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把脉高考)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把脉高考)第四章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1.(2012·高考山东卷改编)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是混合物,含有HCl、HClO两种物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 A个电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选B。
氯水是混合物,含有Cl2、HCl、HClO、H2O等多种物质;B项正确;HCl是共价化合物,其水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H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了H+和Cl-,NaCl 为离子化合物;电解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 H2,理论上转移2N A个电子。
2.(2012·高考上海卷)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
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还原性:Fe2+>Cl-
222222
弱;B项,由现象可知在此过程中有酸性物质生成,同时生成了漂白性物质;C项,在此过程中只能判断溶液不再显碱性,无法判断有无漂白性物质生成;D项,此时Fe2+被Cl2氧化为Fe3+,而Cl2被还原为Cl-,还原剂Fe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Cl-。
3.(2014·高考江苏卷)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 ℃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5SO2-3+2IO-3+2H+=== I2+5SO2-4+H2O。
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解析:(1)I2单质被SO2-3还原为I-,SO2-3被氧化为SO2-4,离子方程式为SO2-3+I2+H2O===2I
-+SO2-
4+2H +;使溶于CCl
4中的碘进入水层。
(2)CCl4不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
使其与水分离。
(3)温度较低时Cl2的溶解度大,同时减少I2的升华;在锥形瓶里面加入NaOH 溶液吸收尾气。
(4)要证明I-的存在,可以利用Fe3+将I-氧化为I2,利用淀粉遇I2变蓝色,可以证明反应的发生;要证明IO-3的存在,可以利用SO2-3的还原性,将其还原为I2,利用淀粉遇I2变蓝色,可以证明反应的发生。
答案:(1)SO2-3+I2+H2O===2I-+SO2-4+2H+使溶于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
(2)分液
(3)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 NaOH溶液
(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
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 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3;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3
4.(高考北京卷)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 ,滴加浓盐酸。
Ⅱ.当B 和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
Ⅳ.……
(1)A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的,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1)A 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 2。
(2)Cl 2将KI 中的I -氧化生成I 2,遇淀粉则显
蓝色。
(3)B 、C 中发生的反应为Cl 2氧化Br -生成Br 2。
(4)将C 中的Br 2滴入D 中,Br 2将I
-氧化生成I 2,用CCl 4萃取后,CCl 4层呈现紫红色。
(5)Cl 2自身为黄色,为避免Cl 2氧化I -,
故当溶液变成棕红色时,则说明只能为Br 2氧化I -。
(6)同主族,从上至下,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也减弱,则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答案:(1)·
·C l ··
····C l ······ (2)淀粉KI 试纸变蓝 (3)Cl 2+2Br -===Br 2+2Cl - (4)打开活
塞b ,将少量C 中溶液滴入D 中,关闭活塞b ,取下D 振荡,静置后CCl 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5)确认C 的黄色溶液中无Cl 2,排除Cl 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