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唐僧为什么又叫唐三藏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箧,含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之意。

佛教借以用来概括全部佛经,近乎全书。

正因为这样,藏成了佛教经典的总称。

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

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

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

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

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

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

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

古时,对通晓三藏真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

唐僧因而被称为三藏。

##另释义##:
1.【三藏法师】
(术语)通称则为法师之美称,特称则指唐之玄奘三藏。

FROM:【佛学大辞典】
2.白话文的
【三藏】
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

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

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
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
论藏,梵语音译阿毗昙、毗昙或阿毗达摩藏。

此即通称经律论三藏。

经、有綖贯佛法,令不散失之义,藏有包含蕴积之义。

类集一切经部名经藏。

律有灭诸过非,如世间法律,断决轻重之罪;止恶修善,调伏诸根,令其如法如律之义,类集佛为弟子所制的戒律名为律藏。

论即决择辩论一切法义,以无漏圣道智慧对观四谛诸法之理,即名对法,类集一切对法名为论藏。

三藏与三学相配,即经藏为定学,律藏为戒学,论藏为慧学。

结集三藏是为佛法久住,令后世众生有法为所依,是佛徒的头等大事,如《长阿含经》的《众集经》中,舍利弗就召集僧众,提出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诤讼,使梵行久立,所以对如来所说正法,当共撰集。

并从一法集至十法,受到佛陀的称赞。

佛灭度后,由大迦叶选五百学德兼高的上座比丘僧,在王舍城结集经律论三藏,此是第一次结集,又称五百结集。

依《大智度论》卷二则有大迦叶选得千人,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盘,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妬路藏,集八十部作毗尼藏,集阿毗昙藏,大众定为佛说。

这是特指小乘三藏,总称声闻藏。

亦说在大迦叶结集三藏不远处的界外,别有结集三藏及杂藏、禁咒藏为五藏,此称大众部结集。

由于众生有上下钝利之根的不同,故佛说大小乘之法义,如是则有大乘三藏和小乘三藏之别,称声闻藏和菩萨藏。

《大智度论》卷一百:摩诃衍经,佛灭度后,文殊尸利弥勒诸大菩萨将阿难集是摩诃衍,名大修多罗,以经大事异故别说,是故不在(小乘)三藏之中。

意指大乘律经和阿毗达摩经都归摩诃衍藏所摄。

大乘三藏究有多少,如何分类,尚无明文,只在《大智度论》卷一百中说摩诃衍甚多无量无限,无量无边,阐述大乘能包括小乘之义。

亦有说菩萨藏,缘觉藏,声闻藏为三藏。

中国汉地所译的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在《开元录》中则有详细分类。

《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五大部,
及诸大乘经,编入大乘经藏;《菩萨地持经》、《梵网经》等律经,编为大乘律藏;《大智度论》等,编为大乘论藏。

以《四阿含》等为小乘经藏;以《僧只律》等为小乘律藏;以《六足》等为小乘论藏。

论藏除舍利弗的《品类足论》、目犍连的《法蕴足论》和迦旃延的《施设足论》是佛在世的论著而外(佛经中的阿毗达摩大乘经未见有译),其余所译的大小乘论都是佛灭度后弟子所著,亦分别编入大小乘论藏。

(任杰)
FROM:【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
3.古文的
【三藏】
(术语)Tripit!aka,经律论也。

此三者,各包藏文义,故名三藏。

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

因之而通三藏达三学者,称为三藏。

特为真谛玄奘等翻译师之称号。

其梵名一一列之于下。

一、素呾缆藏Su%trapit!aka,旧曰修多罗藏,译曰綖,圣人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鬘,故喻之以綖。

然经者训常训法,以圣人之言而名之。

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之义,故译家易綖以经。

二、毗奈耶藏Vinayapit!aka,旧作毗尼藏,译曰灭。

灭三业过非之义。

别名优婆罗叉,译曰律,毗奈耶之教能诠律,故别名谓之律。

三、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pit!aka,旧作阿毗昙藏,新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
而名。

旧译无比法,亦称胜智而谓为无比。

此藏生对观涅盘之无比胜智,故名阿毗达磨。

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义。

此藏所诠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

此三藏有三种:一、小乘之三藏,二、大乘之三藏,三、大小之三藏。

FROM:【佛学大辞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