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的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老爱老的名人故事
篇一:敬老模范个人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好榜样—李树峰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假如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当尊敬别的老人,爱惜年幼的孩子,在全___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这一优良传统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康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车队长李树峰身上又一次得以体现。

李树峰,男,1972年7月生人,高中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杜蒙康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车队长,该同志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对群众以礼相待,一视同仁,诚恳守信,讲文明、懂礼貌,乐于关心别人,多年以来,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谐,邻里团结,遵纪遵守法律,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2021年10月,杜蒙康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成立,李树峰可以算公司元老,公司刚刚起步,需要办的事情格外
多,他跑前跑后,毫无怨言,寒冬腊月,带领司机去接车,可以说为公司立下了丰功伟绩。

一、___平安第一、服务第一、满足第一的宗旨
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始终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公交工作不遗余力,领导公司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在人少物缺的状况下,节约成本,为公司制造更大的价值。

二、思想上重视敬老爱老工作
李树峰同志常说:今日我们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上一辈的努力拼搏,正是他们当年的辛勤劳动打下了基础,我们才能有今日的美好生活。

如今,当年的劳动者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脱离劳动了,但他们为___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永久不能遗忘。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敬重老人,事实上就是敬重我们自己!关怀照看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应尽的责任,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宝。

重视人伦道德,敬老尊老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分散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在这朴实的话语中,句句都折射着他尊老爱老的崇高精神境界。

李树峰说:每天出车,我的愿望很简洁,盼望坐我们车的每一位都能满足,起步慢,等老人坐稳在开车,这是李树峰开会每次都要强调的话,他也正是秉承这种精神,服务着每一个人。

三、加强对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要求每位司乘人员签订“敬老文明号”承诺书并写出心得体会,提倡司乘人员像关怀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每一位老年乘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要主动关心,搀扶他们上下车,提示乘客让座,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公交服务的热忱、周到、细致。

制定《惩罚细则》、设置公交投诉热线,对于服务看法差、拒载老人等不文明现象,进行从严、从重惩罚。

同时,经过评比审核,选出“敬老文明号”线路,在各营运线路树立了敬老示范典型。

四、完善了车厢内的服务配套设施
公交车设有橙色爱心专座,并在座椅上印有“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字样,还备有“公交爱心包”,里面装有爱心伞、晕车药、针线包、创可贴等物品,悉心关爱老年乘客出行。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也是李树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公交系统是公共服务重要的窗口单位,负有为老年人供应优质温馨服务的___责任。

康达公交开展岗位练兵,老年人优待工作注重平常,注重养成,突出特色。

2021年,开展了“平稳驾驶平安年”、“温馨服务照看年”,在司乘服务方面,要求驾驶员平稳驾驶,遇有老年人乘车时,慢关车门缓起步,避开因起步猛、刹车狠、拐弯急造成对老年乘客的损害。

针对老年乘客上车慢、说话慢等特点,要求乘务人员做到“有耐烦、找座位、不督促”,给老年乘客供应周到服务。

敬老尊
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珍贵精神财宝。

作为承载___责任的公益企业,作为播撒文明的窗口行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落实,为老年人安度温馨和谐的晚年供应更加周到、热忱、细致、细心的公交服务。

篇二:敬老爱老演讲稿
敬老爱老演讲稿
(演讲对象名称):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她博大而精深,她厚重而宽广,祖国从古至今有着许很多多的文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尊老爱幼不仅是文明精神的体现,更是一种爱的体现。

它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___和谐,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

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由于有父母的哺育;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孝敬___上全部的老人。

还记得有人说过,童年是一幅画,少年是一个梦,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篇散文。

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帜,向往将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

在过去的日子里,老人们为这个___的建设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我们为
有这样的老人而感到骄傲。

在我们中国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个传统的节日——重阳节。

它是敬老、爱老的日子,因此把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谁也不能避开这两个时期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在年老时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时需要人的照管。

当年岁大了,无人加以恳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闲。

幼小时,无人加以慈爱的照管,必简单趋于坠落。

若讲人道主义,须先对于老幼这两项人,施行亲切的爱惜。

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___,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专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慈爱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很多多的人。

父慈子孝,不肯定让我们的家富有有钱,不肯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

家,假如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

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尊老爱幼,这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
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古人才智的结晶,自古以来,有许很多多尊老爱幼的事迹,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的心灵,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历史上有很多尊老爱幼的事例为人称道。

古有花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九龄童小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___尊师,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

一代伟人___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祝寿时动情
的说: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也是我的老师,将来仍是我的老师.伟人的风范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2021年9月12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前总理___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伴随下来到了北京市第一___福利院,探望在那里生活的老人们,并向全国的老人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___总理动情的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成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都懂得孝敬老人。

尊老爱老要蔚成风气,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也是良好的___风尚。

说完,他深深地鞠躬向老人们行礼。

是啊,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

敬重老人,事实上就是敬重我们自己!
敬老、爱老,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它传递着阳光,让暖和撒到老人的心。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维护老人,敬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更显得重要。

《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指明白方向:夕阳的美好要朝阳的回报,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响全___,使全部的老人都“老有所乐”。

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我经常看到一幕幕敬老爱老的动人场景,隔壁的王大爷是一位五保户,我的母亲时常照看他,送吃的,做穿的。

一开头村里人都说我的母亲傻。

但母亲总是笑着说:对待自己的老人要好,对待身边的老人也要好。

慢慢的就在我们村形成了一股敬老爱老的风气。

更令人可喜的是,现在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补助,这莫非不是体现国家敬老爱老的表现吗?
然而,___上有些不懂地反哺之恩的人,却做出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父母老了,他们把父母当成了包袱,任意扔掉。

甚至消失了虐待老人的现象。

这真令人心寒啊。

同学们,当你观察那街头蜷缩的身影,莫非你会熟视无睹吗?当你听见空荡的房屋里回响着为你担忧的叹息,你莫非不会感到心酸吗?当你看到那弯曲的身体还在田里劳作,莫非你不会心疼的上前去帮一把吗?那些终日在垃圾箱门口徘徊等待拣拾垃圾的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路过他们身边时莫非你就没有怜悯之心吗?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而我们对老人的关怀,却渺小又稀有。

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头爱惜老人、
孝敬老人吧!我们诚心的盼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荣!
所以,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尊老、爱老、敬老。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尊老爱老敬老优良传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假如全___的人都能养成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和谐,更融洽,更亲热,人间将处处布满爱。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当尊敬别的老人,爱惜年幼的孩子,在全___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

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我的发言完毕,感谢大家!
篇三:中华尊老敬老故事
绝版二十四孝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1 孝感动天
舜,传奇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特别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能,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看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探望父亲,仍旧恭尊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留意进展农业,使西汉___稳定,人丁兴盛,经济得到复原和进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召唤自己,便背着柴快速返回家中,跪问原因。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高校》、《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

早年家中贫困,自己经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他经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
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常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非常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懊悔知错,从今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观察猎人刚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赶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颜色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玩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难过,干脆躺在地上
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___)。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关心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常常思念父母的哺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协商,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肯定禀告,回家后肯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尊敬了,竟奇怪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
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给母亲,自己贫困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称赞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仆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爱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非常诧异。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给,对母极孝。

后家境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忧,养这个孩子,必定影响供给母亲,遂和妻子协商:“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约些粮
食供给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
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暖和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患病水灾,黄香尽其全部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
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
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情愿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突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今,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敬老爱老的名人故事》由:创业找项目整理
转载请保留,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