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word版)

合集下载

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无比宝贵的遗产。

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从文体上看,它们基本上都属于论议之文。

先秦诸子的论议文之所以富有魅力,首先一个原因是流派众多,而发表言论的各家及其成员都个性鲜明,卓并不凡。

一方面,不管是儒家之文、道家之文、法家之文,还是墨家之文等,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都不可替代。

另一方面从各家内部来看,诸多发表言论的人物之间虽然保持着某种一致性,却并非千人一面、千口同声,而是各不相同。

就儒家的论议而言,《论语》的文章简而能赅,浅而能深,态度雍容,辞义典雅;《孟子》的文章气势逼人,匠心独运,而挥洒自如;《荀子》的文章缜密谨严,譬巧喻博,句式参差与齐整相间。

就道家的论议而言,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奇妙深幽,庄子后学的文章即先秦诸子论议文之所以富有魅力,其次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卓绝的智慧。

当时,各家各派的成员都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都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自己的方子:孔子围绕礼和仁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现实社会秩序的紊乱以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墨子围绕兼相爱、交相利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亏人自利”的世风;孟子建立的仁义、仁政学说,回应的是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以及率兽食人、好战嗜杀的暴政;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其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戕害……这里充满了对社会发展、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行为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对人心与世道、情与理的细腻深刻的把握,充满了对天人关系的宏大锐敏的思考。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二模测试卷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二模测试卷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二模测试卷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札的文献价值研究书札也可以称为手札、尺牍、书翰或者书信,诸名之间并无实质性的不同,但又有所区别与侧重。

书札与尺族牍、尺素兼重物质形式与文体形式,相比之下,后二者又更为古雅一些。

这是因为书写尺牍所用之材质;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纸张未发明之前,书写信函不是用竹简,即是用木牍,偶尔亦用小幅丝帛织物,即为尺素,这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用“简”“牍”“礼”“牒”或“素”等称呼书信的由来。

手札与书札、书翰相近,但书札、书输强调其为书写的作品,而手机强调其出于书写者的亲笔。

书信则侧重其文体内容,着重其社会交往的功能。

但是,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使用这些名词时,各自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也不免混用。

还有人使用“尺素”或“笺素”之称,在追求古雅之外,又更加强调笺纸的形式种类及其物质文化意义。

例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有《笺素珍赏》,其副标题就是“国家图书馆藏近现代百位名人手札”。

也有人使用“名人墨迹”这个名称。

从字面上看,“名人墨迹”当然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形式或文体形式,但手札无疑是其中之荦荦大端。

毫无疑问,书机是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历史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献类别上说,书礼文献是写本文献的一种。

所谓写本文献,是相对于印本文献而言的。

一般而言,印本文献刊印之后,即可化身千百,存世者往往不止一本,同一版本者就有相同的文献价值;而写本文献往往只此一本,并无复制本,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书札文献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件书札都是无法复制的,即使作者重抄一遍,其墨迹也不完全一样。

因为独特,所以稀罕;因为稀罕,所以珍贵。

书札的文献价值,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史料价值。

因为出于当事人之手,书札提供了研究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这些史料中所披露的人事关系、政事秘辛,往往是不见于正史记载或公开报道的,往往寥寥数行便抵得千言万语。

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解读解甲归田 发轫间不容发 蔓延顺蔓摸瓜 B.模范装模作样 咀嚼味同嚼蜡 载体风雪载途 C.甲壳金蝉脱壳 差池差强人意 拾遗拾级而上 D.叨唠叨陪鲤对 笼络笼中之鸟 铜臭遗臭万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扁舟 比翼鸟 金璧辉煌 万变不离其中 B.皓月 儒子牛 越俎代袍 针尖对麦芒 C.朱颜 暴发户 游刃有余 风马牛不相及 D.褥暑 青一色 呱呱而泣 桃李满天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师的预言,再______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内容非常丰富。

②新中国的航天人以_______的精神在祖国的大西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③梅西的射门太突然了,对方的守门员都没有________过来,球便划着美妙的曲线,奔球门的死角而去。

A.过度 坚苦 反应 B.过渡 坚苦 反应C. 过渡 艰苦 反映D.过度 艰苦 反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悲惨世界》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小说人物命运悲惨感人,令人不忍卒读。

B. 李娜团队,上上下下都能够同舟共济,相敬如宾,故而能屡创佳绩。

C.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D.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人们熟悉的舒淇和葛优。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这题实在错得冤枉!”他恨得跺了一下脚说,“下次再也不能‘大意失荆州’了。

” C.唐代诗人柳宗元是河东人(今山西永济),故而人称柳河东;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因为他的祖籍是江西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机械发明。

这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木人构成的指向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南方。

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神农和蚩尤发生战争,神农因迷失方向战败。

于是神农向黄帝求援,黄帝便造了指南车,与神农共同抵御蚩尤。

因有了指南车指引方向,最终击败了蚩尤。

另一个传说是,周公时,南方的越裳氏派使者晋见周成王,归国时周公为了让使者不致迷路,便造了一辆指南车送给他们。

传说只是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当然不能代替史实。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的马钧可能是第一个制作指南车的人。

