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电磁骚扰的耦合与传输理论(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3 电感性耦合
1.电感性耦合模型 电感性耦合(Inductive Coupling)也称为磁耦合,它是由两电路 间的磁场相互作用所引起。当电流I在闭合电路中流动时,该电流就 会产生与此电流成正比的磁通量 。 该磁通量 与电流I的比值称为电感(L= /I)。电感的值取决于 电路的几何形状和包含场的媒质的磁特性。
电偶极子是最基本的电磁辐射单元。一段通有高频电流的
直导线,当导线长度 l 远小于波长(l /
1 ),且导线直径与
导线长度之比远小于1时,可近似的认为导线上各点电流的 幅值和相位相同。这样的一段直导线称为基本振子或电偶极 子。
§2.3.1 电磁辐射的物理概念
随时间变化的电磁扰动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称之 为电磁波动或电磁波。
产生辐射的直接原因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的相互转化。麦
克斯韦方程表明:电磁场变化的快慢决定了电磁场的强弱,也就决定
了电磁辐射能量的多少。 由于电磁场变化的快慢是由波源的频率决定的,所以波源的频率 是直接影响电磁辐射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波源频率很高时,电场的高速变化在空间形成强大的位移电流。
位移电流接着在其邻近空间产生强的磁场,而该磁场随时间的变化又
因此,辐射骚扰通常存在四种主要耦合途径:天线耦
合、导线感应耦合、闭合回路耦合和孔缝耦合。
§2.5.1 导体的天线效应
任何载有时变电流的导体都能向外辐射电磁场,同样,
任何处于电磁场中的导体都能感应出电压。
因此,金属导体在某种程度上可起发射天线和接收天
图中, Z1、U1及Z12组成电路1 Z2 、 Z12组成电路2 Z12为电路1和电路2的公共阻抗
1)直接传导耦合 由式
U2 = Z12 U1 Z1 +Z12
,若
Z12
,则 U1 =U2 ,
即电路1的电压U1直接加至电路2,形成直接传导耦合。
骚扰经导线直接耦合至电路是最明显的事实,但却往往被 人们忽视。导线经过存在骚扰的环境时,即拾取骚扰能量 并沿导线传导至电路而造成对电路的干扰。
的时间,束缚电磁波的电磁总能量是随时间减少的,波源由电磁场吸收能量,也
就是束缚电磁波交出能量。
束缚电磁波的能量是不向远方辐射的。
另一类是电磁能量完全辐射的,即自由电磁波。在远离波源的地方,电磁波 能量基本上完全是自由电磁波能量。
在波源附近除了束缚电磁波以外,也有自由电磁波, 只是束缚电磁波的能量或电磁场比自由电磁波大得多。 束缚电磁波的电磁场也称为感应场, 而自由电磁波的电磁场则称为辐射场。 在离开波源相当远的区域辐射场又比感应场强得多。
式中:

表明:
电容性耦合引起的感应电压正比于骚扰源的工作频 率、敏感电路对地的电阻R2(一般情况下为阻抗)、耦合 电容C、骚扰源电压U1; 电容性耦合主要在射频频率形成骚扰,频率越高,电 容性耦合越明显; 电容性耦合的骚扰作用相当于在电路2与地之间连接 了一个幅度为 的电流源。
一般情况下,骚扰源的工作频率、敏感电路对地的电 阻R2(一般情况下为阻抗)、骚扰源电压U1是预先给定的, 所以,抑制电容性耦合的有效方法是减小耦合电容C。
ZW=
它等于媒质的波阻抗(特征阻抗)。在自由空间,基本 振子的波阻抗可以简化为
ZW=

但是近区场的波阻抗表示式复杂的多,且电基本振 子和磁基本振子的近区场的波阻抗表示式完全不同。
0 =Z0=120 377 0
在近场(The Near Field)中,波阻抗取决于源的性质 和源到观察点的距离。 如果源具有高电流、低电压(近场波阻抗小于媒质的 波阻抗)的特性,那么近场中占优势的场是磁场。 相反地,如果源具有低电流、高电压(近场波阻抗大 于媒质的波阻抗)的特性,那么近场中占优势的场是电场。 在近场中,必须分别考虑电场和磁场,因为近区场的 波阻抗不是常数。然而,在远场(The Far Field)中,电 场和磁场互相垂直且都垂直于传播方向,形成了平面横电 磁波TEM波(具有媒质的波阻抗)。 因此,当讨论平面电磁波的时候,假定电场、磁场处 于远场区;当分开讨论电场、磁场时,就认为电场、磁场 处于近场区。
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电磁波的电场能量和磁场
能量能够脱离场源在空间传播。电磁能量向远处传播而
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称为电磁辐射。
电磁波就其与波源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波源附近的束缚电磁波,它的电磁能量不仅在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 之间来回转换,而且在波源与其周围空间之间来回转换。 某时束缚电磁波的电磁总能量是随时间增加的,这时波源供给能量;在另外
