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地理------吞吐型湖泊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沙恩怨剖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地理------吞吐型湖泊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沙恩怨剖析
今日话题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

关于吞吐型湖泊,如何考查?今天,咱们来一起谈论本考点在高考中是如何来设计试题的吧。

【背景地理】
湖泊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湖泊,其形态、自然条件和资源都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根据湖泊的形成,主要可分为以下6类:
构造湖:直接由地壳构造运动使地面凹陷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冰川湖: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湖泊;
火山口湖:火山喷出的熔岩和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周围,使火山口形成洼地聚水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因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冰碛或火山喷发的熔岩和碎屑物堵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
风成湖:因长期风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风蚀洼地而积水形成的湖泊;
水力冲积湖:由于水流的冲刷和泥沙淤积所形成的湖泊。

根据湖水所含矿化度的高低,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
淡水湖:湖水矿化度小于1g/l为淡水湖;
咸水湖:湖水矿化度大于1g/l,而小于35g/l为咸水湖;
盐湖:湖水矿化度大于35g/l为盐湖。

根据湖水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暖湖、温湖和冷湖:
暖湖:暖湖又称热带湖。

湖水温度在最冷月份也在4℃以上,湖内不会出现冰冻现象。

云南的滇池、洱海等湖泊属暖湖;
温湖:温湖亦称温带湖。

最热月的水温可达20℃~30℃或更高,最冷月的水温可降至4℃以下。

我国多数湖泊,均属此类湖泊;
冷湖:冷湖又称极地湖,湖泊的水温通常在4℃以下,即使最热月
水温也不超过4℃。

根据补给条件,可分为有源湖和无源湖:
有源湖:有河流或溪涧汇入的湖泊,其水量主要靠江河补给。

我国绝大多数湖泊属此类;
无源湖:湖泊流域面积极小,其水源主要靠降水或湖滨山体裂隙水的补给,如白头山天池属这类湖泊。

根据有无排水,可分为闭流湖和吞吐湖:
闭流湖:为无水流从湖中流出的湖泊,内陆湖区多数湖泊为此类湖泊。

我国最大的青海湖,只有布哈河等河流汇入湖内,而无水流流出湖外,是我国最大的闭流湖泊;
吞吐湖:有河流汇入湖内,也有河流流出湖外。

我国外流区湖泊多为此类湖泊。

另外,根据湖水所含营养的高低,还可分为:富营养化型湖泊(如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平原和东北的一些湖泊为富营养型湖泊)、中营养型湖泊和贫营养型湖泊。

【试题精选】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

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2.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长江干流水位高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3.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蓄水期泥沙输出量增大
B.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
C.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
D.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
我国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4—7题。

4.对于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近
B.1990—2000年输出径流量逐年增加
C.1987年以后年输出泥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D.该支流可能流入黄河
5.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
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
6.该支流流入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7.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8~10题。

8.水库蓄水量最大为
A.5月
B.7月
C.9月
D.11月
9.该水库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区是
A.汉江流域
B.嫩江流域
C.塔里木河流域
D.拉萨河流域
10.关于水库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2月流域内降水量少
B.5月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C.5月为防洪腾出库容
D.7月出库水量最多
图1为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某年6-8月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降水量距平”指该地区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上多年平均值比较),图2表示甲乙丙三个水文站的流量变化曲线。

完成11~12题。

11.最高洪峰在乙水文站出现的时间约为
A.8月18日左右
B.8月24日左右
C.8月27日左右
D.8月31日左右
12.下列关于该时段区域内降水量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降水量比正常年份略少一些
B.甲至丙河段,深冬季节凌汛严重
C.地形是导致丁地降水距平大的主因
D.整个地区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下图是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图及该流域年均径流量与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地区
A.径流量变化取决于降水
B.水位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C.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D.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
14.60年前还曾水草丰美的玛纳斯河流域下游现在已基本断流,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逐年减少
B.流域萎缩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放牧
15.肯斯瓦特大型水利枢纽对当地的影响是
①增加发电量和农田灌溉面积②有效调蓄夏、秋洪水③调节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状况④提高玛纳斯河的航运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湖口年均输沙量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A.多,流水沉积作用强
B.多,流水侵蚀作用强
C.少,流水侵蚀作用强
D.少,流水沉积作用强
17.长江中游地区水能蕴藏量比下游地区丰富的主要原因有
①径流量大②落差大③干流长④支流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图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游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累计冲淤状况预测图(冲刷大于淤积为负值,冲刷小于淤积为正值),据此回答18~19题。

18.图示时段内城陵矶至武汉河段
A.一直以淤积作用为主
B.一直以冲刷作用为主
C.先冲刷为主后淤积为主
D.先淤积为主后冲刷为主
19.针对0~50年之间累计冲淤状况,该河段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固河堤
B.疏浚河道
C.植树造林
D.修筑大坝
鄱阳湖主要承接流域内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江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

读1955-2010年鄱阳湖年平均入湖和出湖水携带的泥沙含量变化图(注:平均泥沙含量=泥沙总量/总径流量),完成20~21题。

20.下列时段,鄱阳湖泥沙沉积作用最明显的是
A.1970年—1975年
B.1980年—1985年
C.1990年—1995年
D.2000年—2005年
21.2001-2005年鄱阳湖出湖水体含沙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出湖处多采砂作业
B.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C.湖水对湖底泥沙侵蚀加强
D.五大河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2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
(3)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10分)
23.(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

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

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

(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6分)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6分)
(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3BCB4.A 5.A6.B7.B 8--10DAC;11~17CCDCCDB 18--21CABA22.
(1)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主导限制性因素:降水不足。

方式: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题: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23.
(1)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水分蒸发,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2)夏季。

夏季气温高,蒸发强。

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3)堤:阻挡山洪进入盐池;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渠:发生洪水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