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梨园轶事(四)童伶不寿与倒嗓之可叹,反串戏跌死孙二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上海梨园轶事(四)童伶不寿与倒嗓之可叹,反串戏跌死孙
二娘
今日推送之《旧上海梨园轶事(四)》,
出自《沪壖话旧录》,作者为海上漱石生,原
名孙家振,字玉声,笔名有漱石生、警梦痴仙
等。
29岁进上海《新闻报》主持笔政,后又
入《申报》《舆论时事报》工作。
曾创办《采
风报》《笑林报》《新世界报》《大世界报》
等,他的长篇小说《海上繁华梦》流传颇广。
记武伶中赛活猴、张顺来之真实功夫
武伶擅长跌打,每皆练习拳棒,故昔时孟七沈韵秋辈,俱于剧艺之外,兼工此技。
而卓然具有真实功夫者,则当推赛活猴与张顺来。
赛活猴即郑长泰,出身绿营,曾任职都司,充当教练官。
中年忽隐于伶,专演饰孙悟空之猴子各剧,故以“赛活猴”名。
《金刀阵》、《火焰山》等,为其生平杰作。
而饰《翠屏山》之石秀、《鸳鸯楼》之武松,舞真刀阔而且厚,解数精密,步伐整齐,常伶断难望其项背。
《鸳鸯楼》于三张半高桌之上,左足作金鸡独立势,以手握刀,抱右足猛拍一字下地,尤非有真实功夫者不办。
郑长泰之子郑法祥身段示范
张顺来本系拳师,少年时曾鬻艺江湖,兼授徒众,所至之处,罔不声誉鹊起。
业伶后乃以武术鸣于时,凡演搏击及真刀枪诸剧,俱出人头地。
而《四杰村》中之三节棍、《武当山》中之连环棍等,尤手法纯孰,自成一家。
二伶晚年皆长斋奉佛,戒杀放生,今俱向莲台证果而去。
张顺来临终之时,且身易僧装,趺跏于荷花缸中坐化。
童伶不寿与倒嗓之可叹
童伶出台太穉,至成年时每易倒嗓,甚或有患瘵疾而死者,最为可慨。
此盖如花之英华早露,其萎谢亦必较早也。
名伶夏奎章(夏月恒诸昆仲之父)之长子小庚弟,未十龄即登台,以须生剧名噪一时,见者皆以神童目之,惜未几即患瘵死。
熊文通之兄小秃三,亦小老生中之
卓尔不群者,出台时年甫十一二龄,不久亦遽悲夭逝。
至于倒嗓之诸童伶,则如谢金奎之子谢月亭及鼎鼎大名之霍春祥、小九龄(即今之王九龄)、孙三儿(即今之孙绍堂)曩隶大观园之刘桂林、隶丹桂之杜文宝、隶天仙之赵春奎,以及吴铁庵、刘天红、普幼安等,当其卯角出台之初,何人不一鸣惊人。
若足以期其远到,只以倒嗓之故,渐致或沦为配角,或不复登台,言之殊属可悲。
惟林小芬以须生改串花衫,易名林颦卿。
盖叫天以须生改为文武老生。
赵君玉童时名大大奎官,本唱净角,旋改武生,后改旦角,始俱获保全令誉,依然蜚声菊部,良不易也。
赵君玉剧照
倒串戏跌死孙二娘
年终时沪上有倒串戏,始于光绪季年,各戏园以时值岁阑,生涯清淡,乃于二十七、八日封箱以前,各演倒串戏两三夜,以资号召。
此种剧虽非各伶拿手,并不足观,人以各伶忽改常度,如老生武生等忽变旦角丑角,旦角忽变小丑或大面武生,小丑大面忽变小生,小生忽变老旦二花,文角忽演武戏,武角忽演文戏之类,颇足以一新耳目,因是叫座力亦殊不弱。
张君秋反串周瑜
某岁大新街丹桂茶园倒串,其第三出为武松打店,饰孙二娘者系架子武花脸袁士奎(即袁世奎),其人硕大无朋,演武旦已令人失笑,登台时双足穿扑跷,扭捏作态,更足令四座为之大哗。
不意甫至台口,立足不稳,猛从台上跌下,头震天台椅上(戏台口第一排客座,昔曰“天台”),顿即僵卧不起。
总管事郝福芝等见而大骇,当急设法舁入后台,赶速救治,奈竟无效而逝。
盖袁是日家中适值祀年,醉饱后匆促上场,致肇此祸也。
丹桂惩前毖后,自此不复演倒串戏,其余各班虽仍每年演串,然若饰旦角,亦相戒踹跷焉。
(《沪壖话旧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