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重点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重点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重点1.网络教育的概念:a.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b.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c.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d.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e.综合型观点(填空)2.网络教育:是指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名解)3.网络教育的发展的原因:a.教育自身的内在需求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b.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网络基础。

(简答)4.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学习效果研究;B.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述)5.网络教育是以构建注意学习理论作为其重要指导思想的。

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模型。

它的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

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表征和只是组分的多种互联交叉来重新安排教学序列。

(论述)6.认知灵活性含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名解)7.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名解)8.随机通达教学方法按以下原则组织支持建构学习的教学:a.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如多种观点、多种模式、多种方案等,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b.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于灵活性,能够适应变化的情景。

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

c.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使学习者认识到非良构知识的多样性、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景的依赖性,而且使学习者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考虑知识的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d.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e.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

教师考试类试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类试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社会化过程2.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教学评价3.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A. 增加课堂趣味性B. 提高教学效果C. 减少教学工作量D. 替代传统板书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评价的功能?A. 诊断功能B. 激励功能C. 导向功能D. 惩罚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学习理论B. 教学设计C. 学生发展D. 教育评价E. 教师角色7.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内容D. 教师风格E. 教学环境8. 以下哪些属于教育技术的应用?A. 电子白板B. 在线课程C. 虚拟现实技术D. 传统板书E. 多媒体教学9.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A. 参加培训B. 自我反思C. 同行交流D. 教学实践E. 阅读教育理论书籍10. 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过程性评价E. 终结性评价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惩罚学生。

()12.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13. 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

()14. 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

()15.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没有帮助。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17. 描述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15分)18. 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9. 阅读以下案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

教师资格证考试新题型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新题型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新题型解析导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定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

本文将对这些新题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案例分析题1. 题目类型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的新题型。

考生需要根据提供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2. 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案例材料,理清思路。

(2)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结合教学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设计题1. 题目类型教学设计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和背景材料,设计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2. 解题技巧(1)认真阅读教学要求和背景材料,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注意教学评价的设置和形式,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多媒体教学题1. 题目类型多媒体教学题是近年来新增的一种题型。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回答相关问题或完成教学设计。

2. 解题技巧(1)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

(3)注意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评价和反馈。

四、教育法律法规题1. 题目类型教育法律法规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题目通常涉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适用范围和执行机构等。

2. 解题技巧(1)熟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劳动法等。

(2)重视案例分析,理解法律法规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3)注意与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实践相结合。

五、论述题1. 题目类型论述题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2. 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明确论述的问题和要求。

(2)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3)论述时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确保观点明确且有理有据。

《教育技术》考试范围和试题——主观题(解释简答论述

《教育技术》考试范围和试题——主观题(解释简答论述

《教育技术》考试范围和试题——简答题第五章名词解释: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技术,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史上继文字出现、学校创立、活字印刷之后的第四次革命,他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反映了一所学校教学现代化的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教育应用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概念图及其制作、新技术的教育应用等。

2.计算机辅助教育:简称CBE,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统称,他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3.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即通过计算机,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储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图像处理、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网络和通信等等广泛的技术领域。

4.课件:再多媒体教学中,通常将用于执行多媒体教学任务的多媒体软件称为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环境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软件编写、评价与修改和几个阶段,这是最基本的。

5.超文本/超媒体:超文本,在一个课件页面中把某些文本通过链接引向其他页面,该文本则以醒目的形式显示,读者在浏览页面时可以通过该连接交叉引用到其他相应的页面。

在超文本结构中,除了文字链接以外,还可以对图像、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连接,从而出现了超媒体的概念。

6.多媒体素材:指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各种听觉、视觉材料。

简答题:1.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步骤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主要包括环境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软件编写、评价与修改和几个阶段,这是最基本的。

2.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划分为哪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答: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个别化)、建构主义—个体主义(即学生为中心—个别化)、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即学生为中心—集体化)、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集体化)。

3.ICAI系统的基本模块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答:(1)操练和练习模式主要用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阶段的功能,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模式。