马钧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

他制造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其巧百倍于常”。

他还改制了诸葛亮所造的连弩,“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马钧在魏国担任给事中时,“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

《宋史•舆服志》则详细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之一。

燕肃制造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

车中,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

《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圆周以及齿轮的齿距与齿数。

车轮转动,带动附于其上的垂直齿轮,该附轮又使与其啮合的小平轮转动,小平轮带动中心大平轮。

指南木人的立轴就装在大平轮中心。

当车转弯时,只要操作车上离合装置,即竹绳、滑轮(分别居于车左和车右的小轮)和铁坠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使木人指向不变。

南昌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

南昌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

南昌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家好!①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毕业生发言。

此时此刻,②我心情非常激动。

高中三年,③我们早已习惯于在学校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四季飘香的校园。

④我们将告别大家朝夕相处的同学、学识渊博的老师。

⑤在此,⑥请允许我代表高三的全体同仁,⑦向我们的恩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后,⑧我们这些高足,⑨定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校……(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简明,应删除个别词语。

表达不简明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应替换个别词语。

表达不得体的句子序号分别是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②《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 , ________。

③《赤壁赋》苏子所唱的歌曲中,________一句借《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隐晦地表达对君主和朝廷的眷念。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3. (19分)(2016·淮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活法”是江西派吕本中提出来的口号,是要诗人既不破坏规矩,又能够变化不测,给读者以圆转而不费力的印象。

杨万里所谓“活法”当然也包含这种规律和自由的统一,不仅如此,根据他的“万象毕来”、“生擒活捉”等话看来,可以说他努力要跟自然界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

古代作家言情写景的好句或者古人处在人生各种境地的有名轶事,都可以变成后世诗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镜,或者竟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使他们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地看,国势盛衰与语言传播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关系。

国势强盛往往会推动它所承载的语言和文化的传播,而国势衰微则常常会导致以它为物质载体的强势语言乃至文化受损。

反观汉语的国际传播过程不难发现,伴随着历史上中国国势的盛衰与消长,汉语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起伏和波动。

在东亚历史上,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原王朝,相对于生活在这一区域内和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势。

汉语和汉字也随着汉文化的扩散而远播四方,成了这一地区的通用语言文字。

强大的国势,有助于扩大汉语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历史上,由于秦汉一统及其强大的影响力,汉字汉语不仅为中国古代的许多民族相继采用,而且也被周边不少邻国长期使用。

不少民族语言文字在汉语族际化的过程中日渐式微,甚至最终消失,成了语言化石。

如契丹文字、女真文字和西夏文字等。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和南部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

汉语一度成为朝鲜与越南长期使用的官方语言,并广泛地渗入日本社会。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33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婆娑.(suō)梵.文(fán)裙裾.(jū)弄.堂(lòng)B. 木椽.(chuán)柘.林湖(zhè)瞥.见(piě)舀.水(yǎo)C. 猗.郁(yī)叱咤.(zhà)木栅.子(zhà)搽.粉(tú)D. 籼.米(xiān)揩.油(kāi)五卅.(sà)载.人航天(zài)2.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酣怅策化不加思索无福销受B.葱茏悲催忧心恐疚络驿不绝C.康慨羁鸟俏楞楞了截直爽D.斑驳蓟北息列索落博文强识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四处寻访证人,试图以此打开缺口,但是不少受访人,不肯配合,致使调查工作陷入困境。

②他一直对自己在那段荒唐岁月里的行为,然而在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结。

③直到媒体报道,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

A.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B.讳莫如深守口如瓶三缄其口C.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守口如瓶D.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西部,特别是加利佛尼亚变成了路人皆知....的“新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任何背景、社会地位和种族的人,只要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都可以成功。

B.给病人看诊时,她会不胜其烦....地跟病人讲述病情和以后的治疗措施,从医多年来鲜有病人抱怨,多次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

C.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考试试题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考试试题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的机械发明。

这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木人构成的指向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向南方。

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行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神农和蚩尤发生战争,神农因迷失方向战败。

于是神农向黄帝求援,黄帝便造了指南车,与神农共同抵御蚩尤。

因有了指南车指引方向,最终击败了蚩尤。

另一个传说是,周公时,南方的越裳氏派使者晋见周成王,归国时周公为了让使者不致迷路,便造了一辆指南车送给他们。

传说只是说明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当然不能代替史实。

据史料记载,三国时的马钧可能是第一个制作指南车的人。

马钧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

他制造了用于农业灌溉的龙骨水车,“其巧百倍于常”。

他还改制了诸葛亮所造的连弩,“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马钧在魏国担任给事中时,“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

