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开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伟大的开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主要内容包括了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整个单元的内容设置上来看,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背景及标志。
通过学习本课应帮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须先经过初中七年级的学习,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经过八年级前两单元的学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前的时代背景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并能得出中国的命运历经洋务派、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仍未彻底改变的结论,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条件;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活跃开朗热情,容易被激发出爱国的激情,尤其是升入八年级以后,学生比“小升初”时更添了一份理智,这足以使本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能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口号、结果及意义等,掌握中共“一大”召开
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并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提高归纳课文和通过搜集史料中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对本课背景作简要陈述;通过设计矛盾冲突和制造困难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且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不妥协的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手段综合使用,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略做调解。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播放:《我的1919》片段,再现顾维钧巴黎和会讲话,点明五四运动发生前的国际背景。
教师讲述:消息传入国内引发五四运动。
从而导入新课。
一、五四风雷
教师:面对中国代表的外交失败,中国土地的断送,作为一名爱国学生,你会怎么做?
点评学生发言,肯定学生的回答。
教师:当年的青年学生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行动又引发了怎样的变化呢?阅读课文后回答。
教师投影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个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填表
时间地点运动主力斗争方式口号
前期
后期
3、面对斗争主力的变化,北洋政府的态度变化了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合作学习、探讨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用课件展示运动的时间、经过、初步结果
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有哪些?从中分析你能分析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吗?
学生回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等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析此次运动的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教师:回顾复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顽强的抗争,结果怎样呢?
学生回答:中国的命运历经洋务派、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仍未彻底改变的。
然后教师投影: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照表,帮助学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并点明五四运动的开端作用
然后归纳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堂探究: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
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在今天这个和平时期,应宏扬什么样的五四精神?学生探究交流: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答案不唯一,例如:民主、科学、勇于创新、
为国家民族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渡语:
情境设置播放中共一大成立的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中共一大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投影:上海中共“一大”及与会代表及会议内容等相关图片。
课堂思考:课本用“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你能从课本中找出这句话的根据或有力的证据吗?根据课外知识,还能有更多证据吗?
教师讲述:建党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群众基础——更广泛,果然是面貌焕然一新,真乃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点评学生回答,并着重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顽强精神,与斗争的艰难性。
从而引出最后一目国人运动的高潮:让学生阅读课本P67-68“工人运动的高潮”部分列举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掀起的革命狂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一次工运高潮便是“焕然一新”的突出表现
回顾本课;
以历史歌谣形式回顾本课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巴黎和会成导索,五四学生掀浪潮。
惊雷一声冲天怒,工人商人齐响应。
无产阶级上舞台,民主革命换新篇。
一大宣告党诞生,革命面目焕新颜。
投影展示《开国大典图片》,并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旋律中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背景及标志。
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是本课中一个较难的教学点。
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民族危难的事实面前都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并满怀爱国热情,真正发挥了历史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设计复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顽强的抗争,结果怎样呢?帮助学生理解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概念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我觉得是我这本课的成功之处。
教师通过扮演引导者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有可能非常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