《多媒体技术》考试备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多媒体技术》考试备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多媒体技术》考试备考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引论1.媒体:存储信息的实体;传递信息的载体2.媒体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传输媒体,存储媒体3.感觉媒体:能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从而能使人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图像、动画、文本4.表示媒体:为了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

各种编码5.显示媒体:用于通信中使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产生转换用的媒体。

输入输出设备6.存储媒体:用于存放某种媒体的媒体。

纸张,光盘,磁盘,磁带7.传输媒体:用于存放某些媒体的媒体。

电话线、光纤、电缆8.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形、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9.多媒体计算机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实时性10.多媒体信息系统: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网技术来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的系统11.多媒体计算机的相关技术: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超文本和web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和编著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沉浸、交互、构想)12.超文本最基本的:结点、链、网络1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教育与培训;网络及通信;电子出版物;商业;家庭多媒体14.多媒体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新技术15.多媒体技术交互式应用的高级阶段是(虚拟现实技术)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接口层,著作工具,应用系统2.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标准:MPC1,MPC2,MPC33.CD-ROM单倍速150KB/S;DVD单倍速4.整个硬件的发展过程:先有板级产品,第二步是设计专用芯片,第三步是将CPU 芯片外的功能集成到CPU芯片内5.CPU内部总线:地址总线、指令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6.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存实际上是指(RAM的容量)7.磁存储的工作原理?完成磁存储的关键部件是磁头。

《多媒体课件制作》期末考试答案

《多媒体课件制作》期末考试答案

《多媒体课件制作》期末作业考核姓名:王昌盛学习卡号:201303607165满分100分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Authorware的移动图标有哪些作用?答:1.显示文本、图形、图像,使用户最终能够从屏幕上了解课件所呈现的信息2.可以从外部导入文本、图片或OLE对象3.多种特殊显示效果,使画面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4.多种绘图模式,可以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5.可以利用自动网络线功能,在屏幕上精确定位文本及图片2.菜单命令“Modify\Bring to Front”或者“Modify\Send to Back”可以改变同一个显示图标内各对象的前后叠加次序,那么怎样改变各个图标内容之间的前后覆盖关系?答:通过设置显示图标的层数,层数越大显示图标对象显示的位置越靠前,反之越靠后。

3.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答:首先你自己要确定要课件的内容,也就是说等于要有一份比教案更详细的文件,也就等于是拍电影的剧本呵。

第二就是要有素材,flash软件是可以进行一些绘画创作,但我们主要还是要学会利用素材。

第三就是开始制作,要设计好分哪些场景,怎样进行过渡,制作哪些交互的按钮以实现自己要的效果等。

4.简述CAI的系统构成及含义。

答: CAI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含义: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

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

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二、编程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编写程序,要求输入圆的半径,计算并输出圆的面积和体积。

答:#include<stdio.h>main(){int s,r;printf("Please input circle R:");scanf("%d",&r);printf("\nresult is:%d",r*r);getch();}2.编写程序要求输入矩形的两边长,计算并输出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推荐】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专题讲义(优质PPT课件 61页)

【推荐】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专题讲义(优质PPT课件 61页)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
五、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常常被用来产生一种较强烈的竞争 性的学习环境,而其内容和环境都与教学目的相 联系。例如猜字游戏、算术竞赛、知识竞赛,适 合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些竞争很强的 教学游戏能强烈激发使用者的兴趣,没有疲劳感。 计算机模拟期货市场,供游戏者做期货生意,最 后以获得“高利润”一方为胜。促使学生应用学 习的经济学知识。而“模拟北京”的游戏中,通 过使用者“当市长”,必须针对市政建设、财经、 治安、交通、天灾方面,甚至外星人的干扰问题 做出抉择,使使用者在“玩”中获取社会、经济 及管理方面的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4.窗口技术
在窗口界面技术中,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窗口 (2)菜单 (3)对话框 (4)按钮 (5)输入框 (6)滚动条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5.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的推广及应用使人们广泛地认识了图形用 户界面,就课件而言,越来越多的系统采用图形界面。 因为图形界面具有直观、表达能力强等优点。
(一)交互概述
在通过软件与学生进行交互而完成的教学过程中,软件与学生 存在着两种交互活动。
1.为完成教学过程所做的交互。 2.为维持程序运行所做的交互。
课件 1 学生 2 课件 3 学生
呈现信息
反应
反馈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二)界面技术
概括他说,界面包含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功能,它 们又可以概括为一点——通讯。因此,对于界面的要求, 首先就是要满足通讯的需要,其次才是界面的友好易用、 美观等特征。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
硬件方面:
软件方面:
1.电容式键盘 2.鼠标 3.笔输入设备 4.语音输入设备 5.高分辨率低辐射的显示器 6.激光打印机 7.大容量硬盘 8.CD-ROM 9.多媒体硬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试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考试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选题)(其实我所给的这些典型题目就是期末考试题或统考题,因此必做。

