一篇关于《己亥杂诗》的赏析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主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让学生找出一首与《己亥杂诗》主题相近或风格相似的诗歌,进行对比学习。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1b066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5.png)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五、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己亥杂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c84f6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5.png)
己亥杂诗》(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义;2.感受诗歌的思想和情感;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1839年是鸦片战争前夕,清帝国已经衰落。
当时的清政府腐败,百姓生活困难。
XXX因为力主改革而被排挤,辞官南下,写下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
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首。
二、出示目标三、检查预XXX(1792-1841)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行文独具风格,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很大。
四、研究诗歌1、解题己亥杂诗》是XXX写于1839年的一部诗集。
这首诗写于己亥年,作者因力主改革弊政,被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所见所闻写成了《己亥杂诗》。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2、朗读全诗提示:朗读要求己亥杂诗(XXX)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
3、理解诗句1)学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学生交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
在离愁和感慨中,作者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而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4、赏析诗句1)前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你读出了哪些感情?抒情、叙事。
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
2)“浩荡”和“白日斜”有何作用?浩荡”和“白日斜”是诗歌中用来表现离愁的深广和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3)吟鞭东指即天涯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离京标志着XXX政治生涯的终结。
4)赏析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新生事物的期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愿意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诗人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自己,花比作国家和朝廷,表达出个体的生命虽然终止,但其生命价值在于保护、滋养下一代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背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
要注:(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名读,评读,练读。
3、汇报交流。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1、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过渡: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2、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
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3、再读全诗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
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再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