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课文(一)3江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能够: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江南》,背诵课文。

2. 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4. 想象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江”、“南”、“可”、“采”、“莲”、“叶”、“鱼”、“戏”、“东”、“西”、“南”、“北”的读音和书写。

3. 理解并运用新词“采莲”、“田田”、“戏”等。

三、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戏”在这里指的是鱼在水中游动玩耍。

2.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色。

①引导学生描述江南水乡的特点,如“水多、船多、桥多”。

②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水乡的印象和感受。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①询问学生:“你们知道江南是哪里吗?”
②让学生猜测“江南可采莲”中的“采莲”是什么意思。

2. 课文背景介绍
(1)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①说明“江南”指的是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以水乡风光著称。

②描述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如“莲叶田田,鱼儿嬉戏”。

(2)引入诗歌《江南》的创作背景。

①讲述《江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

②强调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3. 课文原文朗读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江南》。

①教师以清晰的发音和适当的语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的起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

②朗读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跟读,体验课文韵律。

①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②鼓励学生在跟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激发对课文的兴趣。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示范
教师首先以饱满的情感朗读课文《江南》,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以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

朗读结束后,邀请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一起朗读课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2. 逐句解析与理解
(1)句意讲解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内容,首先从第一句“江南可采莲”开始,解释“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可”表示可以,“采莲”是指采摘莲子。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采莲人愉快的心情。

(2)字词学习
在讲解每一句时,教师要特别指出生字和新词,如“莲”、“叶”、“鱼”、“戏”等,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朗读技巧指导
对于课文中的重复句式,如“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通过不同的语调来表现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活泼场景。

3. 互动式学习与情境创设
(1)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部分学生扮演采莲人,部分学生
扮演游动的鱼儿。

通过模拟采莲和鱼儿游动的动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问答
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如果你是采莲人,你会怎么描述江南的美景?”或者“如果你是一条鱼,你会在莲叶间做些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3)课文接龙
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接龙游戏。

每个学生依次朗读课文中的一句,下一个学生需要接着上一个学生的句尾继续朗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三)问题探究
1. 课文内容理解
(1)课文中描绘了哪些江南水乡的美景?
①课文《江南》通过“江”、“南”、“莲”等字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

“江”指的是江河,而“南”则指江南地区,这里水网密布,河流纵横。

②“莲”字则让人联想到荷花,它在江南水乡中十分常见,是江南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文中的“采莲”活动,反映了江南水乡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2)课文中提到的“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
①“田田”在这里是用来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如同一片片绿色的田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
水乡的自然之美和生态之富饶。

(3)课文中“鱼戏莲叶间”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①“鱼戏莲叶间”描绘的是鱼儿在水中游动,与莲叶相互嬉戏的情景。

这里的“戏”字,不仅指鱼在水中游动,还隐含着鱼儿的欢快和自由。

②通过这样的描写,课文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和谐。

2. 课文情感体验
(1)课文中“采莲”活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①“采莲”活动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劳动的热爱。

通过采莲,人们不仅能够收获莲子,还能享受到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②课文通过“采莲”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3. 课文语言特色
(1)课文中的“东西南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①“东西南北”在课文中不仅指代了四个方向,更通过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同时,这四个方向的提及,也象征着鱼儿在莲叶间自由游动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4. 课文文化背景
(1)课文《江南》反映了哪些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①《江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南地区丰富的
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孕育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②课文中的“采莲”活动,就是江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江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字词学习
1. 生字读音与书写指导
(1)逐字教学
① "江"字,读音为jiāng,由三点水和工组成,代表江河。