参考答案在另一个Word文档中)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1、下列硬件设备中,多媒体硬件系统必须包括的设备中不含_D_____。

A.计算机最基本的硬件设备B.多媒体通信传输设备C.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D.CD-ROM --- 是多媒体计算机常有的,但不是必须的[解析]略2、以下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C___。

A.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概念特指音频和视频。

B.多媒体技术就是能用来观看的数字电影技术。

C.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

D.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概念不包括文本。

[解析]略3、多媒体技术能处理的对象包括字符、数值、声音和___A___。

(请看解析)A.图像数据B.电压数据C.磁盘数据D.电流数据[解析]又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媒体类型的是什么?(A.图像 B.音频 C.程序 D.视频)答:选C。

4、以下四组对多媒体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类型的描述中,最全面的一组是___B___。

A.文字,数字,图形及音频信息B.文字,数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信息C.文字,数字,图形及图像信息D.文字,图形,图像及动画信息[解析]略5、多媒体和电视的区别在于___D___。

A.有无声音B.有无图像C.有无动画D.有无交互性[解析]略6、音频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形式是__B____。

(请看解析)A.模拟信息B.数字信息 ---- 而且都用二进制数表示(采集—量化—编码)C.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交叉D.高频信息[解析]又问: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是什么?(A.二进制数字信息、 B.十进制数字信息、C.文本信息)答:选A。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主要特征的是__C____。

教师教学能手考试试题

教师教学能手考试试题

教师教学能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

A.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B.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C. 提高教学效率D. 以上都是2. 教师在备课时,以下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的兴趣C. 教学资源D. 教师的个人爱好3.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A. 制定明确的规则B. 及时给予反馈C. 忽视学生的小动作D.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A. 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B. 忽视成绩差的学生C. 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D. 只教授课本知识5.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

A.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B.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C. 增加课堂的混乱程度D. 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6.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

A. 只讲授知识B. 只进行测试C.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D. 只关注课堂纪律7.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实物教学的目的是()。

A.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B.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C.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D. 以上都是8.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

A. 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B.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C. 忽视学生的反馈D. 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9.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

A. 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度B.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C.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节奏D. 只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10.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的目的是()。

A.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B.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D. 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包括()。

A. 增加信息量B. 节省教学时间C. 提高学生的兴趣D. 降低教学成本12. 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包括()。

A. 制定明确的规则B. 及时给予反馈C. 忽视学生的小动作D.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13.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

A. 所有学生的发展B. 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C. 只教授课本知识D.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14.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实物教学的优点包括()。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考试题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考试题

