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吸烟,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却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为了保护公民的健康,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的背景、意义、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的背景
1.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癌、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吸烟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吸烟对环境的污染
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造成危害,还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污染。

吸烟者吐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会对空气、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

3. 吸烟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吸烟会增加医疗费用,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发展。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4. 国际社会的推动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倡导禁止吸烟,许多国家纷纷响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三、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的意义
1. 保护公民健康
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有助于减少吸烟者数量,降低吸烟对公民健康的危害。

2. 促进社会和谐
禁止吸烟有利于改善公共场所环境,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3. 提高国家形象
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展示我国对公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4. 促进经济发展
减少吸烟导致的医疗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四、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的内容
1. 禁止吸烟的区域
(1)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医院、学校、图书馆、电影院、商场等。

(2)工作场所:如办公室、工厂、公共场所的交通工具等。

(3)住宅小区:禁止在住宅小区内吸烟。

2. 禁止吸烟的场所
(1)禁止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住宅小区内吸烟。

(2)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

(3)禁止在医疗机构、学校、图书馆等场所吸烟。

3. 违规吸烟的处罚
(1)对违规吸烟者进行警告、罚款等处罚。

(2)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4. 宣传教育
(1)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

(2)鼓励戒烟,为戒烟者提供帮助。

五、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的实施
1. 完善法律法规
(1)制定和完善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吸烟的区域、场所和处罚措施。

(2)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2. 加强执法力度
(1)加大对违规吸烟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进行处罚。

(2)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公民举报违规吸烟行为。

3. 提高公民素质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

(2)开展戒烟宣传活动,鼓励戒烟。

4. 社会监督
(1)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共同参与禁止吸烟工作。

(2)加强舆论监督,对违规吸烟行为进行曝光。

六、结论
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公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家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公民素质,共同营造一个无烟的环境。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第2篇
一、引言
吸烟作为一种不良习惯,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公共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吸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的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实施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历史沿革
1. 早期立法
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政府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法》,其中规定禁止公共场所吸烟。

此后,我国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吸烟进行限制。

2. 部门规章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吸烟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

1987年,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明确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范围和处罚措施。

3. 地方性法规
进入21世纪,我国各地加大了对吸烟问题的立法力度。

2002年,北京市颁布了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

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公共场所吸烟进行严格限制。

4. 国家层面立法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
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征求
意见稿)》,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监管。

三、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
1. 禁止吸烟的范围
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禁止吸烟的范围,包括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学校等。

具体包括:
(1)公共场所:公园、广场、电影院、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商场、超市、餐厅、咖啡馆、酒吧等。

(2)室内工作场所: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3)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飞机等。

(4)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

2. 禁止吸烟的处罚措施
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具体包括:
(1)警告:对违反规定吸烟的个人,可以给予警告。

(2)罚款:对违反规定吸烟的个人,可以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

(3)强制措施:对违反规定吸烟的个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如强制隔离、强制
戒毒等。

3. 责任主体
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明确了责任主体,包括:
(1)公共场所管理者:负责对公共场所吸烟进行监管,确保禁止吸烟的规定得到落实。

(2)用人单位:负责对室内工作场所吸烟进行监管,确保禁止吸烟的规定得到落实。

(3)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单位:负责对公共交通工具吸烟进行监管,确保禁止吸烟的规定得到落实。

四、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实施现状
1. 公众认知度提高
近年来,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得到了广泛传播,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觉遵守禁止吸烟规定的行为越来越多。

2. 执法力度加大
各地政府对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执行力度不断加大,执法部门加大了对公共场所吸烟的巡查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3. 实施效果显著
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实施以来,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吸烟率逐渐下降,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得到提升。

五、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未来发展趋势
1. 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将继续完善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加大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加强宣传教育
我国将继续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禁止吸烟规定。

3. 强化执法监管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公共场所吸烟的巡查力度,确保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得到有效落实。

4. 推进戒烟服务
我国将推进戒烟服务体系建设,为吸烟者提供戒烟帮助,降低吸烟率。

总之,我国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维护公共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提高公众认知度,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第3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吸烟,是指使用烟草制品或其他含有尼古丁、烟碱等有害物质的制品。

第三条禁止吸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全社会参与控烟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室内场所。

第二章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
第五条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周边区域;
(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
(三)体育场馆、演出场所、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
(四)车站、码头、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车站;
(五)公共交通工具内部及其候车区;
(六)电梯、楼梯间、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

第六条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吸烟。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吸烟区。

第八条禁止吸烟标志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内容包括禁止吸烟图案、禁止吸烟字样以及吸烟区位置。

第三章禁止吸烟的工作场所
第九条下列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一)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室内工作场所;
(二)病房、手术室、产房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场所;
(三)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的工作场所;
(四)实验室、研究室、测试室等科研机构的工作场所;
(五)商场、超市、餐厅、酒吧等零售、餐饮场所;
(六)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等运输工具的工作场所;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工作场所。

第十条在禁止吸烟的工作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吸烟。

第十一条工作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吸烟区。

第四章禁止吸烟的公共交通工具
第十二条下列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
(一)火车、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
(二)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

第十三条在禁止吸烟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吸烟。

第十四条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吸烟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
其委托的单位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在禁止吸烟的工作场所吸烟的,由用人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在禁止吸烟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吸烟的,由交通运输部门或
者其委托的单位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未按照规定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的,由卫生
健康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工作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未按照规定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的,由用人
单位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未按照规定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的,由
交通运输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未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和活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执行。

第二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结语
吸烟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公民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制定了《关于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

本规定明确了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无烟的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