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
【摘要】目的:探讨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80例儿科临床学员,以双盲法将其分为
甲乙组,分别给予传统教学法与实践情境教学法,比较两组学员的教学效果。
结果:乙组学员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
度为97.5%,其显著高于甲组的72.5%(P<0.05)。
结论:在儿科教学中运用实
践情境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可提升其考核成绩,促进其教学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实践情境教学法;儿科;教学效果
国家一直以来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施行的都是阶段式以及规范性教育,该教
育对知识的连贯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比较重视,并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导致
学生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对知识的学习不够主动和积极,同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和
创新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护理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其致力于培养护理学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传统教学主要在完成理论课后开
展1年期限的实习,以此锻炼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1]。
然而,因为儿科病房相比
成人病房的流程和布局更为复杂,且护理操作上也要较高的难度,加上家属具有
较强的维权意识,所以传统教学提供的实习时间只能让学员逐步对环境进行适应,无法真正锻炼其护理操作能力。
为此,本文将对实践情境教学法进行深入分析,
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一共选取80例儿科临床学员,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0例,
所有学员对于相关知情同意书已签署完毕,对本次实验内容知晓,而且实验过程
中并未有主动退出或者中途提出者。
年龄:甲组20-24岁(21.45±1.29),乙
组19-25岁(22.57±1.38);性别:甲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乙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
对比甲乙组学员的资料,两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予以传统教学法如下:教员按病种对学员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
让学员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员完成实习报告,并完成
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
而学员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学员自行解决。
乙组予以实践情境教学法如下:1)建立情境病房:设立各个科室的急救模
拟病房,如儿科急救病房,邀请儿童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主任以及教学
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对病房内的急救过程予以指导,确保情境模拟的真实性。
模
拟病房内要选择符合儿童需求的设施,如婴儿沐浴间、儿童仪器等,让病房给人
舒适温馨且实际的感觉。
2)选择两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且能力专业的带教老师
共同备课,课件内容需包含儿科专业案例,如果学员分为四组,就设计四个案例,同时还要给各个案例创设6个左右的实践情境,每个情境设计相应的目标,其主
要包含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如心理学、儿科学、诊断学等。
3)实践情境教学的
学时总共设置120个,持续教学30天左右,当中儿科部分包含16个学时,每周
教学1次,一共4次,4学时/次。
4)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全体护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8~9名护生,各组均有1名男生。
实施过程:所有学员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教学,一共分为四个小组员,由9名左右的学员组成一个小组。
教师上课前
7天给学员发送相关教学内容,如教学案例信息、相关儿科资料、实践情境、教
学目标等,让每组学员自主预习并共同探讨交流,为7天后在模拟病房进行实践
情境教学做好准备。
在实践情境教学中,由学员主动对病房内的场景进行布置,
并准备好所需设备和物品,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服务。
要求
3名左右学员共同完成一个情境,而其他学员对此进行辅助和评价,让每位学员
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情境。
而教师要从旁指导学员的实践情境过程,并予以相应的
启发,同时还要从护理制度、法律规范知识等出发引导学员开展护理操作,待完
成教学后与学员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并做出相应改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员的临床考核成绩与教学方法满意度,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而对教学的满意度主要以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指标加以表示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实验数据均纳入spss25.0软件内加以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考核成绩对比
由表1的数据显示,乙组学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甲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学员的临床考核成绩
组别
例
数
医患沟通能
力
理论考核评分儿科实操掌握
率
甲
组
4075.32±4.8772.48±6.5930(75.00)
乙
组
4086.87±3.7585.65±5.6439(97.50)t-10.5512.1710.50
P-<0.05<0.05<0.05
2.2教学方法满意度
从以下表中可知,乙组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相比甲组更高(P<0.05)。
表2比较两组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n(%)]
组别例
数
非常
满意
基本满
意
不满意满意度
甲组4
16
(40.00)
13
(32.50)
11
(27.50)
29
(72.50)
乙组4
21
(52.50)
18
(45.00)
1
(2.50)
39
(97.50)
x
2
-12.5413.2914.5914.60
P-<0.05<0.05<0.05<0.05
3.讨论
现阶段,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已愈发完善和稳定,相比以往,医疗市场上也变化莫测,病人对此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观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也变得更高[2]。
可见,传统儿科教学模式与当前病人的就医需求并不相符。
实践情境教学法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其与相比传统教学起到以下作用:其一,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平台和时间更多,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更加积极,学员通过情景模拟进行护理操作,可对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有更娴熟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3];其二,在实践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既能够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稳定其学习心态,进而可增强其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其三,可增强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个人责任感,让其真正懂得共同合作和探讨才能高效解决问题[4-5]。
本文通过实行实践情境教学法,结果显示,乙组学员的医患沟通能力评分、理论考核评分和儿科
实操掌握率明显高于甲组,说明实践情境教学法下学员的理论和实践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乙组学员的满意度相比甲组更高,说明
学员对实践情境教学法有更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相比甲组,乙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闻芳,张芳,景玉芳,等.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解
放军护理杂志,2016,30(5):65-66,69.
[2]王燕.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25(3):63-63.
[3]刘璇,孟海燕.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
子杂志,2019,6(51):181.
[4]李晨,袁博,王玉,等.实践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特别
健康,2021,08(18):74.
[5]赵君丽.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
养,2017,27(19):272-273.
作者简介:杨凯蒂(1992.07-),女,汉族,贵州省遵义市人,博士研究生,初级,研究方向:新生儿相关疾病诊疗及发病机制研究;龚元(1992.11-),男,汉族,重庆市铜梁区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研究方向:新生儿外科相关疾病诊
疗及发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