Fogarty提出三类十种课程整合的分类模式,其中第一类为单一学科整合,包括( )
张网式、串联式、整合 式
沉浸、网络式、分立式
分立式、联立式、窝巢 式
D
POWERPOIMT的主要功能是( )
制作电子幻灯片
编辑和排版文档
处理声音文件
制作和处理动画
A
POWERPOINT平台分为( )
工作区、备注页和大纲视 图区
B D B D B A B
Word和Excel中,“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有很强排版功能,可以使文本具 在“工具”菜单的“选项 有相同格式,一个同学想让多处文本同目前处于选中状态的文本格式一致,他应该( ”命令中定义 ) Word文档中,“全选”的快捷键是( ) 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 ) Ctrl+A 星形网和环形网
自定义动画 幻灯片视图 备注页区 杜威
动作设置 工作区 工作区 布鲁纳 双击“格式刷”按钮 Ctrl+V 局域网和广域网
预设动画 大纲视图区 大纲视图区 斯金纳 单击“格式刷”按钮 Ctrl+S 专用网和公用网
自定义动画 备注页区 幻灯片视图 伯尼.道奇 在“格式”菜单中定义 Ctrl+N 无线网和有线网
工作区和大纲视图区
工作区和备注页
备注页和大纲视图区
A
PowerPoint所提供的( )功能,可对幻灯片文件中的所有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 而可使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网状结构 PowerPoint用于书写本帧幻灯片的说明内容的是( )。 Powerpoint用于制作幻灯片的是( )。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 )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考试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考试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与代码:教育技术学/221212001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总学时:36总学分:2二、课程考核目标该课程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教学设计意识和现代教育媒体、环境的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考核内容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内涵2. 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3.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二)考核要求1. 掌握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及内涵、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及内涵、电化教育定义及内涵;2. 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各经历了哪些阶段;3. 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4. 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考核内容1.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及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加涅的指导教学模式、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 视听传播理论。

包括:传播、传播学、教育传播、传播系统要素与目标、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贝罗的传播模式、施拉姆模式。

3.系统科学理论。

包括:系统科学理论、教育系统理论的含义。

4. 教学媒体理论。

包括:媒体、教学媒体的含义与分类、媒体的本质、教学媒体的属性、媒体与教学的关系、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二)考核要求1.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2. 掌握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3. 掌握戴尔经验之塔的内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4. 掌握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5. 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6. 掌握教育系统论的含义和特征。

7. 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8. 掌握媒体、教学媒体的内涵;9. 能够按物理性能和感官作用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10. 理解麦克卢汉、亚瑟.克拉克、安东尼.贝茨的媒体观;11. 知道特瑞克勒关于所有感官获取知识的比例;12. 理解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

《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

《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多媒体技术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制作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工具,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存储技术。

(3)熟悉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

(4)掌握常用多媒体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如 Adobe Photoshop、Premiere、Audition 等。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音频和视频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2)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如电子相册、动画短片、音频节目等。

(3)具备一定的多媒体项目策划和管理能力,能够团队协作完成多媒体项目。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三、课程内容1、多媒体技术基础(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和压缩技术,如 JPEG、MPEG 等。

(4)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技术,如光盘存储、硬盘存储等。

2、图像处理技术(1)图像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表示。

(2)图像的获取和输入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3)图像的编辑和处理,如裁剪、调整色彩、添加特效等,使用Adobe Photoshop 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4)图像的输出和打印技术。

3、音频处理技术(1)音频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表示。

(2)音频的获取和输入设备,如麦克风、录音笔等。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及考试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及考试中的应用
医学信 息 2 1 年 1 01 0月第 2 卷第 1 4 0期 Me i lnomai . c 2 1 . o. 4 N . 0 dc fr t n O t 0 1 V 12 . o 1 aI o .
质量 的提高 , 查房结 束后 , 首先要求 学生对整个 查房过程 进行 自 , 评 再 由老师对学生在这查 房过程 的表 现进行评价 , 包括对病 区实 习 目
医院管理 杂志 ,0 2 1 ( ) 2 . 2 0 , 81 : 4 06
性转 为定 量 , 用数据表现 业绩或者变化 的程度 。此 项 目中我 们正是
在分 析数据的基础上 找到了教学查房 缺陷发生 的原因及相关 因素 , 之后 我们 又应用改进前 后的数据进行 统计 分析 , 验证改进 和控制 来 措施所达 到效果 。 4 . 2过程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从流程 的开始就对 质量进 行控制 ,是一
编辑, 杜苏利
多媒体 技术在病理学 实验课教学及考试 中的应用
王 永 霞, 国 洋, 贺 千新 来
( 乡 医学 院病 理 学教 研 室 , 南 新 河 新 乡 430) 50 3
摘 要 :病 理 学是 一 门极 其 重要 的 学 科 。 而 病 理 实验 课 又是 病 理 学教 学 中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的 教 学 效 果 的 好 坏 直接 关 系到 医学 生 能否 学 好后 它 续 的 临床 课 程 。 试 是 高等 教 育教 学过 程 中的 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评 价 教 学得 失和 教 学 工 作信 息 反馈 的 一 种 手 段 。 考 是 多媒 体 技 术应 用 于 了病 理 学 实 验 课 的教 学 及 考 试 中不 仅 带 来 了教 学 、 试 方 式 的更 新 , 且也 带 动 了学 习理 念 的 更 新 。 随 着信 息技 术 的 不 断发 展 , 信 多 媒 体 技 术 在 病 理 实 考 而 相 验课 中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强 。

