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_象形文字_甲骨文教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木—本,添加的部分表示树根; • 木—末,添加部分表示树梢; • 木—朱,表示红色的树芯; • 刀—刃,表刀口处; • 大—亦,本意表示腋窝。
会意
•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 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 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朝”字像日、月同现于草莽 之中,表示太阳初升而月亮未落的早晨的情景。“莫”字是“暮”字的初文,从日, 从茻,像日落于草莽之中,表示日暮。“及”字从人,从又,像人的后面有一只手, 表示追赶或赶上的意思。 “即”字像人靠近饭食就食,本义为靠近。 另有汉字的简 化,小土为“尘”。
涉字的中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而水的上下两边有左右两只脚脚趾均朝上一前一后地趟水而过所以涉字的本义就是趟水过河从本义引申到进入或到由到义又可引申为经历由经历又可引申为阅览义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 继承吗?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 ‘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使你 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 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 埃及圣书字
•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 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 文字,称为“埃及圣书字”。
• 楔形文字
• 公元前3100年,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 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笔划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 为楔形文字。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
• 大汶口文化刻纹陶尊
• 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兽骨和陶器、 石器,就出现了半图象、半文字的象形文字。以大汶口文化刻纹陶尊为代表,腹部阴 刻出似由太阳、月亮、山峰层叠组成的图象。
• 骨刻文
• 公元前2600—公元前2000年,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中 经常出土阴线刻划文字的骨头、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以刻字骨头为多,被鉴 定为早期文字。和河南安阳占卜的甲骨文不一样,是中国早期的一种记事图画象形文 字。骨刻文主要用牛肩胛骨、肋骨和肢骨,也有少数鹿骨和象骨等。
人面鱼纹陶盆
• 半坡陶符
•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 族公社村落遗址,属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2年,从陕西西安的半坡 村出土的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100余个,可能为记事或记数用的。有的学者认为 是汉字的雏形。
邹平丁公遗址出土龙山文化刻字陶片
• 丁公陶文
• 龙山文化时代为距今5500-2000年前后。丁公陶文疑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使用的文字, 是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 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 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 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大体有以下六类: • 左形右声:梧、堆、惜、蝗、惜、秋; • 右形左声:攻,切、视、颂、削、欣; • 上形下声:竿、宇、爸、露、爸、芳; • 下形上声:型、姿、裳、慈、斧、贡; • 外形内声:囤、匣、阁 • 内形外声:问、闻、辩 • 形占一角:载、腾、佞、颖、强 • 声占一角:旗、旌、嵌、寤、婺
甲骨文 · 成熟的文字系统
• 甲骨文的发现
•
甲骨文于1899年被清朝官员、金石学者、爱国志士王懿荣所识别。王懿荣是当时
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磨成骨粉用于
止血化脓),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
字的图案。于是他花高价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 正面象形:大、目、自 •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 俯视象形:车、舟 • 仰视象形:日、月 • 特征象形:牛、羊、止 • 底面象形:燕、 (逆)
指事
•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 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 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份。《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指事 字,如:上、下、中、亦(腋)、 厷(肱)、 本、末、朱、寸、刃、甘。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 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 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已识别的字约2500个,从字体 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造字 原则“六书”,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六书 · 汉字的构造条例
•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即: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
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
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
• 古印度印章文字
• 公元前2600年,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遗址发现了1755枚石头或陶土制成的 印章,可谓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印章”。
• 古印度梵文
• 公元前1000年,原居中亚的雅利安人 迁入印度。雅利安人创造了梵文,梵 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 的经典语言。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 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经”。 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 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仪节 而丝毫不差地保存了下来。
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 (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1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商 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 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 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 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 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 凶。
• 陶文
•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以半坡陶符为最早, 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
• 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 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已经出土的陶文,不像甲 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 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
玛雅历法石刻
• 玛雅文字
• 公元前后,美洲玛雅民族创造了玛雅文字,玛雅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被刻 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或是被雕在玉器和贝壳上,或是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 毛发笔书写(或者叫描绘)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记载了玛雅人的宗 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历象等。
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பைடு நூலகம்
玛雅历法石刻
• 纳西族 ·东巴文
•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 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 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 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江苏高邮龙虬庄出土龙山文化刻字陶片
• 高邮陶文
• 高邮龙虬庄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沟乡龙虬镇,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距今7000--5000 年。1993年挖掘的高邮龙虬庄遗址,曾经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江苏省高 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
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
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古董商人则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以
垄断货源,从中渔利。王懿荣好友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为甲骨来自河南
汤阴。后来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
—— 蒋勋
绘画的开始
观察、思考与表达
象形文字
• 象形文字,是古人从原始的描摹事物 的记事方式中诞生的。
• 它把事物的形象简化为用点和线勾画 的图形,从而快速并通俗易懂地记录 事物;
• 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是一 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 世界最早的象形文字
•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 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
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 甲骨文与汉字书法
•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 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 结字、章法。
商代 ·司母戊鼎
• 金文·钟鼎文
• 金文是指铸刻在商代和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 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统一文字为“小篆”,约1200多年。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 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 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金文书体雄浑 典丽而壮观,具有古朴之风格。
象形
•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 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 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 (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 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
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
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 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记 载:仓颉是黄帝时期(传说公元 前2717-公元前2599年)造字的 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 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 睿德。”
•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突。
•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形声
