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矿区职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欣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夏儿女无不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古人说60年为一甲子,一甲子对我们普通国民来说,基本上孕育了三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而从三代人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祖国的发展与变化、民族的日益繁荣与强盛。
仅读书一事而言,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我出身于农村,虽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父亲总算是接受了两年的私塾教育。
尽管如此,这也成了父亲的骄傲和我们的自豪。
因为在那个年代,农村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又有几个呢?由于父亲是家里兄妹七人中唯一的男孩,爷爷奶奶便节衣缩食,决定供父亲读点书,以便家里能有个识字算账之人,不受外人的欺辱。
小时候,在饭桌旁,我们兄妹几个常常聆听父亲的回忆与教诲。
父亲读私塾的老先生是邻村的刘驼子,刘驼子学问并不高,但要求极严格。
教学内容大致是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除读书背诵外,还有习字课、对
对子等。
教学的内容单一、枯燥、难懂,学堂陈旧破落,私塾先生刘驼子所收的学费,也只是每年象征性的一担稻谷或两担玉米棒子。
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父亲被迫终止了私塾学业,从此,15岁的父亲就跟大人们一样,正式投身于生产劳动了。
相对父辈们读书的艰难,我们受教育的机会可要好得多,但学习环境与教学条件仍非常简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正读小学,那时,我所读的村小是借用附近生产队的队屋,即几间土墙茅草屋,课桌由长条木板加几条腿钉制而成,每张长课桌坐5个人,自带板凳,上课下课以听值班老师吹哨子为准。
等到升入初中后,才有机会坐进砖墙鱼鳞瓦的教室。
教室的外观比小学漂亮多了,不过,内部设施依然寒碜,教室的窗户上几乎没有一块玻璃,全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塑料薄膜钉上去的,秋风一起,哗哗作响;室内光线昏暗,一块破旧的木板涂上黑漆权当教师上课用的黑板,上课下课由吹哨子改成了敲钢轨。
记得当时,谁能拥有一支七毛三分钱的“新农村”钢笔,就成为我们大家羡慕的对象。
我背的是母亲用各种碎布头拼缝成的花书包,分辨不出颜色,我多么渴望能得到一只当年流行的黄色帆布书包啊!可贫困的家庭实在是难以满足我的愿望。
学生教辅资料奇缺,课外阅读更是贫乏。
现在我已过不惑之年,回想起当年学生时代的读书生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