高中水平测试(会考)微机试题2

高中水平测试(会考)微机试题2

多媒体技术应用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B)(1)远程教育(2)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3)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4)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A、(1)(2)B、(1)(2)(3)C、(2)(3)(4)D、全部2、要将模拟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正确的做法是:(C)①屏幕抓图②用Photoshop加工③用数码相机拍摄④用扫描仪扫描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全部3、两分钟双声道,16位采样位数,22.05kHz采样频率的WAV文件的数据约为:(A)A、5.05MB B、10.58MB C、10.35MB D、10.09MB4、衡量数据压缩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是(A)。

(1)压缩比(2)算法复杂度(3)恢复效果(4)标准化(A)(1)(3)(B)(1)(2)(3)(C)(1)(3)(4)(D)全部5、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件能够根据用户答题情况给予正确和错误的回复,突出显示了多媒体技术的(D)。

A、多样性B、非线性C、集成性D、交互性6、FLASH动画制作中,要将一只青蛙变成王子,需要采用的制作方法是:(B)A、设置运动动画B、设置变形动画C、逐帧动画D、增加图层7、要想提高流媒体文件播放的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A)A、采用宽带网B、更换播放器C、用超级解霸D、自行转换文件格式8、MPEG2压缩标准的文件格式是(D)A、A VI B、JPG C、MPEG D、DA T9、MIDI音频文件是(D)A、一种波形文件B、一种采用PCM压缩的波形文件C、是MP3的一种格式D、是一种符号化的音频信号,记录的是一种指令序列。

10、关于文件的压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文本文件与图形图像都可以采用有损压缩B、文本文件与图形图像都不可以采用有损压缩C、文本文件可以采用有损压缩,图形图像不可以D、图形图像可以采用有损压缩,文本文件不可以11、要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B)。

多媒体技术期末考试试卷2

多媒体技术期末考试试卷2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_____。

A 多媒体器件和多媒体主机B 音箱和声卡C 多媒体输入设备和多媒体输出设备D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2. ______类型的图像文件是没有经过压缩的,所占存储量极大。

AJPGBBMPCGIFDTIF3.以下_______文件是视频影像文件。

A MPGB MP3CMIDD GIF4.CD-ROM_____。

A仅能存储文字B仅能存储图像C仅能存储声音D能存储文字、声音和图像5. 多媒体数据具有_____特点。

A数据量大和数据类型少B数据类型间区别大和数据类型少C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小、输入和输出不复杂。

D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大、输入和输出复杂。

6. 多媒体信息不包括_____。

A音频、视频B动画、图像C声卡、光盘D文字、图像7. 下列叙述中,错误是_____。

A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B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就是有声卡的计算机系统C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把多媒体综合一体化,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D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媒体都必须数字化8. 下列各组应用不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_____。

A计算机辅助教学B电子邮件C远程医疗D视频会议9. 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文件格式有多种,.gif格式的文件是用于存储_____信息的。

A 文本B 图片C 声音D 视频10. Photoshop是一种_____。

A看图软件B图形图像处理软件C操作系统D抓图软件11. 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