第二章 电磁骚扰的耦合与传输理论
复 习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是指电磁骚扰
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下降。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是指任何可能 引起装臵、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物质或无生 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骚扰强调任何可能的电磁危害现象 。
在附近产生变化的电场即位移电流,如此循环往复。 变化的电磁场不但相互转化而且在空间向前推进,这种推进的过
程即为电磁波的辐射过程。
波源频率越高,位移电流就越强,辐射的电磁能量就越多。
§2.3.3 近区场与远区场
由电基本振子和磁基本振子的电磁场分布表示式可见, 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由几项组成,各项的数值均随离开场 源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各项的减小程度不同。
且“传导耦合包括通过线路的电路性耦合,以及导体间电 容和互感所形成的耦合”,如下图所示: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传导耦合的传输电路是由“金属
导线或集总元件构成”,因此将导线与导线之间的分布参
数耦合作为辐射耦合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2.2 传导耦合的基本原理
传导耦合按其耦合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①电路性耦合 ②电容性耦合 ③电感性耦合 实际工程中,这三种耦合方式同时存在、互相联系。
在 kr
而在
1 的各点,电磁场主要取决于分母中含的kr的
最低次幂项;
kr
1的各点,电磁场主要取决于分母中含的
kr的最高次幂项。 根据这个概念,整个存在电磁场的空间分为三个区:
kr
1的远区, kr
1 的近区, kr 1 的中间区。
1. 远区场——辐射场
当 kr
1或r
/ 2 时,场点P 与源点的距离r
电磁干扰强调这种电磁危害现象产生的结果。
电磁干扰是由电磁骚扰引起的后果。
所以,我们先讲电磁骚扰,然后讲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三要素: 电磁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敏感设备
产生电磁干扰三要素表明:任何电磁干扰的产生必然 存在电磁骚扰(或者骚扰电磁能量)的耦合与传输途径。 这里,“耦合”的概念指的是电路、设备、系统与其
存在着被骚扰的威胁。
任何骚扰必须使电磁能量进入接受器才能产生危害,那 么电磁能量是怎样进入接受器的呢?这就是辐射的耦合问题。 一般而言,实际的辐射骚扰大多数是通过:
①天线、电缆导线和机壳感应进入接受器。 ②电缆导线感应,然后沿导线传导进入接受器; ③接收机的天线感应进入接受器; ④接受器的连接回路感应形成骚扰; ⑤金属机壳上的孔缝、非金属机壳耦合进入接收电路。
§2.5 辐射耦合
通过辐射途径造成的骚扰耦合称为辐射耦合。
辐射耦合是以电磁场的形式将电磁能量从骚扰源经空 间传输到接受器(骚扰对象)。这种传输路径小至系统内 可想象的极小距离,大至相隔较远的系统间以及星际间的 距离。许多耦合都可看成是近场耦合模式,而相距较远的 系统间的耦合一般是远场耦合模式。
辐射耦合除了从骚扰源有意辐射之外,还有无意辐射。 例如无线电发射装臵除发射有用信号外,也产生带外无意 发射。骚扰源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空间发射电磁波,把骚 扰能量隐藏在电磁场中,使处于近场区和远区场的接受器
如图3-10所示,
S 是闭合回路的面积;
B 是角频率为ω (弧度/秒)的正弦变化磁通密度的有 效值(The RMS Value); Un是感应电压的有效值。
§2.3 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
电磁兼容问题实际上是要解决系统内部或系统间的电磁 干扰问题。 骚扰源产生的骚扰通过辐射耦合或(和)传导耦合到接 受器。在分析骚扰源时常常用到两个基本的骚扰源(天线) 模型,即基本电振子(短线天线)和基本磁振子(小圆环天 线)。 “短”和“小”是相对于其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而言的, 即l , 。基本振子也称为偶极子。
