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学习、构建知识的促进者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经历的过程,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他们的操作能力,关注他们的生活积累,关注他们的想法,把学生作为课程中的宝贵资源,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科教学。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感,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方法之中。

最近,我正在教授“元、角、分”一节。

原想如此贴近生活的知识,应该迎刃而解,可谁知一到课堂上,这群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却如坠云雾之中。

怀着满心焦虑信步街市,忽然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唤:“老师,您最近好吗?”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水果摊的小贩正在向我打招呼。

我在头脑中迅速地搜索着:“噢!是你!”我的头脑中又浮现出原来班中那个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的小男孩,我微笑着问:“怎么样?生意还好吧?”他笑了笑说:“还可以。

”我们便交谈起来。

一会儿功夫,来了几个买水果的顾客,他一边熟练地称着水果,一边随口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我在旁边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心中不禁一惊,因为他报的钱数不但正确,而且速度之快远远胜过我这个教学多年的数学教师。

是什么使当年的“数学差生” 变成了现在的“速算天才”呢?难道这些年我的教学真的错了吗?我一边沉思,一边和他打招呼离开,不过这个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晚间,忽然一个想法涌入心头:“为什么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些知识呢?”于是第二天,我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售货员”活动,将同学们日常不用的玩具拿来当作道具,用银行的点钞纸当作钱来使用,结果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全部通过了测试,成为合格的“小售货员”。

二、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观察他们的活动,参与他们的讨论,记录他们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

教学的中心应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训练,以及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如学习《长方形的认识》一节时,我在课前布置同学们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课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一时间小手如林,满脸通红,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白纸、作业本、相片……可听着听着,我就发现小家伙们认识上出现了问题。

不信你听,他们竟然认为大楼、粉笔盒等等也是长方形,很明显他们把长方体和长方形搞混了。

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致于养成其不求甚解的惰性心理呢?我沉思了一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长方形的纸片和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把它们摆放在讲桌上,让同学们观察。

待学生说出不同后,我才对他们说明长方形是一种平面图形,而长方体则是一种立体图形。

“那为什么还会有同学把长方体和长方形搞混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我用小刀将橡皮泥沿横截面切开,请大家观察长方体的横截面,他们终于恍然大悟:“长方体的横截面是长方形的。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注重启迪、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当学生重视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发生故障,思维受阻,老师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排除障碍,继续思考。

通过教师的正确启迪和
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理解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了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巩固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
的火花。

教师应创设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说,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的不同
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启迪,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的方法,而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使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开放课本空间,开放心理空间,开放思维
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学生一旦真正被激励、唤醒
和鼓舞,成为学习的主体,整个课堂乃至整个社会都将是他们智慧的源泉、创新的沃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