A电脑B电视C书本D交通信号12. 常用的多媒体输入设备是_____。

A 显示器B 扫描仪C 打印机D 内存13. 关于电子出版物,下列_____说法不正确。

A 电子出版物存储容量大,一张光盘可以存储几百本长篇小说B 电子出版物媒体种类多,可以集成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C 电子出版物不能长期保存D 电子出版物检索信息迅速14. 下列哪一个软件不属于多媒体处理软件_____。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 学分实验学时:36学时学期学时学分分配情况:第五学期:36+36学时,3 学分;开课专业:XXXX一、考试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是XXX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专业非主干课程,旨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信息素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21世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理解常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设施的基本特性并会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

二、考试方式理论部分:笔试考试(闭卷)实践部分:上机考查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考试内容范围:本章主要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知道教育技术名词的演变过程;了解教育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产生兴趣,愿意对该领域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考试要求:1、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2、理解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考试重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考试内容范围:一、教育技术的定义1、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2、教育技术的内涵3、教育技术的其它描述4、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三、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1、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2、我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考试要求:1、了解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2、理解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考试重点: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第二节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考试内容范围:一、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名词演变2、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考试要求:1、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考试内容范围:本章主要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各种学习理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应用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2022年普岗教师教法技能考试真题

2022年普岗教师教法技能考试真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会采用哪种方法?A、直接讲述新知识B、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C、提问并观察学生的回答D、布置大量课后作业(答案:C)2、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点B、提供标准答案并要求学生记忆C、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D、频繁进行课堂小测验(答案:C)3、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教学内容的趣味性B、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C、教学设备的先进性D、教学活动的创新性(答案:B)4、关于课堂管理,下列哪项做法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A、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B、对学生错误行为及时给予正面反馈C、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统一要求D、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决策(答案:C)5、在多媒体教学中,以下哪种做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A、持续使用动画效果吸引注意力B、合理搭配图文、视频等多种媒介C、尽量使用大量文字信息D、只使用单一媒介以避免分散注意力(答案:B)6、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方式?A、增加课堂讲授时间B、减少学生自我探索的机会C、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指导D、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答案:C)7、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做什么?A、为所有学生设定统一的学习目标B、评估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C、直接按照成绩分组D、设计难度相同的任务供不同小组完成(答案:B)8、关于教学反思,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B、教学反思应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C、教学反思包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D、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答案:B)。

1、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哪项是正确的设计步骤

1、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哪项是正确的设计步骤

豆丁网(DocIn)是全球优秀的C2C文档销售与分享社区。

豆丁允许用户上传包括.pdf, .doc, .ppt, .txt 在内的数十种格式的文档文件,并以Flash Player的形式在网页中直接展示给读者。

简而言之,豆丁就如同文档版的Y outube。

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文档会上传到豆丁,正基于此,豆丁将致力构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馆。

豆丁努力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文档资料只通过少数、单一的出版物来传播的时代已经结束。

现在,互联网给文档资料提供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渠道,豆丁希望能够给每个独立的文档持有者利用这个新机会的方法。

现在,我们为原创人群提供安全、自由、民主、便利的文档发布与营销平台。

借助豆丁,你可以为你的文档定价,并通过豆丁发表到不同博客、论坛、联盟中,进行广泛传播,在分享的同时获得收入回报。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在豆丁上传Word、PDF、PPT等各种格式的文档,分享给全世界,每个月超过4000万的用户,会来豆丁浏览文档。

豆丁全球Alexa 排名已进入1500以内,并稳步攀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填空(40)名词解释(2题10分)简答题(25分)问答题(2题25分)1、教育技术的概念: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现代教育技术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3个):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4、四大学习理论是什么?对教学有什么影响,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P9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主张学生的发现学习.使用发现法应遵循六个步骤:提出和明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对问题的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协助学生收集可供下断语的资料;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①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其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②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③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④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⑤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⑥意义学习主要包括4个要素整个人都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⑦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①强调个性的培养②重视情感问题的研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①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②容易忽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③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5、今教文本和建构主义:6、教学媒体的分类(是什么、例子)(教育技术、多媒体)(传统、现代):教育媒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教科书、实物标本、报刊、挂图等)和现代教育媒体(①视觉:幻灯、投影灯;②听觉:录音、广播、CD;③视听:电影、电视、录音等;④交互媒体:教学模拟机;⑤综合媒体: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7、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应用模式的多样化8、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9、镜头的三大类是什么?特点?①A.标准镜头:焦距长度与所摄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或CCD成像芯片,CMOS成像芯片接受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相等或接近的镜头特点:所拍摄的画面影象的透视效果,与人眼看实际景物的透视效果较为接近,看上去较自然。