② "南"字,读音为nán,由十和大组成,表示方向。

③ "可"字,读音为kě,由口和丁组成,表示可以、能够。

(2)书写示范
①展示"江"字的笔顺,注意三点水的写法。

② "南"字的书写,强调十和大的笔画顺序。

③ "可"字的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口字旁的书写。

2. 新词理解与应用
(1)图文结合理解
①展示"采莲"的图片,解释采摘莲子的活动。

②展示莲叶茂盛的图片,用"田田"形容莲叶的茂密。

③播放鱼儿游动的视频,让学生理解"戏"在此处的含义。

(2)互动式学习
①邀请学生模仿采莲的动作,加深对"采莲"的理解。

②通过游戏,让学生扮演莲叶和鱼儿,体验"田田"和"戏"的场景。

③引导学生用"采莲"、"田田"、"戏"等词语造句,加强词语的应用能力。

(五)课文精读
1. 课文内容解析与情感体验
(1)重点句子分析
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引导学生注意“江南”一词,解释其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强调其自然风光之美。

接着,解释“可采莲”是说可以采摘莲子,通过展示莲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采莲的乐趣。

“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教师可以借助莲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莲叶层层叠叠的壮观景象。

②通过提问,如“你们看到莲叶茂盛的景象会想到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体会采莲人的心情。

(2)情感体验与角色扮演
①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采莲人的动作,如轻轻拨动莲叶,模仿采莲的动作,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采莲的乐趣。

②角色扮演,分组进行,一组学生扮演采莲人,另一组扮演水中游动的鱼儿。

通过模拟采莲和鱼儿嬉戏的场景,让学生在互动中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2. 生字生词学习与运用
(1)生字学习
①逐字教授“江”、“南”、“可”、“采”、“莲”、“叶”、“鱼”、“戏”、
“东”、“西”、“南”、“北”等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强调笔顺和结构。

②利用生字卡片,进行游戏式的复习,如“快速找字”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生词理解与运用
①解释“采莲”是指采摘莲子的活动,通过展示莲子和莲叶的图片,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②通过句子“鱼戏莲叶间”来教授“戏”字,解释其在这里表示鱼儿在水中游动玩耍的情境,并通过动作模拟加深理解。

(3)形近字辨析
①对比“东”和“西”两个字,指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东”字的第五笔是竖弯,而“西”字的第五笔是竖折。

②通过组词游戏,如“东西南北”造句,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区分和掌握这些字词。

(六)情境模拟
1. 创设采莲场景
(1)教师首先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2)播放轻柔的江南小调,营造宁静祥和的采莲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导学生模仿采莲的动作,如轻轻弯腰、伸手触摸水面等,体验采莲的乐趣。

2. 角色扮演与互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采莲人、鱼儿、莲叶等。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简单的角色对话和动作,如采莲人之间的对话、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场景等。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采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

3. 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
(1)引用课文原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教师解释“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让学生感受莲叶的生机勃勃。

(2)分析“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鱼儿在莲叶间自由游动的欢快场景。

(3)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采莲人和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江南水乡文化的影响。

4. 情感体验与表达
(1)教师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尝试表达采莲人的喜悦和鱼儿的自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情感。

(2)鼓励学生在模拟采莲的过程中,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对江南水乡的想象。

(3)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同时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七)朗读练习
1. 课文朗读示范
(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文《江南》,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读边用手势表示方向,如“东”、“西”、“南”、“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分角色朗读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向(东、西、南、北),并扮演课文中的鱼儿。

(2)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组的方向,朗读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如“鱼戏莲叶东”,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角色。

3. 情感表达指导
(1)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尝试表达采莲人和鱼儿的愉悦心情,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时,语调可以轻快上扬。

(2)教师可以播放江南水乡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朗读时更好地融入情境。

4. 朗读技巧训练
(1)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控制语速,根据诗歌的内容变化调整朗读速度,如“鱼戏莲叶间”时可以稍慢,以突出鱼儿嬉戏的悠闲。

(2)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如在“yú鱼xì戏lián莲yè叶jiān间”中的“间”字后适当停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通过课外阅读、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的自然
风光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的笔顺和结构。

2. 画出自己心中的江南水乡,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