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李亚军1黄波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的研究李亚军1 黄波2
发布时间:2021-09-18T07:33:17.224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8期9月下作者:李亚军1 黄波2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工程施工期间,应全面维护工程建设质量,以此保障工程项目成功率。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1 李亚军1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2 黄波2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工程施工期间,应全面维护工程建设质量,以此保障工程项目成功率。

然而,在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极易出现结构裂缝问题,严重威胁结构质量与安全。

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时,将会威胁建筑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必须科学控制和处理建筑结构裂缝问题,消除建筑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围绕建筑结构施工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数量日渐增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程结构面临着结构裂缝的难题,当出现结构裂缝后,如未及时进行裂缝的控制与处理,裂缝在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因此,结构裂缝将会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幅缩短,对工程安全、效益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各个工程企业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都应该从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出发,采取有效的裂缝控制方式,最大限度上保障结构性能,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建筑结构 1裂缝的特点
要找到裂缝产生的原因,首先就是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裂缝的特点,才可以更具有针对性。

裂缝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裂缝的方向一般为竖向裂缝,其长度受到墙体的高度影响,墙体中间的位置裂缝是最宽的,并以此为中心向两侧逐渐变细而消失;第二,裂缝分布比较集中,数量较多,宽度在0.3mm之内,墙体中间裂缝数量大于两端且裂缝最大;第三,裂缝一般在拆模后产生,温差变化对裂缝产生影响很大,裂缝在大气中暴露后,时间越长裂缝数量越多,但不影响裂缝宽度,同时修补后的裂缝依然有着轻微漏水现象。

2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 2.1温度差异
根据裂缝的特点,不难看出墙体裂缝的产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温度的变化会使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墙体产生裂缝。

裂缝产生的具体过程为,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采用混凝土等材料构建而成,这些材料都会受到温湿度的影响,因此整个建筑都会随着温湿度变化而出现变形、收缩等,尤其是外墙转弯等结构薄弱区极易产生墙体裂缝。

而且温度有着应力效应,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逐渐变干、变硬,混凝土体积会缩小,导致墙体薄弱区产生裂缝。

2.2材料选用不合理形成裂缝
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因素,大部分是由于建设材料选用不合理,特别是对于结构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采购环节而言,如果选用水热化较高的施工材料,则会导致水泥产生渗水现象,进而使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受损害,极易产生裂缝。

另外,建筑结构内部的防水卷材应用不合理,同样会形成裂缝。

合理应用防水卷材,可以切实防止渗漏以及裂缝出现,与之相反,如果不能合理选用防水卷材,则会导致防渗裂缝持续扩张,最终形成大面积的裂缝。

2.3施工养护不当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只要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一般不会出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但也不能排除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缩短工期,不注重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或在某一环节上存在漏洞,或是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前招聘施工技术人员时,不能严格把关,造成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也缺乏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按照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规范施工,随意更改进度和方案,给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一味强调施工成本控制,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采购过程中,往往采用一些低质量的材料。

尤其在水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盲目考虑水泥价格,忽视现场施工的要求,用劣质水泥配制的水泥砂浆质量较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结束后,很快就会出现裂缝。

建筑工地浇筑完毕后,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的养护管理,通过适当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度差。

但许多施工现场只注重施工前的维护,不注重施工后的养护,造成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明显升高,最后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

3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
3.1针对温度裂缝进行防治
针对建筑项目内部结构的详细设计工作,施工方务必遵照设计原则,切忌产生过多的凹凸,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温度集中而引发的墙体裂缝。

详细而言,温度裂缝的形成关键,是因为建筑项目的圈梁等部位出现温度变形,同时各部位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所以,有关建筑物表层的保温性能的设置,以及顶层砖墙裂缝程度之间将会具备比较直接的关系,在施工环节务必要确保建筑项目的表层温度与相关建设标准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保温屋面、材料性能及具体的施工方式一定要严格遵循标准。

而针对建筑结构方面,应当合理加强对应的抗剪功能,横墙及纵墙顶端都需要配置相应的圈梁,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的总体性能。

3.2施工材料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

决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图纸中需要标注好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同时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源头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

材料采购人员要加强市场调查,明确材料性能质量,并且由检验人员对到场的材料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现场。

材料入厂后,库管人员要明确各个材料特点,根据材料性质分类存放。

另一方面,要合理试配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第一,要根据试配结果做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在试配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强制式搅拌机配置混凝土材料,并且测试配置结果,明确其是否满足施工标准要求。

相关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检验配置情况,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经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定最佳配置方案。

第二,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调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水胶比和水泥混凝土强度曲线关系,利用二者曲线关系做好水泥混凝土用量调整,实现配合比方案的优化。

3.3注重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多种施工裂缝都是在后期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需要将保温板等工具放置在初凝混凝土表面,避免阳光暴晒混凝土,从而产生膨胀裂缝和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必须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处理,避免水分过度挥发,降低凝结稳定性。

为了避免浇筑施工裂缝的产生,还应做好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混凝土板块,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平整性。

管理人员应注重监控混凝土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加大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做好施工裂缝检测与保障工作,以此减少浇筑施工环节的温度裂缝。

结语
结构裂缝是建筑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各种类型的结构裂缝出现都会给工程的整个结构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任何的工程项目结构施工中,都应该针对可能引起的结构裂缝的原因,来采取有效的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做好结构施工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结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玉国.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其防治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8):24+27.
[2]宋智勇.浅析房屋建筑中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J].四川水泥,2021(7):158.
[3]张海辉.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1,46(3):139-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