②.广角镜头:焦距长度比所摄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或CCD成像芯片,CMOS成像芯片接受成像区域对角线短得多的镜头。

广角镜头具有摄取视角大(大于57)夸张变形,扩大透视等特点,适宜在于短距离内拍摄较大范围的镜头以及需要增加透视的场合。

广角镜头的特点:a. 景深大,有利于获得被摄画面全部清晰的效果。

广泛地用于风光片的拍摄。

b. 视角大,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大的取景范围,在室内建筑的拍摄中尤为见长,广泛地用于房地产行业的拍摄。

c. 透视感强烈,可以营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画面。

d. 畸变较大,尤其是在画面的边缘部分。

③鱼眼镜头: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极短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镜头。

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

特点:在接近被摄物拍摄时能造成非常强烈的透视效果,强调被摄物近大远小的对比,使所摄画面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10、。

快门、景深各自的关系是怎样的》1.对一指定焦距镜头,光圈越大(光圈系数越小),光孔越大,进光量就越大。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

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

2.在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

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

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

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

由上面三点我们可以发现景深的长短,主要是由光圈、镜头焦距及拍摄距离来控制的,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摄场合中,我们就可以调整这些要素来拍出合适的照片。

11、常用的构图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1、水平线构图2、垂直线构图3、斜线构图4、曲线构图5、黄金分割式构图12、传声器、扬声器分为几种(一)有线传声器的种类有线传声器有动圈式、电容式、压电式等多种类型。

(二)扬声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换能器件。

分为:纸盆式,号筒式等。

13、传声器、扬声器的原理是什么?(一)传声器俗称“话筒”,是一种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声电换能器件,有无线传声器和有线传声器之分。

(1)动圈式传声器动圈式传声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2)电容式传声器电容式传声器是一种依靠电容量变化而起换能作用的器件,由极头、前置放大器、极化电源等组成。

电容式传声器的极头是一只由两个相隔很近的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构成的电容器,其电极是一种极薄的金属化塑料膜或金属膜,声波到来时,膜片产生相应的振动,改变了这个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电容量相应的发生变化,电路将这个电容变化量取出来并对其进行转化,转化而成的电信号就是音频信号。

电容式传声器的输出阻抗很高,可以与放大器、调音台等音频设备直接连接,因此不需要进行“阻抗变换”。

3.无线传声器实际上是一种小型的扩声系统。

由一台微型发射机和调频接收机组成。

采用调频方式调制信号,调制后的信号经传声器的短天线发射过去。

其发射频率的范围,按国家规定在100MHZ-120MHZ之间,每隔2MHZ为一个频道,避免互相干扰。

接收机是调频接收机。

无线传声器体积小,使用方便,音质良好,话筒与扩音机间无连线,移动自如,且发射功率小,因此在教室,舞台,电视摄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二)纸盆式它由三部分组成:①振动系统,包括锥形纸盆、音圈和定心支片等;②磁路系统,包括永久磁铁、导磁板和场心柱等;③辅助系统,包括盆架、接线板、压边和防尘盖等。

当处于磁场中的音圈有音频电流通过时,就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一磁场和永久磁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使音圈沿着轴向振动,由于扬声器结构简单、低音丰满、音质柔和、频带宽,但效率较低。

