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篇1
陈老师的课堂,特别重视对同学的评价,如:“你的声音真洪亮!”“说的真清晰!”“老师相信,接下来小伙伴的表现会更棒!”“会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慧的孩子!”“我们把这个了不得的方法一起来说一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哪位小伙伴能说的更好?”“谁能说的更洪亮?““说的很有道理,谁听清晰了,能再来说一说?”激励孩子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同学回答错误或是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没有迫不及待的援助,更没有放弃,而是劝慰鼓舞孩子:“不要焦急,接着说!”“是不是需要重新说一遍?”“想不想自己改一改?”清除了焦灼畏难心情,让他在心理上觉得是安全的,然后引导他思索,获得了胜利和自信。
“跟他一样想的点点头!”“和他们想法一样的小伙伴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脸微笑看老师,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好了!”虽然形式简约,但特别有用。
这样的做法比“对不对?”“做对的举手!”更能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数学语言的正确运用,是同学内部语言进展、思维技能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课上数学语言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
的。
“依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哪位小老师来提出一个用加法
计算的数学问题?”“小松鼠有30粒,小熊有20粒,请问:一共有多少粒?”
“要算一共有多少粒,可以怎样列式?”“30+20等于
多少?”
“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我是这样算的,由
于3+2=5,所以30+20=50。
”
赞叹于孩子回答下列问题时,用语的完整、用词的精准,很难想象才一班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规范的数学用语,离不开老师平常每一节课的指导,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也是
一贯在这样做着。
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指导,同学是完全
能够完整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
今日听了张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一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小、好动、爱玩、新奇心强,针对
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激
发了他们的学习爱好。
2、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张老师非常关注同学的思索过程。
在探究整
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同学独立思索的基础上,
引导同学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实时加以评价。
一方面培育了同学的语言表达技能,同时又援助同学理清了思路。
而在同学沟通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同学没提到的方法,老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表达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查找出最优化的方法。
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3、仔细钻研,细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
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细心预设,针对同学简单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
而“鸭妈妈找孩子”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同学学以致用,促使同学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同时又培育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于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于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让同学在发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楚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计算教学李烈老师曾提出了这样几点:
1、关注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
2可以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
3、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尝试
独立解决问题。
4.、多元多样性的多种方法,尊敬孩子的思维。
本节课老师可以将放得更开些,放手让同学自己说解题思路。
老师要充分相信同学给同学思索与表达的空间与时间。
几个孩子在说算法时都说到:“由于2+3=5,所以20+30=50。
”老师可以追问:“2是什么意思;3是什么意识?”同学便会梳理思路“2是2个十,3是3个十”。
同学的表达可能是性格化的可能是不完善的,老师要适时的发挥引导作用,规范同学的语言,梳理同学的思路,而不须要求同学需要模式化的表述。
对于小棒的运用老师也可以再斟酌一下,怎样利用直观的操作演示援助同学理解算理?是显摆后算还是先算后摆更合理些呢?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篇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缪老师的教学真正表达了“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原那么,这是一堂相当胜利的新授课。
详细来说,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教学的开放性,让同学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和计算意识。
首先老师出示了花卉展的图片,让同学依据花的品种数出三种花的盆数。
在数红花盆数的基础上,引出黄花的盆数是2个十,紫花的盆数是3个十。
随即让同学依据找到的3条信息,提出问题,说给同桌听。
同学通过合作,沟通,提出了:
〔1〕“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3〕“一共有多少盆花?’
〔4〕”紫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后来老师又引导同学把这句话改为“搬走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5〕“黄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并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特别是当同学列出了“10+20=30”这个算式后,让同学说说,假如他这样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从而补充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较好地表达了教育的机敏性。
2、着重培育同学的独立思索,合作沟通技能。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知新知这一过程中,老师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一位同学在动脑观测中独立思索,鼓舞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沟通。
引导同学思索计算方法,组织同学沟通计算方法,特别着重让同学进行算理的阐述,运用了指名说算理,同桌相互说算理,全班同学一齐说算理等方法,让同学依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
这样,就给了同学充分探究,思索,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育同学的计算技能。
培育同学的计算技能,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缪老师除了让同学合作沟通算法,还提供了充分,形式多样的练习。
并着重了以下几点:
〔1〕着重全体同学口头算理的讲解并描述。
〔2〕讲究练习的形式,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
〔3〕突出难点,讲求实效。
〔4〕在同学的计算涌现错误时,也能让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错误缘由,对症下药。
总之,这是一堂高效,胜利的新授课,老师和同学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识。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优秀评课稿篇3
周四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周老师一班级下册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同学学习心情。
每次听完周老师的课,都感觉他对孩子总是很亲切。
这堂课是在上午的第四节课,孩子的学习心情不是积极。
在这样的状况下,在课堂上周老师总是很照看孩子的学习心情,做完第一个练习后,还做了个游戏来调整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周老师总是表扬孩子,在练习中也给孩子“你准行”提示鼓舞孩子。
二、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周老师设计从直观的盒子列加减法练习,对比练习,加减法的规律练习,最末设计的聪慧题。
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孩子思维进展的规律。
三、思索。
对于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环节中,同学的各种方法中,表达了算法的多样性。
本人没有教过一班级,对于教材还不是很熟,但是,对于这里的方法中,老师是否应当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