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模块一 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体安全,食品中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标准≤最高允许量。
2.制订标准的一般程序:
根据动物毒性试验结果确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mg/kg体重);
将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乘以平均体重,得每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A);
根据膳食中含该物质的各种食品的每日摄食量(C),算出每种食品含该物 质的最高允许量(D);
二、食品添加剂选用原则
(1)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素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得 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
(2)食品添加剂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 (3)选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用于食品
后不得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4)食品添加剂加于食品中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5)食品添加剂价格低廉,来源充足; (6)使用方便、安全,易于贮存、运输和处理。
2.食品添加剂分类 (1)按来源分 天然、人工合成。 (2)按功能类别分 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
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 ,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 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作用
1. 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如:果酱,水分含量大、易霉变,加工过程中添加防腐剂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延长食品的货架期,防止食物中毒。
模块一 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与重点
项目一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项目二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项目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及选用原则 项目四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学习目标与要求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内容、分类,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选用原则及使用标准。
项目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及选用原则
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二、食品添加剂选用原则 三、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提供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定量指标,包括允许使
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用途,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 ,g/kg )。
1.制订使用食品添加剂标准:以使用情况的实际调查与毒理学评价为依据。
6.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如: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蔗糖,甜味剂可满足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需要。
项目二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一、动物毒性试验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一、动物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2.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试畸验及30天喂养试验 3.亚慢性毒性试验 4.慢性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动物试验是指一次性较大剂量投药后,对动物体产 生的作用进行判断。
项目四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没有食品添加剂也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 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必须进行的工作: 1.调整产品结构。 2.积极倡导“天然、营养、多功能” 。 3.加强行业管理。 4.加强应用研究和推广。 5.采用高新技术。 6.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复配。
苯甲酸的每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为: 5×55=275mg/d.人 (4)最大使用量(E)通过膳食调查食品的每日摄入量,
计算每人每日苯甲酸允许摄入量如下表所示。
食品种类 食品的每人每日
摄入量/g
酱油
50

20
汽水250果汁Fra bibliotek100
总量
食品中的最大 使用量g/kg
1 1 0.2 1
苯甲酸每人每日 摄入量/mg 50 20 50 100 220
3.亚慢性毒性试验
(1)90天喂养试验
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可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提供依据。 如试验中指标的最大无作用剂量(mg/kg计):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 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大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可进行 慢性毒性试验;大于300倍者,可进行评价。
(2)繁殖试验
检查受试物对动物繁殖生育能力的影响的试验。 可通过测定动物的受孕率、活产率、出生存活率、哺育成活率等指标。一 般需观察三代。
(3)代谢试验
测定灌胃后添加剂在动物体内的特征,包括吸收、分布、消除的特点,组 织蓄积及可能作用的靶器官等。同时确定主要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测试其 毒性并推测添加剂在体内的具体代谢途径。 为阐明该受试物的毒作用性质与 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4.慢性毒性试验
考察少量受试验物质长期作用机体所呈现的毒性,以确 定其最大无作用量和中毒阈剂量。对于确定受试验物质能否 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决定性意义。 (1) 最大无作用量(MNL)
机体长期摄入受试验物质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 摄入剂量,(mg/kg)。
它是食品添加剂长期(终生)摄入对本代健康无害,并 对下代生长无影响的重要指标。 (2)中毒阈剂量 即能引起机体某种最轻微中毒的最低剂量。 (3)致癌试验 检查受试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有无致癌或诱发肿 瘤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标准
化和选用原则。 难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 。
项目一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一、食品添加剂定义和分类 二、食品添加剂作用
一、食品添加剂定义和分类
1.食品添加剂定义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
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1.进行毒理学评价是制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重要依据。 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2003)是检验机构进行毒理学试
验的主要标准依据。 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天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 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规定了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1)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一般要求进行四个阶段的试验。 (2)凡属与已知物质(指经过安全性评价允许使用者)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 类似物,则根据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结果判断是否需进行第四阶段的 毒性试验。 (3)凡属已知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ADI(日许量)者,同时申请单 位有证明我国产品的质量规格与国外产品一致,则可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 性试验,若试验结果与国外产品结果一致,不要求进一步毒性试验,否则应 进行第三阶段毒性试验。
三、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1.国际FA0/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
FAO/WHO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CCFA)是FAO/WHO食 品法规委员会(CAC)的下设组织。
2.我国 1980年成立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规与标准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标准: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7718-2011)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 15193.1-2003)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
根据D制订该种添加剂在每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E)。

以苯甲酸为例进行计算:
制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以苯甲酸为例进行计算:
(1)最大无作用量(MNL) 由大鼠试验判定MNL=500mg/kg (2)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根据MNL,对于人体的安全系数以100计
ADI=MNL/100=500/100=5mg/kg (3)每人每日允许摄入总量(A)以平均体重55kg的正常成人计算,
2.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如:方火腿放久了易收缩,加入增稠剂则嫩。
3.改善和提高食品的品质质量,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果冻.
4.有利于生产的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推动食品工业走向现代化。 如: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凝固剂,有利于豆腐的机械化、连续化生产。
5.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如: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有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剂的配方奶粉。
若试验阳性,应放弃该添加剂用于食品。
(2)致畸试验 是检查受试物(添加剂)能否使动物仔代胎儿 发生畸形的试验。
若试验阳性,应放弃该添加剂用于食品。
(3)30d喂养试验 提出较长期喂饲不同剂量的添加剂对动物 引起有害效应的剂量、毒作用性质和靶器官,估计亚慢性摄 入的危险性。
内容有:临床检查,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脏器重量检查,病理 学检查。若30 天喂养试验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或等于人的 可能摄入量的100 倍,综合其它各项试验结果可初步做出安全性评价。
可考查动物摄入该物后在短时间内所呈现的毒性,判定 对动物的致死量(LD),或半数致死量(LD50) 。
食品添加剂经口 LD50。将物质急性毒性分为6级。 食品添加剂量>500mg/kg,被试验动物无死亡,可认为 该品急性毒性极低,即相对无毒。
2.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30天喂养试验
(1)遗传毒性试验 能检出被认为是可遗传效应基础的DNA损 伤及其损伤的固定。主要用于致癌性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