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思想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贡献:1、已被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2、需要复杂多变 3、低层次满足后,才有追求高层次 4、满足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途径更多 缺点:1、需要并不一定依层次而上升
2、许多行为不止满足一种需要(如薪酬)
3、一个人的自我观感会影响需要层次对个人动机的 激励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3.X—Y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 ) 1957年 提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X理论: 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 工作的特性; 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 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 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 成给定的工作目标; 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 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第一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管理理论的演进(时间维度)
古代管理 工业革命
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行为科学 二战后的管理丛林 战略、系统和权变理论 企业文化理论
变革与创新
不同时期管理理论关注的重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
二战之后形成的管理理论丛林
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的战略管理与管理反思
21世纪初的企业家时代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1、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之前)
2、古典的管理思想(19世纪末-1930年之前)
特点:以“事”以“物”为中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3、中期的管理思想(1930年-1945年之间) 特点:从以“事”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研究调节人际关系、改进劳动条件等来提高效率
(二)法约尔与现代经营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 (1)对管理的定义及管理的一般研究。
(2)十四原则对实际工作者的帮助。
(3)管理职能的划分,高度抽象,使管理成为规律性,从而形成体系。 (4)对企业组织的严密化和合理化具指导意义。(比泰勒的更具系统性 和理论性) (5)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局限:原则过于僵硬,使实际工作者无法遵守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人际关系学说(梅奥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 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即:满足工人的 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 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于 1933年,著《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局限: (1)“经济人假设”(2)机械模式
(二)法约尔与现代经营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1841-1925)——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1841年出生于法国,1860年从矿业学校毕业,进入科芒特 里—富香博公司,一家采煤与铸铁联营公司。从1888年开始担 任总经理职务。 1916年,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出版。与泰勒 不同,泰勒关注的是车间的工人和生产管理,法约尔由于位居 企业高层领导几十年,长期管理大企业,他的管理理论是以企 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一般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 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管子等诸子百家,在他 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证的基本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 社会关系。
2.亚当斯密及其劳动分工理论
1776年,《国富论》——劳动分工是组织与社会受益 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
对统一命令的解释:
越权指挥、申诉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 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 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理在企业 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 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 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 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 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1、工厂照明试验——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 系。
2、继电器装配试验——新环境的影响(例如:改变工作 作息时间、缩短工作日等)。 3、大规模访问交谈(2年2万人次)——职工态度(绩效 不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
4、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以集体计件制刺激, 形成“快手”、“慢手”的压力以提高生产率。试验发 现许多行为准则会影响工人的行动(如干多干少、与管 理人员的沟通等)。
减少了由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机械的发明,简化和减少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3.工业革命与管理
1733年英国人约翰怀亚明发明纺织机,导致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厂手 工业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大型企业的出现,并促进了管理理论的产生。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一)泰罗与 科学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 “科学管理之父”
4、现代管理思想(1945年之后)
特点:管理理论丛林(孔茨对管理思想的分类)
一、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1.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 《圣经》中的一个例子——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的岳父 叶忒罗的劝告与建议:
制定法令,昭告民众;
建立等级,授权委任管理; 责成专人专责管理,一般问题由下属处理,领袖处理最重要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三)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三种类型的权威——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个人崇拜式权威 神秘化组织 传统的组织
传统式权威 理性-合法的权威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2、理想的组织形态——“行政性组织(bureaucracy) 强调组织观念,超越人事因素,严格按照行政手续办事的 组织体制,具有最高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
经济人假设
泰 勒 科学管理 个体效率
法约尔 组织管理 企业组织效率
韦伯 科层制 社会组织效率
效率最大化目标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四)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行为科学的研究 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称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学) ,后期称行为科学。1949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家、精 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会议,行 为科学,1953年芝加哥大学成立行为科学研究所。 。 1.梅奥与霍桑实验 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 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目的是寻 找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这项试验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主持,地点是在西 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所以后人称之为“霍桑实 验”。“霍桑实验”历时九年,分为四个阶段(四项
毕生致力于改进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试验 ,这些试验集中于“动 作”“工时”的研究,工具、机器、材料的标准化研究以及科学的工作定额 和完成定额的标准化工具。
187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费城水泵制造公司、1878年米德维尔钢铁公司、 1898年伯利恒钢铁公司、学徒、工人、技工、工长、总技师、总工程师。 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这 本书讲述了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使管理从经验 变为科学。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还有:《计件工资制》( 1895年) 《车间管理》(1903年)
(一)泰罗与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内容:
(1)以提高效率为中心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挑选“第一流工人” (3)工人操作、使用的工具、作业环境的标准化
(4)制定合理工作量——工作定额原理,实行刺激性的有差别
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与雇主的“精神革命”——效率提高、双方获益
(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ry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管理理论丛林二战后人们对管理理论普遍重视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不仅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和管理学家研究管理理论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也都从各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带来了管理理论的空前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已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这一现象描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三)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韦伯(1864-1920)
韦伯是德国的一个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和
经济组织理论》,在本世纪早期,马克斯· 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 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他描述了一种他称为官僚行政组织 (Bureaucracy)的理想组织模式。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原则的、有着明 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和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马克 斯· 韦伯认为,尽管这种“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 它代表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现实世界的重构方式。他的理论成为设计许多今 天的大型组织的原型。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为“组织 理论之父”。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体系
管理活动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企业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为顺利开展管理活动,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十四
条原则)
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 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 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人际关系学说的贡献与缺陷
贡献: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导致了管理上的一系列改革 (1)提倡职工参与决策,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士气 (2)鼓励上下级意见交流,允许下级向上级提意见和建议 (3)建立面谈制度,以消除不满和争端 (4)改变干部标准,重视干部自身的人际关系及协调他人 关系的能力 (5)强调对管理者的教育和训练,以改变他们对工人的态 度和监督方式 (6)美化环境,建设娱乐、运动、生活福利设施,重视、 利用和倡导非正式组织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缺陷: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过分强调感情作用
(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外部监督、工作条件、作业标
准等因素的影响。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2.马斯洛与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 自我实 现需要 自尊需要 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人类需要层次模型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马斯洛两个基本论点:
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 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其行为。已经得 到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 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 要才出现。 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得到满足,那么满 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它需要更迫切。只有较低层次 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的政务。
——授权原理、例外原理、管理宽度原理
1.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商、周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奴隶制国家组织。
秦朝统一国家,出现了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金字塔 形的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了一整套行政管理机构,统一文字、货币、车轨、 道宽、度量衡等。 《孙子兵法》“为将之道”“用兵之道”“用人之道”,至今在企业经 营中仍为后人所推崇。
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分工 对每个职位上的组织成员的权利和责任都 有明确规定,并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 2、等级严密 所有的职位都按照权力等级进行安排,形成 一个自上而下的、等级严密的指挥体系。 3、规范录用 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依据经过培训、教育, 或正式考试取得的技术资格选拔的。 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 5、非人格性 规则和制度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掺杂个 性和员工的个人偏好。 6、职业定向 行政管理人员是“职业”管理人员。
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工时研究、标准化) (7)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8)实行职能工长制
(一)泰罗与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工厂效率的普遍 提高。 (2)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4)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与制度,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