§2.2.1 电路性耦合
1.电路性传导耦合的模型 电路性耦合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传导耦合方式。最简单的电路性传导耦 合模型如图3-2所示。 当电路1有电压U1作用时,该电压经Z1加到公共阻抗Z12上。当电路2开 路时,电路1耦合到电路2的电压为 Z12 U2 = U1 Z1 +Z12 若公共阻抗Z12中不含电抗元件时为共多资料还存在一些分
歧。一种观点认为,传导耦合的传输电路只限定于“电源 线、信号线、控制线、导电部位(如地线、接地平面、机 壳等)”的可见性连接,将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耦合都归 属于辐射传输的近场感应耦合,如下图所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以及这两
者共同作用的两导体间的感应耦合均归属于传导耦合范围,
耦合途径有两种方式:
传导耦合:通过电路耦合的干扰。(例如
导线传输、电容耦合、电感耦合。)
辐射耦合:通过空间传输的干扰。
1. 传导耦合 传导耦合是骚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的主要耦合途径之一。 传导耦合必须在骚扰源与敏感设备之间存在有完整的电 路连接,电磁骚扰沿着这一连接电路从骚扰源传输电磁骚扰 至敏感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传导耦合的连接电路包括互连导线、电源线、信号线、
以电视机为例,敏感设备(即电视接收机)除受到来 自雷电、汽车点火系统、计算机发射的辐射骚扰干扰外,
也受到来自电源线上的传导骚扰侵袭。
传导骚扰可能是空间电磁波作用于电源线形成的感应 骚扰,也可能是计算机产生的骚扰通过电源插座以传导方 式侵袭电视接收机。 正因为实际中出现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是多途径、复
杂难辨的,所以才使电磁骚扰变得难以控制。
无意接收,从而导致天线A 对天线B产生功能性电磁干扰;
②场与线的耦合,指的是空间电磁场对存在于其中的导线实施
感应耦合,从而在导线上形成分布电磁骚扰源;
③线与线的感应耦合,指的是导线之间以及某些部件之间的高
频感应耦合。
实际工程中。敏感设备受到电磁干扰侵袭的耦合途径
是传导耦合、辐射耦合、感应耦合以及它们的组合。
接地导体、设备的导电构件、公共阻抗、电路元器件等。
2. 辐射耦合
辐射耦合是电磁骚扰通过其周围的媒介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外传播,骚扰电磁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 辐射耦合的途径主要有天线、电缆、导线、机壳的发射 对组合。通常将辐射耦合划分为三种:
①天线与天线的耦合,指的是天线 A 发射的电磁波被另一天线B
§2.2.2 电容性耦合
1.电容性耦合模型 电容性耦合(The Capacitive Coupling)也称为电耦合, 它是由两电路间的电场相互作用所引起。 下页图3-6表示一对平行导线所构成的两电路间的电容 性耦合模型及其等效电路。
假设电路1为骚扰源电路,电路2为敏感电路,两电路间的耦合电容为 C。根据等效电路图(b),可以计算出骚扰源电路在电路2上耦合的骚扰 电压为:
它电路、设备、系统之间的电能量联系,耦合起着把电磁
能量从一个电路、设备、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电路、设 备、系统的作用。 “耦合途径”是从各种电磁骚扰源传输电磁骚扰至敏 感设备的通路或媒介。
§2.1 电磁骚扰的耦合途径
定义:电磁骚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臵、设备或系统 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物质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 用的电磁现象。
远大于波长 ,与这些点相应的区域称为远区。 2. 近区场——感应场 当 kr
1或r
/ 2 时,场点P 与源点的距离r
远大于波长 ,与这些点相应的区域称为近区。
近区场和远区场的性质不同,场分布特点不同,
测量方法也不同。
k,相位系数,单位rad/m
§2.4 近场的阻抗
通常将空间某处的电场与磁场的横向分量的比值称 为媒质的波阻抗ZW。由于一般情况下电场和磁场不相同, 因此波阻抗常常是复数,即 ZW= ZW e j 电基本振子和磁基本振子远区场的波阻抗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