《宋史•舆服志》则详细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之一。

燕肃制造的指南车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

车中,除两个沿地面滚动的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

《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圆周以及齿轮的齿距与齿数。

车轮转动,带动附于其上的垂直齿轮,该附轮又使与其啮合的小平轮转动,小平轮带动中心大平轮。

指南木人的立轴就装在大平轮中心。

当车转弯时,只要操作车上离合装置,即竹绳、滑轮(分别居于车左和车右的小轮)和铁坠子,就可以控制大平轮的转动,从而使木人指向不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

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

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

“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在屋门、门楣、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最迟始于宋代,而在朱元璋的倡导下,盛行于明代。

关于“福”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延伸的。

福,从示部。

从示部的汉字,多与祭祀、神明、祈祷、企盼有关。

这一点从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证。

“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

由此可见,“福”的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

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

渐渐地,随着社会变迁,“福”的含义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与延伸。

《礼记。

祭祀》载:“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谓之备。

”意思是福即事事顺利。

《韩非子》上说:“全寿富贵谓之福。

”此处当福运、福气讲。

除此之外,《尚书》中提到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也就是说,福包括长寿、富有、康宁、好德和善终。

总而言之,不管是《尚书》、《说文》对福的诠释,还是今人对福的理解,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境界。

有关福的习俗从古至今形式不少。

有的依然盛行,有的业已湮灭,有的则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以旧的风俗。

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这里的春牌儿就是在纸上写福字。

倒贴福字,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追求,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

摸福:由于中国人特别追求福,向往福,因而一种摸福的风俗自然而然应运而生,这种风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各有千秋和讲头。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语文(语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语文(语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

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

南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

南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

南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猗郁走头无路一往情深别来无样B . 训鸽没精打彩无是生非因祸得福C . 葳蕤宁死不曲游目乘怀破涕为笑D . 肄业逆来顺受赏心乐事溢于言表2. (4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出版了我的《牛棚杂忆》,我的主要论点是:不管是打、砸、抢者,还是被打、砸、抢者,我们基本上都是受害者。

【甲】前者是糊涂油蒙了心,做出了伤天害理的恶事;后者是在劫难逃,受了皮肉之苦,以致丢掉了性命。

我自己属于后者,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自己跳出来的,结果一下子就跳进了牛棚,险些把小命丢掉。

【乙】然而我却一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还在拥护“文革”——这不也是糊涂油蒙了心吗?【丙】一个人,一个团体或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或民族,犯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犯了以后怎样对待?对待之方,不出两途:一是掩盖,一是坦率承认。

前者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结果是往往自食其果,到了以后某一个时候,旧病复发。

轻则病魔缠身,不能自脱;重则呜呼哀哉,抱恨终身。

我个人认为,聪明人,还有点良心的人或组织或国家民族应采取后者的态度。

中国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

”蚀过之后,天日重明,决无损于日月之光辉。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劫难逃B . 以致C . 讳疾忌医D . 终身(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2017·南充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顺利完成进驻澳门以来的第16次建制单位轮换,从关心广大市民生活为出发点,此次轮换依照惯例仍然选择在清晨进行。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南昌二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33 分,每题 3 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婆娑(suō)梵文(fán)..B.木椽(chuán)柘林湖(zhè)..C. 猗郁( yī)叱咤(zhà)..D. 籼米( xi ān)揩油(kāi)..(zài )2.以下选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为哪一项(A.酣怅策化不加考虑无福销受B.葱郁悲剧忧心恐疚络驿不停C.康慨羁鸟俏楞楞了截爽直D.斑驳蓟北息列索落博文强识)裙裾(j ū)弄堂(lòng)..看见( pi ě)舀水(yǎo)..木栅子( zhà)搽粉(tú)..五卅(sà)载人航天..)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适合的一组是()①在事故的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四周寻访证人,试图以此翻开缺口,但是许多受访人,不愿配合,以致检查工作堕入窘境。

②他向来对自己在那段荒诞光阴里的行为,但是在近来第一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己损害过的人致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却。

③直到媒体报导,村里人材知道本来村庄西头那间土房屋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豪,老人向来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

A.守瓶缄口讳莫如深三缄其口B.讳莫如深守瓶缄口三缄其口C.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守瓶缄口D.守瓶缄口三缄其口讳莫如深4.以下加点成语使用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美国西部,特别是加利佛尼亚变为了路人皆知的“新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任....何背景、社会地位和种族的人,只需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都能够成功。

B. 给病人看诊时,她会不胜其烦地跟病人叙述病情和此后的治疗举措,从医多年来鲜....有病人诉苦,多次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者”。

C. 中国关闭式小区的形成原由,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想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关闭的小区越安全。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狸声。

可见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狸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诗经·邶风》的《终风》一篇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

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

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

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

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

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

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

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

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胡慧琼审题人:康念春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

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

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

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

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

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

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

《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

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

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根本点并没以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19世纪之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个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臵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亦不从。

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

“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

(5分)(2)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8-9题。

瘦马图宋•龚开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

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

此诗是作者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做的题画诗。

闲:马厩。

《周礼·下官校礼》“天子有十又二闲,马六种。

”8.《瘦马图》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9.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