•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 “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 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 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 “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 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 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 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朝”字像日、月同现于草莽 之中,表示太阳初升而月亮未落的早晨的情景。“莫”字是“暮”字的初文,从日, 从茻,像日落于草莽之中,表示日暮。“及”字从人,从又,像人的后面有一只手, 表示追赶或赶上的意思。 “即”字像人靠近饭食就食,本义为靠近。 另有汉字的简 化,小土为“尘”。
涉字的中间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而水的上下两边有左右两只脚脚趾均朝上一前一后地趟水而过所以涉字的本义就是趟水过河从本义引申到进入或到由到义又可引申为经历由经历又可引申为阅览义
“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下一代还有福分 继承吗?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美’的面前,使你们聆听 ‘美’的言语,使你们在‘美’的面前惊讶、好奇、留连、低徊,使你 们在此后可能辛苦艰困,也可能丰富灿烂的一生中有所依伴,知道无论 在如何的处境,不能放弃了对美的信仰。”
• 埃及圣书字
•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 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 文字,称为“埃及圣书字”。
• 楔形文字
• 公元前3100年,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 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笔划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 为楔形文字。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
• 大汶口文化刻纹陶尊
• 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兽骨和陶器、 石器,就出现了半图象、半文字的象形文字。以大汶口文化刻纹陶尊为代表,腹部阴 刻出似由太阳、月亮、山峰层叠组成的图象。
• 骨刻文
• 公元前2600—公元前2000年,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中 经常出土阴线刻划文字的骨头、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以刻字骨头为多,被鉴 定为早期文字。和河南安阳占卜的甲骨文不一样,是中国早期的一种记事图画象形文 字。骨刻文主要用牛肩胛骨、肋骨和肢骨,也有少数鹿骨和象骨等。
人面鱼纹陶盆
• 半坡陶符
•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 族公社村落遗址,属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2年,从陕西西安的半坡 村出土的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100余个,可能为记事或记数用的。有的学者认为 是汉字的雏形。
邹平丁公遗址出土龙山文化刻字陶片
• 丁公陶文
• 龙山文化时代为距今5500-2000年前后。丁公陶文疑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使用的文字, 是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 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 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 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大体有以下六类: • 左形右声:梧、堆、惜、蝗、惜、秋; • 右形左声:攻,切、视、颂、削、欣; • 上形下声:竿、宇、爸、露、爸、芳; • 下形上声:型、姿、裳、慈、斧、贡; • 外形内声:囤、匣、阁 • 内形外声:问、闻、辩 • 形占一角:载、腾、佞、颖、强 • 声占一角:旗、旌、嵌、寤、婺
甲骨文 · 成熟的文字系统
• 甲骨文的发现
•
甲骨文于1899年被清朝官员、金石学者、爱国志士王懿荣所识别。王懿荣是当时
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磨成骨粉用于
止血化脓),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
字的图案。于是他花高价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 正面象形:大、目、自 •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 俯视象形:车、舟 • 仰视象形:日、月 • 特征象形:牛、羊、止 • 底面象形:燕、 (逆)
指事
•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 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 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份。《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指事 字,如:上、下、中、亦(腋)、 厷(肱)、 本、末、朱、寸、刃、甘。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 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 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已识别的字约2500个,从字体 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造字 原则“六书”,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六书 · 汉字的构造条例
•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即: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
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
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
• 古印度印章文字
• 公元前2600年,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遗址发现了1755枚石头或陶土制成的 印章,可谓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印章”。
• 古印度梵文
• 公元前1000年,原居中亚的雅利安人 迁入印度。雅利安人创造了梵文,梵 文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 的经典语言。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 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经”。 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 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仪节 而丝毫不差地保存了下来。
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 (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1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 文字。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商 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 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 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 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 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 凶。
• 陶文
•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以半坡陶符为最早, 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
• 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 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已经出土的陶文,不像甲 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 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
玛雅历法石刻
• 玛雅文字
• 公元前后,美洲玛雅民族创造了玛雅文字,玛雅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被刻 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或是被雕在玉器和贝壳上,或是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 毛发笔书写(或者叫描绘)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记载了玛雅人的宗 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历象等。
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
பைடு நூலகம்
玛雅历法石刻
• 纳西族 ·东巴文
•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 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 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 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江苏高邮龙虬庄出土龙山文化刻字陶片
• 高邮陶文
• 高邮龙虬庄遗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沟乡龙虬镇,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距今7000--5000 年。1993年挖掘的高邮龙虬庄遗址,曾经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江苏省高 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
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
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古董商人则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以
垄断货源,从中渔利。王懿荣好友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为甲骨来自河南
汤阴。后来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
—— 蒋勋
绘画的开始
观察、思考与表达
象形文字
• 象形文字,是古人从原始的描摹事物 的记事方式中诞生的。
• 它把事物的形象简化为用点和线勾画 的图形,从而快速并通俗易懂地记录 事物;
• 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是一 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 世界最早的象形文字
•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 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
都以这系统为依据。
•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 甲骨文与汉字书法
•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 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 结字、章法。
商代 ·司母戊鼎
• 金文·钟鼎文
• 金文是指铸刻在商代和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 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统一文字为“小篆”,约1200多年。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 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 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金文书体雄浑 典丽而壮观,具有古朴之风格。
象形
•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 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 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 (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 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
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
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 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记 载:仓颉是黄帝时期(传说公元 前2717-公元前2599年)造字的 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 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 睿德。”
•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突。
•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形声
•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 “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 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 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 “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 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