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引水工程调研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岛湖引水工程调研总结
千岛湖引水工程,即通过工程管道引水为杭州市民供水,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项呢?钱正英院士的观点其实是应该值得重视的,在钱塘江这一自然的“引水通道”外,再通过“外科手术”式建一个人工输水管道,虽能解决杭州眼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很可能会弊大于利,因为引水工程一旦管理失当,其对千岛湖及其下游的钱塘江流域的潜在影响或许不容忽视,或者其影响迟早会显现出来。
当然我们希望对引水工程能有更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使引水工程对千岛湖及其下游的钱塘江流域的生态影响能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使这种影响没有显现出来,从而确保引水工程能长期造福一方。
虽然千岛湖引水工程,先经国内顶尖的专业机构的环境评价,后又因很多业内外和地域内外的争议使引水规模得到了大幅度削减,从而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可能得到进一步缩小,但是引水工程对千岛湖及其下游的潜在影响并不会因此而消失,而且还将视具体管理的方式而不同。
在此,我们根据前期的研究和所掌握的知识,对千岛湖引水工程的可能生态学影响提出以下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由于学识水平的限制,其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也请有关方面批评指正。
1. 引水对千岛湖生态系统及其水质的潜在影响
千岛湖引水工程的年引水量从最初设计的20.7亿立方缩减到现在的9.7亿,确实对保护千岛湖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有了更大的保障。
然而,由于引水与大坝的下泄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如何引水等饮水策略及其管理,仍将是一个关乎千岛湖和钱塘江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
那么引水对千岛湖的可能影响有哪些呢?
(1)引水可能引起千岛湖水位和水体体积的改变,如果这种改变足够大的话,就会对生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据有关工程的介绍资料,千岛湖年径流量为110亿立方米,年引水量为9.7亿立方,即引水量占入库径流的10%不到,被认为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也有一些资料显示,千岛湖多年平均径流量在90亿立方左右,据此计算,则引水量就超过了10%。
当然,这种引水量,如果能通过削减下泄流量来调节/平衡的话,那么对千岛湖本身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但是,由于人工引水与大坝泄水有很大的不同。
大坝泄水主要两个目的:发电和泄洪,洪水期间泄洪,对水库水位和库容量影响不大。
而引水的抽水则视需水量而定,而城市饮用水取水的季节性差异小,因此一旦形成依赖,即使在枯水年份和枯水季节也会产生较大的需水量,这时,一定量的引水量,可能会导致水库水位下降,库容减少。
随着库容的减少,不但其生物多样性会减少,而且对各种污染物的生态容纳量和生物自净能力都会因此而减小,此时若再遇大的地表径流,就容易导致蓝藻水华的暴发和水质的下降。
(2)引水会加大水库流速,从而减弱水质的净化过程
千岛湖水质呈现自上而下逐渐净化的格局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千岛湖的氮磷等营养物主要来自上游流域,进入库区后,一边沉降、一边为藻类吸收并随食物链的迁移转化(循环),但这些过程又与水库的流速成反比,即当水流较大时,水中的氮磷来不及沉降和被藻类吸收就流到较下游的地方,而流速又与水库的引水量有关。
当有大的引水再加上水库大坝泄水时,水库的流速就会显著加大,从而减弱了水库正常的水质净化过程,导致下游特别是取水口附近水质的快速恶化。
2. 引水对千岛湖下游钱塘江流域的影响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为了减少千岛湖因引水和大坝下泄对水库库容、水位的影响,有时可以通过减少大坝下泄把节约的水量给引水的方式来取得平衡。
这样做确实能极大地减少引水对千岛湖生态系统和水质的影响,但这样可能会导致因大坝下泄水量的减少,而对钱塘江下游生态的影响,如可能会导致钱塘江水位下降、营养盐补给减少,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质量下降,影响下游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结构。
此外,钱塘江的水质也会受到影响,海水的顶托作用也会更显著,从而可能影响到杭州市钱塘江取水口的水质。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为了能使千岛湖引水工程发挥长期效益,除了加强对千岛湖水环境的保护外,还要科学调度千岛湖引水工程和大坝泄水,从而既减少对千岛湖库区的水质和生态影响,同时也尽可能减少对钱塘江下游的可能负面影响。
在此,我们对引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尽可能在丰水期引水和在枯水季节减少引水,以保障千岛湖水位能维持在足够的高程,保障其正常的生态功能和净化能力;
(2)千岛湖引水前尽可能蓄高水位,留出足够的水量,以满足钱塘江生态需水和引水工程的引水需要。
(3)引水与大坝泄水尽可能错时进行,以减少水库流速,延缓上游营养物向水库下游的迁移过程。
(4)设定千岛湖泄水、引水的最低水位,一旦低于该生态最低水位,坚决停止泄水、引水,保障千岛湖自身的生态健康和水质的稳定。
(5)加强千岛湖的生态保护,特别是减少外源营养物的输入,科学管理千岛湖的鱼类资源,使其发挥最佳的净水护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