号筒式扬声器它由振动系统(高音头)和号筒两部分构成。

振动系统与纸盆扬声器相似,不同的是它的振膜不是纸盆,而是一球顶形膜片。

振膜的振动通过号筒(经过两次反射)向空气中辐射声波。

它的频率高、音量大,常用于室外及广场扩声。

14、传声器、扬声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传声器的使用1.合理选择传声器。

根据场合和音质要求,综合考虑。

2.工作距离与近讲效应。

通常,传声器与嘴的工作距离是20cm~30cm。

太远,噪音相对大;太近,信号过强而失真。

3.话筒位置和高度。

在扩音时,话筒不要靠近扬声器放置或对准扬声器,否则会引起啸叫。

4.不宜用吹气或敲击的方法试验话筒,否则容易损坏话筒。

5.在室外使用时,应该使用防风罩,避免录进风的声音。

6.连接线传声器的输出电压很低,为了免受损失和干扰,连接线必须尽量短,高质量的传声器应选择双芯绞合金属隔离线,一般传声器可采用单芯金属隔离线。

高阻抗式传声器传输线长度不宜超过5米,否则高音将显著损失。

低阻传声器的连线可延长至30~50m。

(二)扬声器的使用要根据使用的场所和对声音的要求,结合各种扬声器的特点来选择扬声器。

例如,室外以语音为主的广播,可选用电动式号筒扬声器,如要求音质较高,则应选用电动式扬声器箱或音柱;室内一般广播,可选单只电动纸盆扬声器做成的小音箱;而以欣赏音乐为主或用于高质量的会场扩音,则应选用由高、低音扬声器组合的扬声器箱等。

在使用扬声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扬声器得到的功率不要超过它的额定功率,否则,将烧毁音圈,或将音圈振散。

电磁式和压电陶瓷式扬声器工作电压不要超过30V。

(2) 要正确选择扬声器的型号。

如在广场使用,应选用高音扬声器;在室内使用,应选用纸盆式扬声器。

也可将高、低音扬声器做成扬声器组,以扩展频率响应范围。

(3)在布置扬声器的时候,要做到声场均匀且有足够的声级,如用单只(点)扬声器不能满足需要,可多点设置,使每一位听众得到几乎相同的声音响度,提高声音的清晰度;有好的方位感,扬声器安装时应高于地面3米以上,让听众能够“看”到扬声器,并尽量使水平方位的听觉(声源)――视觉(讲话者)要尽量一致,而且两只扬声器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大。

(4) 两个以上扬声器放在一起使用时,必须注意相位问题。

如果是反相,声音将显著削弱。

测定扬声器相位的最简单方法是利用高灵敏度表头或万用表的50―250μA电流挡,把测试表与扬声器的接线头相连接,双手扶住纸盆,用力推动一下,这时就可从表针的摆动方向来测定它们的相位。

如相位相同,表针向一个方向摆动。

此时可把与正表笔相连的音圈引出头作为“+”极。

15、音频格式1.PCMPCM即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可以算做数字音频编码的鼻祖.最大的优点是保真度高,缺点是体积庞大.常用的auido cd就是采用pcm编码.2.Wave格式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W A V声音文件格式,是如今电脑上最为常见的声音文件.在开发多媒体软件时,往往大量采用wav,用作事件声效和背景音乐。

PCM编码的wav可以达到相同采样率和采样大小条件下的最好音质,因此,也被大量用于音频编辑、非线性编辑等领域。

特点:音质非常好,被大量软件所支持。

适用于:多媒体开发、保存音乐和音效素材。

但其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不适合长时间纪录。

3.MIDI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格式的扩展名为 .mid或.midi。

MIDI 格式,是一种在电子音乐设备(比如合成器与PC 声卡)之间传送音乐信息的格式。

MIDI 格式由音乐行业在1982 年发明。

MIDI 格式的伸缩性很强,可用于从极其简单的到非常专业的各种音乐制作。

MIDI 文件不包含被采样的声音,而是一系列可被PC 的声卡解释的数字音乐指令(音符)。

MIDI 的劣势是它无法记录声音(仅能记录音符)。

MIDI 格式的优势是,由于它只包含指令(音符),MIDI 文件可以非常之小.MIDI 格式得到了大范围的平台上许多不同的软件系统的支持。

MIDI 文件也得到了所有最流行的因特网浏览器的支持。

4.MP3MP3是MPEG-1/MPEG-2 Audio Layer 3的简称,属于MPEG-1/2的派生音频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